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新券上市初期表现的历史回顾、原因分析及对应投资策略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债券深度 转债新券上市初期表现的历史回顾、原因分析及对应投资策略 核心观点 新债上市初期具备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超额收益,以上市第二日收盘价买入,持有 10 个交易日左右的体验有望最佳。但该策略同样受到转债估值,尤其是此新债估值波动的风险。该策略整体的收益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单只新券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新发转债的数量(决定了策略的滚动持续性)。建议持续关注新发转债上市初期的投资机会。 摘要 我们统计了 2019 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对于新发转债,除在一级市场积极申购外(但获配概率较低),在转债上市初期依然可以持续关注,具备统计套利机会。 以上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为:①供给端:参与打新的自然人投资者在新债上市首日或次日便选择卖出实现收益,并不会对个券进行过多的定价。同时老股东配售中的持股 5%以上的大股东与董监高配售的转债有 6 个月的禁售期,因此导致在供给端,专门的打新投资者短期内快速出清,带来布局机会。②需求端:固收+配置需求大,被动基金指数调整跟随。目前转债资产规模相对于固收+总体规模偏小,因此新发转债往往更受配置型投资者关注,需求侧的边际净买盘构成新债上市初期的上涨动力。ETF 基金通常需要根据跟踪指数样本的调整而及时调整个券权重,以减少跟踪误差。由于新债自上市至纳入指数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此时新发转债的大股东配售部分尚未解禁,新债的流通金额较少,而转债被动基金的近几年快速扩容,被动基金的调仓行为可能进一步带动了新债上市后的回报。 关于新债上市初期的统计套利特征:①整体而言,以上市第二日收盘价买入,持有 40 个交易日内,无论持有期的长短,均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②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水平整体伴随持有期的增长而增长;③持有时间在 6-18 个交易日期间的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的显著性更高;④从日均超额水平看,日均超额水平整体则伴随持有时间的增长而出现边际递减趋势;⑤如果综合考虑实操性与策略的滚动效率,以及累积收益与日均收益情况,以上市第二日收盘价买入,持有 10 个交易日左右为佳,但具体仍需根据各阶段的新债发行节奏采取最有效率的持有时长与策略滚动效率。但同时依然需要关注该策略的估值风险。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及信用利差波动风险;信用与退市风险;条款行使的不确定性风险;政策/监管风险;次新债估值波动风险。 债券研究 曾羽 zengyu@csc.com.cn 010-56135218 SAC 编号:S1440512070011 周博文 zhoubowen@csc.com.cn 010-56135228 SAC 编号:S1440520100001 发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3 日 市场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 25.07.28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其他:“大而美”法案是否带来偿付风险? ——全球主权债务违约的复盘与启发(下) 25.07.27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主权债务违约的典型路径是什么?———全球主权债务违约的复盘与启发(上) 25.07.21 【中信建投宏观固收及政策研究】:中报业绩快报分类梳理及景气线索观察 25.07.13 【中信建投总量研究】:南向通和香港离岸债券市场——离岸市场研究系列(一) 25.06.14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可转债:2025 年中期可转债策略报告:顺势而为,结构制胜 -5%5%15%25%35%45%2024/8/222024/9/222024/10/222024/11/222024/12/222025/1/222025/2/222025/3/222025/4/222025/5/222025/6/222025/7/222025/8/22国债指数上证指数 债 券研究 债券深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目录 一、新债上市后依然具备超额收益 ......................................................................................................... 1 1.1 参与转债一级发行获利确定性高,而信用申购制度后一级市场获配难度大 ................................ 1 1.2 除积极参与一级申购外,转债上市后仍有超额收益 ................................................................... 2 二、收益来源一:新债上市初期供给端筹码结构有利 ............................................................................. 2 2.1 网上配售份额有限,且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往往偏低 .................................................................... 2 2.2 半年解禁安排,捆绑大股东利益为新债注入预期空间 ................................................................ 3 三、收益来源二:需求端固收+配置需求大,被动基金指数调整跟随 ...................................................... 4 3.1 转债资产相对于固收+整体规模相对偏小,边际净买盘构成新债上涨动力 ................................... 4 3.2 被动基金需要跟随指数进行组合再平衡 ...................................................................................... 5 3.3 广义而言,追踪转债指数的主动基金亦需要不同程度地跟随指数样本调仓 ................................. 6 四、收益探究:持有 10 个交易日左右效率较高,规避次新债溢价率整体过高阶段 ................................. 6 4.1 上市初期超额收益显著,且持有 10 个交易日左右的效率较高.................................................... 6 4.2 在次新债溢价率整体上行阶段体验更佳,上述策略依然存在估值风险 ....................................... 7 五、新债供给展望:较 2024 年好转,但仍处于近年来偏低水平 ............................................................. 8 5.1 2025 年发行规模
[中信建投]:转债新券上市初期表现的历史回顾、原因分析及对应投资策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2M,页数1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