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链十年政策梳理、复盘、展望
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链十年政策梳理、复盘、展望证券研究报告深度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8月3日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分析师:许琳xulin@csc.com.cnSAC 编号:S1440522110001SFC 编号:BVU271分析师:朱玥zhuyue@csc.com.cnSAC 编号:S1440521100008SFC 编号:BTM546分析师:雷云泽leiyunze@csc.com.cnSAC 编号:S1440523110002分析师:任佳玮renjiawei@csc.com.cnSAC 编号:S1440520070012分析师:王吉颖wangjiying@csc.com.cnSAC编号:S14405211200042摘要:对美出口壁垒持续提升,有绝对竞争力难以替代的公司才能获得高溢价核心观点:在过去的13年中,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对美出口,美国政府出台了诸多限制性措施,所有政策指向已经十分明确——要逐步减少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依赖。虽然用“脱钩”来形容过于武断,也不符合事实,但除无可替代、价格敏感度低或确实竞争优势特别明显的环节外,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的空间未来将持续被压缩,短期看应把握2025年抢发和关税豁免黄金窗口期,长期真正有竞争力的看,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需要通过技术和成本领先来弥补加关税、竞争对手补贴造成的竞争弱势。不过从股价层面来看,美国政策波动对于大部分中国公司来看只是扰动而非主要矛盾,核心还是要关注产业供需情况形成的周期位置,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链的政策波动复盘展望,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 为什么美国会对中国新能源产生限制壁垒?绿色能源转型必然趋势带来的需求激增与美国及其盟友产能处于明显落后,两者形成了激烈矛盾,引发美国政府出手干涉,试图缩减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给本土产能或盟友(主要是日韩)留下充足的追赶时间。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限制政策有哪些?包括但不限于双反调查、反规避调查,关税措施,通过UFLPA法案扣押含新疆成分的硅料、汽零铝件,通过本土化比例、非中国比例、外国实体等要求限制中国企业及其客户获得补贴等。横跨13年的限制时间法案限制2012年11月光伏组件双反调查对中国进口光伏组件加征反倾销税18.32%-249.96%,反补贴税14.078%-15.97%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进口光伏电池/组件/锂电池加征201/301关税7.5%-30%2021年12月UFLPA涉疆法案中国发往美国的含新疆成分的硅料、汽零被美国海关扣押2022年3月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电池反规避调查对东南亚四国进口光伏组件/电池加征反补贴税14.64%-3403.96%,反倾销税0%-271.28%2022年8月IRA通胀削减法案对动力电池和矿物要求本土化比例和外国实体限制2025年4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所有进口产品加征34%对等关税(10%确定,24%在谈)2025年6月OBBB大而美法案对光伏/风电/电池要求非中国比例和外国实体限制范围扩大手段丰富限制趋严图、美国对中国新能源制造业限制政策逐渐严苛资料来源:IRA法案,OBBB法案,White House,中信建投3摘要:新能源产品对美出口不会脱钩,但将长期被限制,不应有过高预期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限制政策有哪些? 后续政策趋势怎么看? 限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企业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横跨13年的限制时间法案限制2012.11 光伏组件双反调查 反倾销税18.32%-249.96%,反补贴税14.078%-15.97%2018中美贸易战对光伏电池/组件/锂电池加征201/301关税7.5%-30%2021.12 UFLPA涉疆法案含新疆成分的硅料、汽零被扣押2022.3 东南亚反规避调查反补贴税14.64%-3403.96%,反倾销税0%-271.28%2022.8IRA法案对动力电池和矿物要求本土化比例和外国实体限制2025.4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所有产品加征34%对等关税2025.6大而美法案对光伏/风电/电池要求非中国比例和外国实体限制范围扩大手段丰富限制趋严关税中国发出的产品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基本通过去东南亚等地区建厂来规避关税问题,但可能会进一步要求主材本土化,因此并非一劳永逸。实体目前所有中国公司及25%以上股权子公司均属于被禁止外国实体,无法获得任何美国补贴;若无法符合援助比例要求,则客户也无法获得补贴。股价股价影响小事件1-2天,大事件1-2周,随后逐步修复;政策落地后短时容易发生错杀,可根据个股核心矛盾判断加仓时机;后续应当减少对美国政策的过度反应,不应着重考虑美国市场带来的盈利和估值。抢发窗口2026年起需满足非中国比例要求,终端客户才可拿补贴,叠加2026年储能301关税进一步上调17.5%至25%,因此2025年将是抢发的黄金窗口期。成本技术短期来看(2-3年维度内)中国产品较难替代,可通过豁免条款、技术授权、股权代持、混合供应实现供货;长期来看产能规模优势可以通过时间和政策扶持被追赶,核心在于保持技术参数和成本领先。转移重心应当积极探索除美国外的其他市场,如欧洲、中东等。我们预计2025-26年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大储需求绝对值将超过美国,同比增速超过50%。美国两党均有意识限制中国制造业,民主党相对缓和政策限制范围扩大、手段方式多样化后续合作窗口会进一步缩小,长期看不宜对美国市场政策有过高期望无论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执政,任期内均落地了多个针对中国制造业的限制政策。只不过民主党相对支持新能源,会结合实际供需情况通过延期执行、豁免条款、阶梯式政策等实施在补贴层面的“慢脱钩”;共和党不支持新能源,政策更加激进。早期手段主要以关税为主,后期逐步增加清单限制、本土化比例、外国实体要求等。本次大而美法案相关条款明显针对中国企业供货比例,以及东南亚建厂、技术授权等解决方案予以限制,是进一步缩小和中国合作窗口的特征。资料来源:IRA法案,OBBB法案,White House,中信建投4摘要:真正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并不畏惧美国政策波动 在股价层面,美国政策只是短期扰动,一直不是主要矛盾,对股票的影响小事件1-2天,大事件1-2周,随后逐步修复,核心矛盾依然是美国业务对单位盈利的影响程度(可能需要等到业绩有反应才会最终体现在股价);政策落地后短时容易发生错杀,可根据个股核心矛盾判断加仓时机;后续应当减少对美国政策的过度反应 实际影响如何?关税层面,中国发出的产品成本大幅增加,企业此前通过去东南亚、欧洲、韩国、北非、北美等地区建厂来规避关税问题,但参照光伏反规避调查,美国可能进一步要求主材本地化,或直接提起对上述国家的双反调查,因此转口贸易并非一劳永逸。补贴层面,目前所有中国公司及25%以上股权子公司均属于被禁止外国实体,无法获得任何美国补贴;若无法符合援助比例要求,则客户也无法获得补贴。图、股价复盘:单位盈利/ROE等核心指标才是决定宁德时代业绩和估值的主要矛盾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信建投;曲线为宁德时代对沪深3
[中信建投]: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链十年政策梳理、复盘、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49M,页数13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