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PD-(L)1双靶点药物再掀免疫治疗热潮(一)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glzqdatemark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医药生物 PD-(L)1 双靶点药物再掀免疫治疗热潮(一) 2024年11月15日 |报告要点 |分析师及联系人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1 / 44 全球重磅临床数据迭出,对肿瘤免疫二代疗法关注度激增,我们看好 PD-(L)1/VEGF、PD1/IL2和 PD1/IL15 等靶向药物的未来前景。建议关注具备替代 K 药肿瘤免疫治疗基石地位潜力的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以及独辟蹊径采用α-bias 设计、引领免疫疗法新风向标的信达生物IBI363;基于海外映射逻辑,建议关注 PD1/IL15 靶向药物如 ASKG915、IAP0971 和 SHR-1501。 郑薇 SAC:S0590521070002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2 / 44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glzqdatemark2 医药生物 PD-(L)1 双靶点药物再掀免疫治疗热潮(一) 投资建议: 强于大市(维持) 上次建议: 强于大市 相对大盘走势 相关报告 1、《医药生物:业绩触底,行业有望稳健回升》2024.11.06 2、《医药生物: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提升,化学制药加仓幅度最高》2024.10.27 扫码查看更多 投资看点 ➢ 肿瘤免疫药物具备大单品潜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L)1 单抗开启癌症治疗新时代,因其泛癌种属性推动了多个大单品的诞生,包括默沙东的 K 药和百时美施贵宝的 O 药。作为最受瞩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K 药在 2023 年全球销售额高达 250 亿美元,但该类药物仍面临着低响应率、安全性和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为突破单一免疫疗法的局限性,中国药企在全球掀起了以 PD-(L)1 为骨架的双靶“二代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热潮。 ➢ PD-(L)1/VEGF 群星闪耀 PD-(L)1 与 VEGF 组成的双抗药物可通过两个臂的协同作用实现增效减毒。康方生物和普米斯生物分别领衔全球 PD1/VEGF 和 PD-L1/VEGF 双抗药物开发,剑指 K 药多项适应症。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在二线 NSCLC 率先撞线获批,在一线 NSCLC 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 III 期单药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显著优于 K 药的药物,展现免疫迭代潜力。普米斯的 PM8002 则在 SCLC 和三阴乳腺癌治疗上为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全球已掀起新一轮 PD-(L)1/VEGF 投融资热潮,BD 交易伺机而发。 ➢ PD-1/IL-2 等二代免疫疗法成“流量担当” IL-2 与 IL-15 等细胞因子可与 PD-(L)1 协同,提升靶向性并重塑肿瘤微环境,降低系统给药毒副作用,已成全球最热“二代免疫疗法”靶点组合。以罗氏制药为代表的 IL-2Rβγ偏向设计成为 PD-1/IL-2 早期开发主流,但仍有待临床验证。信达生物独辟蹊径地设计了 IL-2Rα偏性药物 IBI363,并率先在 IO 耐药后线 NSCLC、CRC 和黑色素瘤上展现极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期待。奥赛康、盛禾生物和恒瑞医药等药企陆续布局 PD-1/IL-15 融合蛋白,前景可期。 ➢ 投资建议:关注布局 PD-(L)1/VEGF、PD1/IL2、PD1/IL15 药企 全球重磅临床数据迭出,对肿瘤免疫二代疗法关注度激增,我们看好 PD-(L)1/VEGF、PD1/IL2 和 PD1/IL15 等靶向药物的未来前景。建议关注具备替代 K 药肿瘤免疫治疗基石地位潜力的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以及独辟蹊径采用α-bias 设计、引领免疫疗法新风向标的信达生物 IBI363;基于海外映射逻辑,建议关注PD1/IL15 靶向药物如 ASKG915、IAP0971 和 SHR-1501。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药物销售不及预期 重点推荐标的 简称 EPS PE CAGR-3 2024E 2025E 2026E 2024E 2025E 2026E 信达生物 -0.33 0.15 0.81 NA 248.4 46.8 - 康方生物 -0.39 0.26 0.68 NA 231.1 90.4 - 恒瑞医药 0.87 1.01 1.16 56.3 48.5 42.0 10.2%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iFinD,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取 2024 年 11 月 06 日收盘价 -30%-13%3%20%2023/112024/32024/72024/11医药生物沪深3002024年11月15日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3 / 44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投资聚焦 核心逻辑 肿瘤免疫药物具备大单品潜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单抗开启癌症治疗新时代,因其泛癌种属性推动了多个大单品的诞生,其中默沙东旗下的 K 药作为最受瞩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2023 年全球销售额高达 250 亿美元,但该类药物仍然面临着低响应率、安全性和耐药性等问题。为突破单一免疫疗法的局限性,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掀起了以 PD-(L)1 为骨架的双靶“二代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热潮。 投资看点 (1)抗 VEGF 药物在促肿瘤血管正常化和刺激免疫激活上与 PD-(L)1 具备协同作用,但双药联用在疗效、安全性和适用人群上存在局限性。康方生物和普米斯生物等中国药企率先布局 PD-(L)1/VEGF 双抗,并于近期接连公布多项重磅临床数据,点燃了生物医药行业对 PD-(L)1/VEGF 双抗的研发和投资热情。其中康方生物的 PD1/VEGF 双抗依沃西已在中国获批治疗二线 NSCLC,并在一线 NSCLC 的单药头对头 III 期临床研究中首次击败 K 药,展现出免疫迭代潜力。普米斯的PDL1/VEGF 双抗 PM8002 则率先开启 SCLC 和三阴乳腺癌 III 期临床,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2)PD-1 与 IL-2 在肿瘤特异性效应 T 细胞(TST)上共同高表达,而 PD1/IL2 分子的顺式递呈机制可显著提升肿瘤靶向性,通过选择性激活 PD-1+ CD8+ TILs 提升抗肿瘤活性,为 IL-2 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突破契机。以罗氏制药为代表的 IL-2Rβγ偏向性设计占据 PD-1/IL-2 市场主流,但可行性仍有待临床验证。信达生物基于在肿瘤和外周血中分别选择性激活 TST 和 Treg 的“高效低毒”理念设计了 IL-2Rα偏向性 IBI363,并在 IO 耐药后线 NSCLC 和黑色素瘤上展现出优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PD-1/IL-2 已成当前全球最热“二代免疫疗法”靶点组合。 (3)IL-15 在癌症免疫治疗潜力广阔,ImmunityBio 旗下的 IL15/IL15Rα-Fc 融合蛋白 Anktiva的成功获批引领了一波 IL15 相关产品的研发热潮。尽管如此,Anktiva 仍未解决 IL-1
[国联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PD-(L)1双靶点药物再掀免疫治疗热潮(一),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44M,页数4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