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财政的新特点与后手-国盛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 | 固定收益专题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gszqdatemark 固定收益专题 财政的新特点与后手 1)2025 年财政支出有何特征? 今年以来,财政支出发力靠前,同时财政收入增长偏弱,显示举债收入支撑较大。1-5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较高(同比 6.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 4.2%,政府债基金支出同比 16.0%。但这并非源于收入端的改善,1-5 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0.3%,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6.9%。1-5 月,累计广义赤字率为 2.4%,处于前五年同期较高水平,显示财政支出中举债的支撑作用较强。 今年政府支出中传统基建占比下降,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保、债务付息增速较高,专项债增量资金集中在土储、能源和新型基建项目。1-5 月财政支出中,教育(+0.4pct)、社保(+0.6pct)、债务付息(+0.2pct)占比提升,而传统基建支出占比下降 1.5pct 至20%以内。从今年专项债投向来看,增量集中在土地储备(+7.4%)、能源项目(+1.7%)、老旧小区改造(+1.4%)、新型基础设施(+1.2%),而市政和产业园区基建(-5.7%)、交通基础设施(-2.2%)、生态环保(-3.1%)等传统基建占比下滑较多。 2)2025 年政府债有哪些新变化? 今年专项债新增土地储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两类项目,资金落地相对较慢。土储专项债:节奏上,发行相对缓慢,目前仅发行 1000 亿元左右,5 月中旬公布的专项债收储土地规模已近 4000 亿元;定位上,与上一轮不同,本轮用于土储的专项债并非独立品种,募资资金主要用于收回闲置土地;规模上,预计今年发行规模在5000-8000 亿元,约占新增专项债的 16-26%,较 2017-2019 年(约 33%)力度下滑。 收购商品房专项债:近期浙江、四川先后发行,截止 2025 年 6 月 10 日合计规模仅 19亿元。从项目区域来看,或率先针对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目前浙江在湖州、温州、嘉兴、杭州实施,四川在南充市推进;从收购价格来看,收购定价多通过备案价折扣的方式进行;从收购房源用途来看,配租型为主;从专项债的特征看,期限长较长,均为 10 年、20 年、30 年,且项目金额较小,项目平均额度不足 2 亿元。 特别国债的资金安排上,2025 年“两重”、“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以旧换新规模从1500 亿元增至 3000 亿元,设备更新从 1500 亿元增至 2000 亿元,“两重”规模从 7000亿元增至 8000 亿元。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均扩大,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范围扩大至国四燃油车、以及 2018 年 12 月 31 日前注册的新能源车,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 4 类家电,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 3 类数码产品。 特别国债落地进展上,6 月以旧换新补贴约使用 50%,部分地区进入限额管理阶段,“两重”项目建设清单或在 6 月底前下达完毕。以旧换新特别国债,今年 1 月和 4 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 1620 亿元中央资金,后续还有 1380 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从各地使用进度看,江苏、湖北、重庆等地 6 月初暂停领取国补,需求较为旺盛。用于“两重”的特别国债,5 月 20 日发改委表示已安排近 5000 亿元,6 月底前,力争下达完毕 2025 年全部“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特别国债的拉动效果上,5 月消费补贴对社零的拉动仍较强,汽车的乘数效果边际下滑,家电乘数变化不大,通讯设备乘数较高。5 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53.0%、33.0%、30.5%、25.6%,消费补贴的拉动效果较强。定量考察汽车、家电、通讯设备的乘数效应变化:汽车的乘数从 2024 年 5-12 月的 2.53 下滑至 2025 年 1-5 月的 1.29;家电从 2024 年 9-12 月的2.17 下降至 2025 年 1-5 月 2.04;2025 年 1-5 月通讯设备的乘数效应为 3.15。 3)增量财政政策还有哪些期待? 5000 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渐行渐近,支出节奏有待观察。4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自 5 月中旬以来,多地召开宣讲会部署相关工作。2022 年下半年,为稳经济促投资,我国曾落地 7400 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由政策性银行募集资金,通过设立基础设施基金子公司,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性金融工具具备期限长、利率低、资金投放快等优势,但上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节奏较为缓慢,因此本次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待观察。本次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基建领域,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产业。 未来保持财政发力节奏,或需要增加新的预算规模以扩大赤字。可能的途径有:1)增发国债,需要全国人大通过预算调整方案,2023 年从表决通过到增发相隔 2 个月;2)特别国债可能增加额度,也可能提前下达明年额度,审批到落地同样需要 1-2 个月;3)利用国债结存限额,使用较为灵活,2024 年末余额 6285 亿元;4)专项债结存限额,2024 年末余额 6827 亿元;5)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可以弥补一般预算收支缺口,2024年末中央预算稳定基金余额 2739 亿元,调节空间有限。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不及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宏观经济超预期。 作者 分析师 杨业伟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50001 邮箱:yangyewei@gszq.com 分析师 王春呓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4110001 邮箱:wangchunyi@gszq.com 相关研究 1、《固定收益定期:高频工业品价格底部反弹——基本面高频数据跟踪》 2025-06-23 2、《固定收益定期:非银的做多窗口期》 2025-06-22 3、《固定收益点评:财政支出节奏放缓——5 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5-06-22 2025 06 29年 月 日 gszqgszqdadatemarkrk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1. 2025 年以来财政发力的特征 ................................................................................................................ 3 1.1 财政支出靠前发力,债务收入为主要支撑 ...................................................................................... 3 1.2 传统基建支出占比下滑,土储和新型基建增量较多 ........................................................................ 5 2
固定收益专题:财政的新特点与后手-国盛证券,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64M,页数2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