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抗衰老产业报告: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
抗衰老产业报告: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鸣 谢本报告由毕马威中国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深圳市中药协会、以及伏羲实验室共同编写。报告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多方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提供数据和行业见解的机构和个人。此外,我们特别感谢为本报告撰写提供支持的外部专家,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衰老及老年病机制研究室肖恒怡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边宝林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刘安、张晓星博士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宝贵意见,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撰写本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抗衰老产业研究课题的广阔与深远,以及其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所承载的重要意义。希望读者能从本报告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共同关注抗衰老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贡献力量。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抗衰老领域的认识,为推动抗衰老产业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目录前言67积极应对老龄化,抗衰老产业将成为重要抓手1.1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从“人口红利”到“银发经济”1.2 老龄化政策发挥指导作用,抗衰老成为发展重点之一1.3 抗衰老产业内涵丰富,市场空间持续扩容在跨学科视角下定义抗衰老,界定产业范围2.1 从自然科学、社会学角度和产业角度定义和理解抗衰老2.2 自然科学视角——解析衰老机制与疾病的关联2.3 社会学角度——探讨如何对衰老进行干预2.4 产业角度——明确抗衰老市场与银发健康市场的关系2抗衰老产业报告102015161722245©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3抗衰老产业报告以疾病为始,从覆盖人群和经济负担评估抗衰老市场需求3.1 覆盖面广、人群规模庞大的抗衰老细分市场3.2 疾病负担重、未满足需求强烈的抗衰老细分市场3.3 抗衰老市场展现出多元化的需求特征抗衰老疗法:多样化手段和技术发展,构建全面的抗衰老供给体系4.1 需求导向下,催生多层次的抗衰老手段和相关渠道4.2 衰老相关转化医学研究为生物技术应用的爆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结语2526293335363943前言随着健康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普及,抗衰老产业正呈现出巨大的创新潜力和投资价值,驱动力不仅来自于希望延年益寿的年长一代,也来自于积极寻求预防性解决方案的年轻一代。当前,抗衰老产业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疗的个人健康全过程,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能够避免、预防和延缓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生理功能下降和疾病的发生。从美容护肤、再生医学到基因技术等,抗衰老的各种新概念、新机制层出不穷,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对于抗衰老的科学认知也有待系统和全面的梳理。鉴于此,毕马威中国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深圳市中药协会,以及伏羲实验室联合开展抗衰老产业报告系列研究,系统地分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核心发展需求。本次报告聚焦抗衰老的定义和范围,跨学科、兼顾供需两端,剖析了抗衰老的相关要素。在自然科学领域,抗衰老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机体三个层面,报告分析了衰老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社会学角度则关注抗衰老疗法与现有治疗理念的异同,以及抗衰老与疾病预防的关系;产业角度则主要关注抗衰老市场与银发健康市场的关系,以及抗衰老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展望未来,抗衰老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融合。通过挖掘衰老的底层机制、识别抗衰老的关键靶点,开发更加有效的抗衰老技术和产品;同时,跨学科合作将成为常态,致力于推动生物技术、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为抗衰老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4抗衰老产业报告©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积极应对老龄化,抗衰老产业将成为重要抓手015抗衰老产业报告©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6抗衰老产业报告©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1.1“十四五”时期标志着中国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进程快和边富边老等特征,将成为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国情。据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03亿,占全世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25%。同时,中国也是未来十年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2024-203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复合年均增速为3.8%。1.1.1图: 2024年及2034年世界主要国家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十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研究团队分析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交叠,呈现“边富边老”的特点。一方面,个人应对老年阶段的财富积累有限。比较国际发展历程,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中度老龄化阶段时,人均GDP仅为发达经济体的20~35%。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减轻养老负担方面有待发挥更大作用。虽然已初步建立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长期照护保险等社会保障一体化、全民共享的福利制度框架,但支出能力仍显不足。同时,中国在建立养老保险精算平衡机制、完善医保筹资机制、推动长护险实施全国统一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工作也仍任重道远。0%1%2%3%4%5%00.511.522.533.5亿人2024年203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右轴)7抗衰老产业报告© 2025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长寿时代下,老年健康需求有望释放。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健委的统计年鉴数据,2003-2023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加了6.3岁,5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2.16亿人攀升至4.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提高至近30%。与此同时,年龄越长的老年人的患病率越高。根据年龄分布的患病率可以观察到,65岁及以上人口患病率达54%,显著高于55-64岁人群39%的患病率,增长近乎1.5倍。规模越来越大的高龄群体较高的患病率以及身体失能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老年人对社会和家庭扶养的依赖性增加,激发了医疗市场需求。1.1.2图:资料来源:2013-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20
[毕马威]:2025年抗衰老产业报告: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6M,页数4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