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走出低物价,理论、经验与路径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研究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gszqdatemark 宏观专题 走出低物价:理论、经验与路径 2024 年底以来,低物价成为我国政策的重要关注点,“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也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之一。本专题报告通过深度分析,试图回答“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政策选择,报告分为 4 部分:一是抬升物价的理论解释;二是复盘中国、美国、日本历史上 5 轮低物价周期,以及对应的促进物价回升的经验;三是分析当前我国物价偏低的现实原因;四是基于理论、历史、现实的分析,推演后续我国“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可能的政策方向。 核心结论:复盘中国、美国、日本历史上 5 轮低物价周期,物价持续偏低的核心基本都在需求,抬升物价则需要多措并举、并强化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但最关键的抓手是需求政策,货币政策、供给端政策只能“锦上添花”。对我国来说,有效“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比如短期以 GDP 平减指数回到 0%为锚),可能有 5 方面的政策:①财政政策:若无其他政策,测算所需广义赤字率为 12.8%((实 8.4%);②进一步松地产;③货币政策:进一步降准降息;④促消费:以旧换新短期提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负所得税、提升社保水平有助于稳住物价中枢;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化工、建材、黑色、有色冶炼等行业是重点。 一、关于抬升物价的理论解释 理论上看,关于物价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两套体系:一是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既包括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等传统理论,也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现代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物价的解释。 综合看,理论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存在 3 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刺激需求,具体可分两类:刺激消费和刺激投资(需求拉动论);二是收缩供给,包括减少过剩产能、增加劳动者工资等(供给推动论);三是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失业率,从而实现物价回升(货币主义理论、理性预期学派),但可能面临“流动性陷阱”问题。 二、中国、美国、日本历史上的 5 轮低物价周期复盘 1、中国历史上 3 轮低物价周期:需求不足是核心,出口、地产是诱因 中国历史上物价持续下行至偏低水平主要有 3 个时间段:1998 年-2000 年,CPI、PPI 连 21 个月负增;2008-2009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冲击,CPI、PPI 连续 9 个月同时负增;2012-2016 年,PPI 连续 54 个月负增。 1)1998-2000 年 CPI、PPI 持续负增 >原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骤降、国内产能过剩、1998 年特大洪水; >应对措施:①货币政策:降息 5 次 423bp、降准 2 次 700bp;②财政政策:合计发行 6600 亿长期建设国债,相当于 GDP 的 3%;③产业政策:1998 年“房改”、2001 年加入 WTO;④供给侧改革,纺织等行业出清。 2)2008-2009 年 CPI、PPI 持续负增 >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 2009 年出口和出口链断崖式回落; >应对措施:①货币政策:降息 4 次 189bp、降准 4 次 200bp;②财政政策:“4 万亿”;③产业政策:放松地产调控,“家电下乡”,耐用品“以旧换新”等;④其他政策:7 次提高出口退税“稳出口”,开拓新兴市场。 3)2012-2016 年 PPI 持续负增 >原因:2012 年欧债危机致出口大降、国内地产下行、上游行业产能过剩; >应对措施:①货币政策:降息 6 次 165bp、降准 5 次 300bp;②财政政策:地方隐性债务置换;③地产政策:2014 年“松地产”,2015 年棚改货币化;④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⑤其他政策:“一带一路”。 2、美国历史上的低物价周期:“大萧条”带来的供需失衡 作为消费型经济体,美国历史上物价偏低最典型的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 >原因:“一战”之后,工业生产强导致产能过剩,供需矛盾达到极致情况下出现“大萧条”;1930-1933 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大降 23%。 >应对措施:①货币政策:在“降息-加息-降息”中反复切换,“大萧条”后货币转向宽松;②财政政策:胡佛总统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罗斯福新政。 作者 分析师 熊园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50004 邮箱:xiongyuan@gszq.com 分析师 刘安林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3020002 邮箱:liuanlin@gszq.com 相关研究 1、《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海外和历史经验分析》 2025-02-25 2、《2 月 CPI 为何再度走弱?降息降准会远吗?》 2025-03-09 3、《回光盼暖—2024 年物价复盘与 2025 年展望 》 2025-01-09 4、《干字当头—2025 年经济与资产展望》2024-12-01 5、《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趋势、影响》2024-05-26 6、《本轮铜价上涨的复盘与展望—兼评 3 月国内物价再走低》2024-04-11 7、《从日本股市楼市大涨,看我国消费前景》2024-03-24 8、(《2024 年去产能:行业、路径与影响》2024-02-23 2025 04 02年 月 日 gszqgszqdadatemarkrk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3、日本历史上的低物价周期: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日本持续地低物价环境最为典型、同时也最顽固,1994 年 7 月日本 CPI 同比转负之后,直到 2022 年才趋势性达到 2%以上,持续时间长达 28 年。 >原因:①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地产泡沫破灭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双重压制;②供给端:1990s 年代劳动生产率停滞,“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反向“巴-萨效应”(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压制日本国内物价。 >解决尝试:①货币政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量化宽松(QE),质化量化宽松(QQE),收益率曲线控制(YCC);②财政政策:数十轮、超 100 万亿日元财政刺激;③产业政策:主银行制度、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 >政策实效的深层逻辑:①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②不同政策之间相互割裂、协调性不足,导致政策效果相互抵消、弱化;③错失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窗口期,未能培育房地产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合上述 5 轮历史梳理,可以总结以下几点规律: ①历史上看,物价持续走低的核心拖累基本都是需求; ②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多措并举、并强化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核心仍是需求相关的政策,比如 1998 年“房改”、2015 年棚改货币化、2008 年“四万亿”,货币政策、供给端的政策只能“锦上添花”,无法成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核心逻辑。 ③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并非一日之功、一策之力,既要着眼短期,也要解决中长期支柱产业问题,如果只着眼短期,则易出现日本物价偏低反复的问题。 ④解决物价持续偏低问题,除了考虑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现实外,居民、企业预期同样重要,改善预期的核心在于,迅速、果断、超预期的政策。 三、多维度看我国本轮物价偏低成因及未来走势 1)长周期看,本轮中国物价偏低,可能面临一定的持续
[国盛证券]:宏观专题:走出低物价,理论、经验与路径,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95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