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压缩)安全产业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60期):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安 全 产 业 研 究赛 迪 研 究 院 主 办2025 年 3 月 25 日总第 60 期第 1期本期主题□ 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长导读』在全球安全格局深刻变革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背景下,安全应急装备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核心支撑,正加速向智能化、体系化、服务化演进。我国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风险高发、工业场景复杂等现实挑战,亟需通过创新驱动破解装备技术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治理体系。本期专题为《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系统剖析产业发展的深层矛盾与突破路径,为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产业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安全应急装备在高端化水平、科研创新体系、新业态培育及政策支撑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针对前沿领域,本文重点研判了三类颠覆性装备的发展前景,分别是低空经济催生的 eVTOL、无人机等低空安全应急装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具身智能应急机器人,及融合新兴技术的智能消防装备。国际经验借鉴部分,文章提炼美、德、日三国的差异化路径,启示我们需立足国情构建“基础研究 + 应用转化 + 实战检验”的全周期创新生态。本研究由李泯泯、黄玉垚、赵哈姆参与完成,尽管力求客观全面,仍可能存在视角局限,恳请业界同仁批评指正,共同推动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赛迪研究院安全产业研究所所长 袁晓庆2025 年 3 月 25 日本期主题: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一、我国安全应急装备存在问题……………………………………1(一)高端化水平不足………………………………………………………………1(二)科研创新体系尚不完善………………………………………………………2(三)新业态、新产品体系尚未建立………………………………………………2(四)政策支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3二、安全应急装备市场需求分析……………………………………4(一)功能多样化……………………………………………………………………4(二)应用智能化……………………………………………………………………5(三)发展盈利化……………………………………………………………………5三、重点前沿装备分析………………………………………………7(一)低空安全应急装备……………………………………………………………7(二)具身智能应急机器人…………………………………………………………9(三)智能消防装备………………………………………………………………11四、国际经验借鉴…………………………………………………13(一)美国:构建多层次低空经济生态体系……………………………………13(二)德国:构建高效协同的救援体系与工业级无人机应用模式……………14(三)日本:专注推进智能化灾后救援机器人研发应用………………………15五、对策建议………………………………………………………16(一)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突破关键装备技术瓶颈……………………………16目 录 目 录 CONTENTS(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生态…………………………………17(三)推动智能化升级,拓展服务型制造模式…………………………………17(四)强化资金与人才支撑,激活创新内生动力………………………………18(五)深化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18本期主题: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安全产业研究》2025 年第 1 期 1一、我国安全应急装备存在问题(一)高端化水平不足一是关键装备技术空白或滞后制约产业化推进。我国部分安全应急装备整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关键装备和部分零部件仍存短板。如航空灭火救援装备、高端城市救援装备、高端安全监测仪器、深海应急救援装备等发展滞后甚至处于空白,特种消防车液压系统、航空救援装备导航模块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超过 60% 和 85%。部分国产装备核心零部件性能与国外具有差距,产业化推进难度大,如消防车辆对底盘的耐腐蚀性、抗冲击性等性能及其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国产底盘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国内消防救援整车龙头企业均使用曼恩、奔驰、沃尔沃等国外品牌底盘,国产设备应用推广难度大。二是关键装备技术储备不足。部分特殊场景(如高山森林火灾、复杂地形救援)缺乏适用性强的装备,例如轻便耐用型风力灭火机、单兵森林灭火侦打一体套装等尚处于研发空白,影响救援效率。此外,针对新能源火灾(如储能电站火灾)的专用检测设备和灭火装备技术不成熟,难以快速应对新型风险。例如 2022 年广东某储能电站火灾中,由于缺乏针对锂电池热失控的专用灭火装备,消防部门不得不调用德国进口的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延误救援时间达 40 分钟,直接经济损失扩大至 2.3 亿元。三是功能单一装备供给过剩、集成化装备供给不足。我国现有安全应急装备存在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且供给过剩的问题。如我国大量的风险源监控装备主要是对单本期主题: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安全产业研究》2025 年第 1 期2一风险源进行监控,尚未涉及到全面的风险监控感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形成重大灾害高精度调查、探测与识别的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国内复合型、一机多能装备匮乏,难以满足复杂的条件需要。(二)科研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一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缺失。据我们对长三角地区安全应急装备企业调研显示,83% 的受访企业存在“研发孤岛”现象。如某企业开发的智能热成像仪因缺乏与无人机平台的适配接口,导致 2023 年重庆山火救援中无法实时传输火场数据。反观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其构建的“材料研发 - 装备制造 -场景验证”闭环创新链,使新型防火涂料的产业化周期缩短至 18 个月,而国内同类产品从实验室到量产平均需 42 个月。二是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失衡。据行业机构对安全防护装备、应急救援处置装备等领域企业的调研显示,其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 / 营业收入)仅为 3.1%,远低于德国(6.8%)和日本(5.9%)。企业专利申请集中在结构改进(占比67%),基础材料与核心算法专利不足 12%。以水下救援机器人领域为例,国产设备最大下潜深度普遍低于 300 米,而挪威 URC-3000 型机器人已实现 500 米级作业能力,其关键密封材料耐压强度是国产产品的1.7 倍。三是产学研转化通道不畅。据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数据,高校安全应急装备相关专利转化率仅为 12.7%,远低于美国(34%)。例如某高校研发的高层灭火弹投射系统,因缺乏企业参与中试验证,搁置 5 年后由韩国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并抢先产业化。(三)新业态、新产品体系尚未建立一是信息化技术融合滞后。安全应急装备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水平较低,无法实时共享灾害地理信息或装备状态数据,导致指挥决策精准度不足。部分装备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控,影响维护和调配效率。同时,AI 技术应用深度有限。虽然 AI 已在灾害预警、方案生成等领域初步应用,但算法透明度低、数据安全隐患突本期主题: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安全产业研究》2025 年第 1 期 3出,且缺乏针对极端环境的自适应算法优化,制约其在复杂救援场景中的实际效能。二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5-21
26页
1.37M
收藏
分享

(已压缩)安全产业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60期):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7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表 29 安捷明医疗产品布局
综合
2025-05-21
来源: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动脉智库
查看原文
图表 28 Intalight 赛炜产品创新历程
综合
2025-05-21
来源: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动脉智库
查看原文
图表 26 国产高端眼科设备出海动态
综合
2025-05-21
来源: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动脉智库
查看原文
图表 25 国产高端眼科设备品牌分阶段发展策略
综合
2025-05-21
来源: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动脉智库
查看原文
图表 24 眼科手术机器人产品盘点
综合
2025-05-21
来源: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动脉智库
查看原文
图表 23 单模态、多模态、全模态产品特点
综合
2025-05-21
来源: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动脉智库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