2025年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面向重要低空管制区域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面向重要低空管制区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点”,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规模化低空飞行活动是低空经济产生价值的基础,但实现可监管下的安全运营已成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低空安防是保障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低空安防包括两大领域:一是重要低空管制区域的低空安防,这类区域主要包括政府科研要地、机场、能源基地、边境口岸等,一般情况下严控无人机飞入;二是运营航线航路的低空安防,涉及合规运营无人机与黑飞无人机的智能识别和管制。本蓝皮书重点针对重要低空管制区域开展安防研究,总结典型场景及其安防需求,梳理低空安防技术手段,提出针对典型场景的低空安防综合解决方案,并分享相关实践案例,为业界同行提供重要参考,推动低空经济技术和产业良性发展。针对低空运营航路的安防,我们将在后续规划低空通导监解决方案相关蓝皮书,并进一步进行阐述。本蓝皮书总结形成各典型场景的低空安防指标需求,多来自于产业调研和相关项目实践,一旦有行业标准出台,我们将对照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引言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必要性和关键挑战01.目录 CONTENTS1.1 低空安防对融合感知提出更高诉求1.2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面临的挑战低空安防融合感知与反制主要技术及设备03.总结与展望05.3.1 融合感知与反制系统概述3.2 探测技术及设备3.3 反制技术及设备3.4 低空探测管控平台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场景和需求02.2.1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主要场景2.2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基本业务需求010203073808081521040506典型场景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方案及应用案例04.4.1 民航机场4.2 边境口岸4.3 重要活动场所25263134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必要性和关键挑战低空安防对融合感知提出更高诉求低空安防融合感知面临的挑战010101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必要性和关键挑战1.1 低空安防对融合感知提出更高诉求低空安防需实现合规无人机及黑飞无人机、飞鸟等飞行物的探测监视,并对有安全隐患的飞行物进行反制,确保低空管制区域飞行安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构建高效协同、智能化的低空安防体系,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任务。伴随着物流配送、城市管理、应急救援、载人运输等低空应用场景的逐步拓展,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将呈现广域大范围、大规模、混合飞行的态势,“黑飞”扰航、敏感空域入侵、非法投递等风险事件同步激增,对公共安全、航空秩序、关键设施防护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不断加剧,低空安防需求呈现全域化、高频化特征,低空无人机探测感知与反制能力建设需求急剧攀升。因此,亟需梳理我国低空重点安防场景及其关键挑战,提出低空安防在探测感知与反制等领域的主要技术及其适用场景,形成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低空感知与反制是实现低空安防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分别是探测感知与反制。其中,探测感知负责对低空无人机或其他物体进行探测、动态追踪与身份识别,综合利用脉冲波、频谱、光电等感知手段,确认入侵物体类型、速度、位置等,是低空安防过程中的“眼睛”;反制负责在发现威胁目标后,实现无人机或其他飞行物的管控与打击,综合运用电磁压制、物理拦截等手段,确保入侵物体不会对目标监视区域造成侵害,是低空安防过程中的“手脚”。虽然部分机场、边境口岸等重点安防场所部署了雷达、视频等感知设施和电磁压制等设备,但针对低空空域的多类型飞行器、多样化攻击手段等特征,低空安防技术防御体系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虽然现有感知探测和反制存在多种技术手段,但单一技术在实现功能、适用场景等方面各有差异,单一探测感知和反制技术无法满足各种低空安防场景的需求,构建多技术融合的低空安防体系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低空融合感知就是利用5G-A通感一体、低空监测雷达、无线电侦测等多种技术手段,根据应用场景特点和需求,通过设备联合部署与优势互补,构建低空安防的综合性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并利用电磁压制、激光摧毁等各类技术手段,形成低空安防的协同反制体系,为解决低空安防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提供技术能力。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021.2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面临的挑战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政府科研要地、机场、能源基地、边境口岸等重点场所及运营航线航路的低空安防形势日益严重。然而,当前低空安防融合感知与反制在需求指标构建、技术手段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处于发展初期,低空安防面临极大挑战。01.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必要性和关键挑战03低空安防呈现场景复杂性、航线多样性的特征,重要低空管制区域及运营航线等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需求指标体系及其具体性能指标要求等仍不明确,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及实际场景试点探索。低空安防具有单探测与反制技术局限性、攻击手段多样性、反制技术滞后性等特点。一是传统探测技术具有局限性。低空飞行物探测监视难,小型无人机雷达反射面积小、飞行高度低,传统雷达难以有效识别,并且还存在飞鸟、空飘物等多种类型物体识别;二是低空安全攻击手段具有欺骗、劫持等多样化手段,低空飞行物可能受到干扰与欺骗,如利用卫星导航欺骗、通信链路劫持等技术,可导致低空无人机失控或被操控;三是低空反制技术滞后性。针对黑飞无人机的反制技术目前只通过电磁干扰、物理捕网等方式,技术发展滞后,可靠防御能力不足。传统民航体系只是在机场、军事设施等领域部署了雷达和视频等探测及反制设施,这些设施也只能对大型飞行物进行探测。对于低空飞行区域,尤其是政府要地、能源园区、低空航线等区域,当前低空探测和反制的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大量重要低空管制区域均没有部署完善探测反制系统,无法针对低空无人机及其他飞行物形成有效防范。技术手段方面需求指标方面基础设施方面面临的挑战需求指标技术手段基础设施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场景和需求低空安防融合感知主要场景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基本业务需求020402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场景和需求2.1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主要场景针对重要低空管制区域,机场、政府科研要地、边境口岸、能源基地、石化基地、大型活动场馆等成为低空安防融合感知的重点。02.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场景和需求05包括各个等级民航运输机场、通航机场、军事机场等。机场低空安防需保障飞机起飞降落安全,防止各类低空无人机、飞鸟和其他空飘物等的非法侵入。同时,在民航机场内,还需避免作业车辆、人员误闯跑道,对安防提出了额外要求。机场包括政府机关、重要科研机构等重要场所。政府科研要地低空安防需要防止无人机入侵窃取国家机密或者进行恶意破坏,从而保障政府机关和重要科研机构的办公安全、人员安全以及机密信息安全等。政府科研要地包括边境线及海关口岸。边境口岸低空安防主要防止无人机进行走私活动、利用无人机进行拍照和非法监测。边境口岸包括核电厂、火
2025年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面向重要低空管制区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14M,页数4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