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气候灯塔+新纪元:技术引领与变革趋势报告-罗克韦尔自动化
技术引领与变革趋势指导单位上海气侯周研究院旗舰报告·Flagship Report 联合发布方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万物梁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友达数位科技服务(苏州)有限公司默克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全球气候学院主编单位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目录全球气候变化综述: 国际气候治理新坐标气候灯塔2025:从新篇章到新纪元愿景目标策略和范围战略升级版气候灯塔核心领域及先进技术前瞻· 气候灯塔楼宇:全生命周期技术革新· 气候灯塔园区:从能源孤岛到碳中和枢纽的范式革命· 气候灯塔制造:从高碳制造到韧性生产的低碳革新· 气候灯塔供应链:从线性流通到低碳价值网络的全新重构2025气候灯塔:灯塔典范案例总览&优秀案例总览 气候灯塔评审委员会致谢参考文献1.2.3.4.5.6.7.01020304060708132227333743442025年,全球气候变化已进入加速演进阶段。科学监测数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破425ppm,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较21世纪初增加2.3倍,这一严峻形势下,国际气候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度重构:一方面,《巴黎协定》确立的1.5℃温控目标倒逼各国提升减排力度,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博弈催生新型合作机制。中国“双碳”目标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互动尤为瞩目⸺前者通过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将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纳入管控[3],后者则试图以碳关税机制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形成“减排责任再分配”的博弈场[3]。在此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正呈现三大新坐标:· 其一,碳市场互联互通成为主流趋势,欧盟与中国的碳 定价体系启动对接试点,跨国企业面临“双重碳成本核 算”新规;· 其二,气候投融资机制创新加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 破1.5万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缺口仍达70%;· 其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上升为战略级工具, 红树林修复、土壤固碳等技术被纳入132个国家自主贡 献(NDC)更新方案。中国碳市场扩容后覆盖全国45%的工业碳排放,有望在2030年前减少3.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既是对欧盟CBAM的实质性回应,也为全球重工业脱碳提供了“中国样本”。当前气候治理正从“承诺时代”迈向“履约时代”,技术创新与制度博弈的叠加效应将持续重塑国际秩序。如何在公平与效率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决定《巴黎协定》实施成败的关键命题。气候灯塔立足于气候变化,旨在更好的推动各产业及其供应链的技术革新和透明管理,提高整体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01 2. 气候灯塔2025: 从新篇章到新纪元上海气候周“气候灯塔”旨在通过汇聚全球的智慧和资源,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发展和应用,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桥梁和纽带的角色。02 推动楼宇、园区、 制造业和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绿色转型,通过实施最佳实践,展现气候友好的可能性。 利用最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提升效率、优化能源利用、减少碳排放。参考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的最佳实践,确保项目的全球领先性、国际兼容性和易拓展性。 构建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真实用例评估、绿色成效可衡量性、技术创新度等,以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气候灯塔”案例。愿景“气候灯塔”的长远目标是通过集中展示和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的绿色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驱动全社会的可持续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03 在宏观层面,“气候灯塔”的推动策略和目标,不仅是简单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包括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增强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等多个重要维度。 为实现这些目标,“气候灯塔”在2024年聚焦楼宇、社区、制造、供应链四个关键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修改社区为园区,增加创新领域,集中展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碳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项目不仅着眼于单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更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升级,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04 楼宇: 城市碳中和的关键战场建筑领域正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焦点。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3年报告,建筑建造及运营产生的碳排放已占全球总量的30%,若计入建材生产、运输等隐含碳,全生命周期占比更高达37%。因此,推动楼宇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 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园区: 从“微型试验场”到“全球转型支点”园区作为城市与产业的交汇节点,是气候行动的“真实用例实验室”。其封闭性边界、集中化用能场景与产业链条耦合特性,为技术集成、模式验证及政策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气候灯塔以园区为杠杆,撬动城市群乃至全球供应链的低碳重构。制造: 破解工业“脱碳密码”制造业是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部分,贡献全球35%的碳排放(IEA 2023)。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效和材料利用率,制造业企业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制造业是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部分。供应链: 解锁产业脱碳“枢纽密钥”供应链管理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一个企业的碳足迹往往不仅来自自身,还包括其上下游供应链的间接排放。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研究表明,供应链中的碳排放通常是企业直接排放的多倍。通过优化供应链设计、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碳足迹,促进整个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创新: 驱动气候解决方案的引擎气候灯塔将创新视为破解全球碳减排难题的 “金钥匙”,通过技术研发、产学研协同、跨领域融合三大路径,推动气候解决方案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气候灯塔聚焦05 2024年气候灯塔“新篇章”以场景化真实用例、可衡量绿色低碳、革命性技术突破、端到端价值实现和交互式创新变革为驱动,构建多维度实践框架,推动全球在建筑、产业园区、制造业及供应链等领域的低碳探索,形成技术落地与模式创新的示范效应,初步建立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评价逻辑,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可复制的中国经验。2025年气候灯塔启动评价体系方法论迭代,以2024年提出的五大原则为驱动,深化引领价值⸺新发布的《气候灯塔评价通用规范》构建多维度动态评估体系:采用10大通用评价指标,各个领域设立分级指标,通过锚定真实商业场景中的技术代差突破与规模减排实证,并纳入严谨的评分体系,新版标准将推动气候解决方案从示范性创新向产业级落地跃迁,加速全球产业低碳转型进程。数据强化权威性量化指标的跃升,直观体现技术导向深化。机制保障公正性连续数据要求+专家现场核验,规避"纸面减排"风险。产业穿透逻辑构建分层穿透式指标体系,基于能源密集度、技术代差层级及生态位特征,分领域设置核心指标,实现"一业一策"的精准脱碳导航。06 3. 核心领域及先进技术前瞻07 全生命周期技术革新08 2022 年全国建筑与建造环节碳排放总量达 51.3 亿吨,其中建造阶段(建材生产运输占比 96.5%)与运行阶段(电力依赖度 62%)构成两大排放主体。建筑行业呈现显著的 “高碳锁定” 特征 ⸺ 每平方米建筑隐含约 0.8 吨 CO2,钢筋水泥贡献其中 75%,而施工
2025年气候灯塔+新纪元:技术引领与变革趋势报告-罗克韦尔自动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46M,页数4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