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大变局!中国制造业如何乘风破浪?
全球贸易集中度下降中国制造业优势凸显2025年6月专题报告系列Special Report Series北大汇丰智库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丰智北大汇摘要2018 年以来,全球商品贸易和供应链格局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贸易集中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海运等干扰因素的增多。除中国之外,德国、日本和韩国对美国的出口依存度均有所上升。2)初级产品贸易增长快于制成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其他制成品增长较慢。中国在中等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欧盟和美国在高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依然具有领先优势且优势继续扩大。另外欧盟是最重要的制成品需求地。3)亚洲贸易顺差最大,北美洲贸易逆差最大。顺差增速最快的子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和东亚,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主要原因是中等技术密集型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贸易逆差。同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有三大变化:1)贸易集中度下降,与前四大贸易伙伴(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占比下降,越南取代德国成为第五大贸易伙伴。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排名快速提升,发达国家排名下降。2)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强劲,与东南亚和欧盟之间的制成品贸易增长最快。3)贸易顺差创新高,与主要贸易伙伴顺差增速较高,需要格外重视贸易平衡问题。贸易顺差是中国外贸发展的最主要挑战,可以通过加快开放服务贸易,主动管理出口和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推动出口转出海等方式主动调整贸易顺差,通过让渡利益实现平稳可持续的贸易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大汇丰智库国际组(撰稿人:蔡荣)成稿时间:2025 年 6 月 5 日| 总第 136 期 | 2024-2025 学年第 36 期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chengyun@phbs.pku.edu.cn)北大汇丰智库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丰智北大汇专题报告系列- 1 -一、 全球贸易发展格局和趋势商品贸易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往来方式。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的数据,2005-2024 年,世界商品贸易从 10.5 万亿美元增长至 24.43 万亿美元,增长 132%,服务贸易从 2.70 万亿美元增长至 8.78 万亿美元,增长 226%,直接投资流量规模从 0.95 万亿美元增长至 1.4 万亿美元,增长 47%。2018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显著增加,地缘政治、新冠疫情以及海运中断等外部因素,对商品贸易和供应链布局产生了持续和多维度的影响。1. 总体格局:亚洲和欧洲是最重要的市场从贸易规模角度,亚洲和欧洲是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占全球 78%的出口和 74%的进口。印度和中国分别在 1995 年和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 年中国贸易规模超过日本,2009 年中国贸易规模超过德国,2013 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商品贸易第一大国。2012 年以来,各大洲在全球出口和进口当中的比重相对稳定,换言之,全球贸易的地区结构也相对稳定。(图 1)图 12000-2024 年全球商品出口和进口的地区占比变化数据来源:UNCTAD,北大汇丰智库。亚洲是全球出口贸易份额最大的区域市场,也是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2024 年,全球 42.9%的商品出口来自亚洲,欧洲贡献了 36.2%,美洲(包括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出口了全球 16.7%的商品,而非洲和大洋洲则分别出口了 2.6%和 1.6%。具体到子区域,东亚出口全球 25%的商品排在第一位,西欧以北大汇丰智库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丰智北大汇全球贸易集中度下降 中国制造业优势凸显- 2 -18.2%排名第二,北美占比为 10.8%,三地合计贡献了 54%的全球贸易额。2018-2024 年,出口增速最快的大洲是大洋洲(+5.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4.5%),其中出口增速最快的子区域主要有中亚(+5.7%),北非(+4.9%),西亚(+4.4%),南欧和东南亚(+3.9%)等等。亚洲也是全球进口贸易份额最大的区域市场。2024 年,亚洲进口了全球 38.7%的商品,欧洲进口了 35%,美洲进口了全球 21.9%的商品,而非洲和大洋洲则分别进口了 2.9%和 1.5%。2018-2024 年,各大洲的进口增速基本在 4.0%左右,进口增速最快的子区域主要有中亚(+14.4%),西亚(+9.0%),南欧(+5.2%),东欧(+5.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5.0%)等等。2. 地区结构:贸易集中度下降 德日韩对美国市场依赖度上升全球贸易集中度下降,即地区之间趋向分散化。2014-2023 年期间,全球六大洲,除欧洲之外,非洲、北美洲、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亚洲以及大洋洲的区域内贸易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欧洲的区域内贸易比重保持在 68%(表 1)。表 1:2014-2023 年全球六大洲区域内贸易比例及变化2014201820232014-2023 变化2018-2023 变化非洲16.3%17.2%15.9%-0.4%-1.3%北美32.4%30.1%30.7%-1.7%0.5%拉美和加勒比海18.4%15.9%14.5%-3.9%-1.4%亚洲61.3%60.0%57.9%-3.4%-2.0%欧洲68.0%68.4%68.2%0.1%-0.3%大洋洲7.2%6.4%4.5%-2.8%-1.9%资料来源:UNCTAD,北大汇丰智库。我们选取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五个国家,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分析 2018-2023 年出口集中度和进口集中度变化。以出口集中度和进口集中度的绝对水平衡量,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出口伙伴更为集中(前五大伙伴占比 50-60%,前十大伙伴占比 60-70%),中国和德国的出口集中度略低(前五大伙伴占比 35-40%,前十大伙伴占比 50-60%)。五个国家的出口集中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表 2 和表 3)。五国的前五大出口贸北大汇丰智库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丰智北大汇专题报告系列- 3 -易伙伴的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中国下降幅度(9 个百分点)最显著,前十大出口贸易伙伴的占比(除德国外)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同样中国下降幅度(7 个百分点)最显著。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布局,已经在逐步调整
全球贸易大变局!中国制造业如何乘风破浪?,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0.41M,页数2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