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能源行业数字化白皮书
绿潮涌动 数转新篇新能源行业数字化白皮书 2024序言PREFACE 中国能源报》和飞书联合推出的这本新能源发展报告,结合了新能源与数字化发展互为支撑的研究,可以说是能源转型大潮中的一朵美丽浪花。在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历程中,这样的努力值得点赞。十年前,习主席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年来,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美国通过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能源独立,极大改变了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光伏风电这些当初昂贵的新能源现在成本已经普遍低于传统能源,实现了平价和低价上网;电动汽车不仅颠覆了传统交通领域,也正在深刻改变能源系统……能源革命的风起云涌,背后是技术革命的强大动力,技术正在推动能源行业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转变为技术依赖型产业,能源革命高潮迭起。新能源产业的成功,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也得益于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更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民营企业在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中起到了卓越的引领作用,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电动汽车,领军企业的主力军基本是民营企业。新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助力实现加速升级迭代,一方面以更加开放和友好的模式,更加贴近用户的服务来赢得高速发展。新能源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的补贴政策、优先购买、各种优惠等诸多支持措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支持,新能源产业才迅速实现了快速升级,国内市场迅速扩大。未来,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更加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破除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 《PREFACE新能源的发展,一直得益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一方面,中国具有成本优势的制造业支持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具备了快速的迭代能力,持续降低成本。按照国际能源署的展望,能源转型速度按实现《巴黎协定》升温不超过 1.5℃ 的目标已经是严重滞后,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加倍努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主要国家更应该加强协同,减少摩擦,创造新能源发展更好的环境。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的投资,也会帮助这些国家在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是必然的要求,也正在成为趋势,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其中最显著的是数字行业和能源行业的结合。随着风电、光伏和电动汽车等分散性能源的大规模接入,能源系统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一方面供应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需求侧也成为能源系统的有机部分,另一方面新能源的波动性也需要更大范围实现供需的协同和优化,这对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新型能源体系很难建立。这不仅包括运维方面的智能化,也包括管理上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中国能源报》专家和飞书关于新能源的研究,也在开启一个跨界融合研究的尝试。 能源行业往往也会受限于传统思维, 需要引入外部的新模式。 同样,数字行业要想服务好能源行业这样体量巨大、高度基础设施依赖的传统产业,也必须要更好理解行业的原有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对此,我充满期待。《变革潮起|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洞察宏观战略引领,中国新能源行业持续蓬勃发展步入市场化竞争新阶段,新能源企业直面三大核心挑战02051415202330313133363942破浪前行|新能源行业挑战机遇并肩行飞书新能源行业“三力聚能”数字化解决方案解码行业关键词 1:创新驱动力解码行业关键词 2:组织敏捷力解码行业关键词 3:全球拓展力高飞领航|新能源行业典型场景应用探索新能源产业链上飞书重点场景与案例目录CONTENTS010203跨国协同:海辰储能销售管理:安泰新能源质量管理:红太阳新能源研产供销协同:赢合科技供应链管理:理想汽车The Rise ofChange变革潮起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洞察01Trends and Insights inthe New Energy Industry02新能源行业数字化白皮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 《巴黎协定》确立了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激发了全球对气候行动的广泛响应。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130 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 其中不少主要国家更是通过立法手段,将碳中和承诺固化为国家意志。2020 年 9 月,中国积极响应全球气候治理号召,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即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战略决策为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新能源行业,自上世纪末萌芽以来,便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茁壮成长。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新能源产业更是被赋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细分领域,在过去 5 至 10 年间,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光伏和风电为例,这两个行业的装机容量在 2023 年已突破 10 亿千瓦大关,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更为瞩目的是,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日益展现出其作为全球新能源市场重要参与者的角色。宏观战略引领中国新能源行业持续蓬勃发展2023 年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新增装机比较光伏风电中国其他国家及地区37%63%35%65%2019 - 2024 年中国光伏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GW)风电新增装机容量(GW)30274854555687502177721089+188%+620%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2023 年2024 年预计-2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资料来源:IEA(国际能源署),彭博新能源,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2023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217 GW,同比增长 148%,连续 11 年全球第一。光伏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中国将在 2030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储能中国氢能发展已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当下氢气年产能 3500 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能生产和消费国。氢能2023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77.1 GW,同比增长 102%,连续 4 年全球占比超过 50%。风电+148 %+102 %3500 w2030 年03 新能源行业数字化白皮书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主要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涵盖了从上游的原料加工、零部件制造,到中游的组件、整机设备,再到下游的电站运维管理、发电系统管理等环节。在全球市场中,中国新能源行业在这些环节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应万亿级别的工业及服务业产值。|资料来源:天风证券,浙商证券,埃森哲风电氢能储能光伏上游 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电芯原材料的生产制造 风机叶片、主轴、铸件、塔筒等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氢气的制取、运输、加氢站等晶体硅原料、硅片、银浆等原材料的生产制造中游电池组、变流器、换热器、气压缩机等设备的生产制造,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 风电整机组装、风电场开发氢燃料电池堆及其配套设备的生产制造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逆变器的生产制造下游储能系统的安装运维和应用风电场运维管理氢能下游应用(车、发电、冶金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屋
2024新能源行业数字化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28M,页数5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