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研究报告—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企业在深化可持续发展与消费者连接时,大都遗漏了一项关键要素。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且承载了多方期盼。企业希望“可持续”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从而推动更加可持续的消费转型。然而现阶段这些努力效果平平――既没有激励大多数人做出转变,也未能大幅拉动可持续消费的需求。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拓展视野,找寻新的解决方案。 本篇报告中,我们揭示了一直被忽略的关键要素:人们的世界观以及个体如何发挥作用?可持续发展如何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我们将动态复杂的关系总结成六大原型分类。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特定举措,帮助不同人群更为可持续、且更高品质地生活,进而重塑消费。02©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人们强烈渴望生活更加可持续 但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企业的角色至关重要 打破固有模式 让“可持续发展”与人们切实相关 根据人们与可持续生活的联系做出响应 将人们的世界观纳入考量以人为中心进行原型分类 这一方式正在助力企业前行 携手共创破局之道 本报告中所有照片的拍摄对象均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专题研究的参与者。04 05 06 07 08 09 1011 26 32 03©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人们强烈渴望生活更加可持续。多数人希望能够迅速采取重大举措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埃森哲近期全球调研1表明:在11个市场的8000名受访者中,有96%希望能将可持续融入生活。目前尚未采取任何可持续行动的人群中,仍有90%的人对此抱有憧憬。04©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相比“可持续发展”这一名词本身,人们更认同“可持续生活”这一理念。我们的调研中有一个问题是:“以兼顾他人和地球的当下及未来的方式生活”对受访者意味着什么?问题中我们刻意隐去了“可持续”字样,得到的结果很能说明问题。在未出现“可持续”一词的情况下,69%的受访者表示正在采取行动,以有利于他人和地球环境的方式生活。加入“可持续”一词后,该数字便降为54%。狭隘的可持续发展仅关注环境问题,相对局限。诚然,可持续发展囊括了循环经济、新能源和气候变化。但为了推动切实的可持续发展变革,“可持续发展”更应当被定义为:创造公平的当下与未来,让人们能够在持续繁荣的地球环境中蓬勃发展。毕竟,从更广义的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需要并应当涵盖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其对于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影响。在推动人们的可持续行为方面,人性化目标与地球环境目标同等重要。事实上,我们的调研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人性化目标是可持续生活的理由,以地球环境目标为出发点的则占86%,两者比例基本相当。虽然人们持续深切关注地球生态建设,但对环境的关注并未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活的意义。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日趋激化的地缘政治、以及“可持续”一词可能引发的强烈政治反应,都促使我们以更加广泛、更以人为中心的视角看待问题。但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05©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企业的角色至关重要。通过持续努力,企业可以发起精益且不断优化的可持续行为,并惠及更多群体。我们发现,人们为可持续生活付出越多努力,就越渴望继续向前迈进。尚未付诸任何行动践行可持续生活的受访者中,只有51%的人愿意采取行动。 相比之下,占比69%的已开启可持续生活的受访者中,有83%的人乐意为此投入更多精力。06©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打破固有模式。的受访者在企业的激励下采取了可持续行动。的受访者受部分品牌理念和广告宣传的影响开展可持续生活。的受访者因朋友和家人的鼓励而采取可持续行动。仅有另有然而25%19%62%多数人迫切希望企业能够做出改变――74%的受访者期望企业能够以创新的方式让人们参与到可持续当中。企业高管们也认识到了打破固有模式的必要性。面对全球范围持续的商业格局变化,埃森哲面向首席高管开展了“企业全面重塑”专题调研。我们发现,67%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正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加速重塑;相比之下,因气候变化而开展重塑的比例只有46%2。随着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监管条例不断推出,以及针对违规行为的财务处罚日益加重,重塑可持续消费的必要性已不容忽视。企业应如何确定行动优先级,变革行动方式,以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我们如何塑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当下,同时奠定经得起未来考验的坚实基础,创建一个人类能够持续繁荣发展的健康星球?07©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让“可持续发展”与人们切实相关 。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条前景可期的行动路径。2023年4月,埃森哲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系列的首篇报告3中指出:企业若要人们更具可持续理念,就要让可持续变得更加人性化。可持续行动、产品和宣传要与人们更相关、更易触达,并且融入生活。我们发现,只有当可持续理念与人们的价值观、需求和愿望相一致时,人们才能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基于此,我们为企业指明了一条前进方向,借助人本导向的方法4,使其可持续行动与产品能够准确呼应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下为人本导向的转型抓手: 我们最新的研究建立于以上这些发现。在本调研中,我们在11个市场中调研了8000位受访者,试图了解他们与可持续生活的联系,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即他们的世界观。请参阅“关于本研究”部分了解详情,包括我们采取了何种方法来确保人们的回答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实际生活,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愿望。精打细算:最大程度提升可用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率。 充分赋权:捍卫对人们而言最重要的奋斗目标和社群关系。乐于尝新:努力探索、尝试和学习如何改变现状。寻求融入:追求被接纳、被支持和相互联结。自我实现:为求生存和发展而捍卫幸福、安全及地位。关怀他人:关爱自我,呵护所爱,珍视对我们意义非凡的地方或事物。 08© 2024埃森哲版权所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个人与可持续生活的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已采取行动并充分投入?以及是否愿意投入更多?对这些问题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量化了其中的差异,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原型。我们还考察了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例如人们对社会和企业的期望,以及他们如何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考虑了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激励因素和他们行动路上的障碍。举例来说,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认同感和可负担性都非常重要,这两项不是非此即彼的权衡。我们发现,可持续生活会令已采取明确行动的受访者“对自己感到满意”。而那些尚未采取行动的受访者则强烈认为可持续生活“并不适合自己”。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关键因素并非认同感,而是可负担性――这背后是关于可持续生活方式是过于昂贵,还是帮助我们节省了开销的不同观点。总的来说,为使更多人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有必要让人们意识到这样做不仅与其自我认知相契合,还能为自身谋得福祉。但若要激励人们更深入、全面地追求可持续生活,就应让人们看到,此举不
[埃森哲]:202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之道研究报告—六大原型,破局消费者连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16M,页数3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