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港股估值大幅修复,短期谨慎高台震荡加剧
策略周报| 2024 年 5 月 13 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页码: 1 / 10 香港股市 | 2024 年 5 月 6 日 - 2024 年 5 月 12 日 港股估值大幅修复,短期谨慎高台震荡加剧 每周策略建议 港股:港股升势主要受资金面积极影响,带动相对估值大幅修复,但后续警惕高台波动加剧,当前指数层面不宜再追高:(1)外围市场波动企稳后外资再配置港股需求降低,短期或有资金抽离带来震荡;(2)中国经济整体仍在磨底,4 月中国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居民企业信贷需求偏弱,地产销售跌幅严峻;(3)港股技术面呈现极度超买等。当前 1 万亿特别国债即将发行,地产“以旧换新”试点如火如荼,政策按部就班有助于风偏持续改善。恒指风险溢价已低于滚动两年平均一个标准偏差。若恒指风险溢价回到去年 8 月的水平,最乐观情况下恒指短期仍有 4.6%的潜在升幅(19,300 点)。策略上关注 1) 受惠外资回流的科技(游戏、消费电子)以及生物医药;2) 高分红的石油、煤炭、电讯及电力;3) 受惠海外经济景气回暖的铜矿、家居家电、纺职、航运、国际消费品等。 美股:美联储缩减 QT 规模较预期多以及财政加码回购国债均有助抒缓二季度美股流动性压力,4 月逊预期的非农及 ISM 制造业 PMI 均支撑年内降息预期,以及美股盈利前景仍在基本面支撑下向好,美股短期或以横盘代替下跌调整。当前标普及纳指续破新高,在经济数据保持稳健情况下美股大概率在 5 月底 6 月初完成调整。策略上,持续关注盈利预期上修且走势强劲的金融、工业、电力、半导体下游、金融服务;受 AI 算力需求拉动,留意美股的核电、电厂及太阳能等相关股份机会。 美债: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继续回落至 4.5%左右,4 月就业市场继续放缓,制造业服务节奏反复,密歇根大学 5 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暴跌,均释放年内降息预期走强的信号。高利率环境使得美国下半年经济数据走弱的机率上升,但短期通胀反复仍会加剧美债收益率波动,最新公布的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预期从 4 月的 3.2%攀升至 3.5%,释放滞涨风险上升的信号。待债息反弹逢高做多美债仍适用。 美元指数: 4 月非农逊预期和 ISM 制造业 PMI 跌破荣枯线,多位美联储官员鸽派喊话,均支撑年内降息预期。但当前抗通胀仍缺乏明显进展,5 月消费者通胀预期回升至六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3.5%。预计美元指数短期维持 103.5-106.5 高台波动。 离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走弱至 7.25 左右,外资积极情绪或趋于冷静。五一假期后港股通活跃度上升以及流入传统板块居多,内资或接力外资托住资金面情绪。在国内经济缓慢修复政策按部就班的情况下,离岸人民币预计在 7.15-7.30 水平震荡。 中国 4 月物价和信贷数据仍较疲弱,出口超预期改善 4 月金融数据“挤水分”进一步揭示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仍偏弱,CPI 和 PPI 延续低位震荡印证内需不足问题严峻,但 4 月出口超预期改善,外需景气度保持扩张。 美国 4 月新增非农逊预期,就业市场继续放缓 美国 4 月新增非农 17.5 万,逊预期的 23.8 万,但剔除政府新增就业锐减以及新增非农预期不断上修的影响,整体就业市场暂时危机不大,增加年内降息的机会。 上周市场走势回顾(5 月 6 日-5 月 10 日) 港股:恒指收报 18,963 点,全周上升 2.6%;恒生科指全周下跌 0.2%,收报 3,962点。大市日均成交金额有 1,362 多亿港元,港股 20 天平均沽空比率为 16.8%左右。 中资美元债:中资美元债回报指数(Markit iBoxx,下同)上涨0.1%。其中,投资级上涨 0.02%;高收益级上涨 0.6%。中资美元房地产债券指数上涨 1.1%。 汇率:美元指数保持在 105 左右波动;离岸人民币跌回 7.25 左右水平。 风险提示:美国再通胀风险升温;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更新报告 恒生指数上周表现 港股指数 周收盘价 周涨跌幅 年初至今涨跌幅 恒生指数 18,963 2.6% 11.2% 恒生科技 3,962 -0.2% 5.3% 恒生中国企业 6,718 2.6% 16.5%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上周陆港股通资金流动情况(亿元)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分析师 赵红梅 +852 2359 1855 may.zhao@ztsc.com.hk 颜招骏, CFA +852 2359 1863 alvin.ngan@ztsc.com.hk 助理分析师 陈雅蕙 +852 2359 1858 yahui.chen@ztsc.com.hk -100.00-50.000.0050.00100.00150.00港股通:当日买入成交净额(港币)陆股通:当日买入成交净额(人民币)策略周报| 2024 年 5 月 13 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页码: 2 / 10 港股宏观基本面及政策追踪 中国宏观数据及政策追踪: 4 月金融数据“挤水分”进一步揭示真实信贷需求疲弱 4 月信贷受金融业增加值“挤水分”的下拉影响明显,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向利润导向优化后,银行冲高存贷款压力减少,带动信贷总量减少幅度较大。4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降至 7,300 亿元,其中居民减少 5,166 亿元,企业多增 8,600 亿元,但票据融资新增达 8,381 亿元,票据冲量迹象明显。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 510 亿元,居民购房意愿整体不高,还待新一轮供需政策落地成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至 2,569 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当中有信贷均衡投放的因素。4 月 M1 同比-1.4%,为历史首次 4 月负增,反映潜在购买力的 M2 同比增速也回落至 7.2%。M1-M2 负剪刀差扩大至 8.6%,资金传导继续不顺畅,空转问题仍较严重。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强调“防范高息揽储行为”,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后续金融数据更能揭示真实信贷需求,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图表 1:4 月居民企业信贷需求仍较疲弱 图表 2:4 月 M1-M2 负剪刀差扩大至 8.6%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单位:万亿人民币。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4 月 CPI 和 PPI 延续低位震荡 4 月 CPI 同比+0.3%,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其中非食品 CPI 同比+0.9%,为主要支撑,受清明小长假出行消费拉动明显;食品 CPI 同比-2.7%,延续下跌但跌幅收窄。核心 CPI 同比+0.7%,继续保持在 1%以下的低位运行,显示内需回升仍需加力。消费品 CPI 同比升幅持平,终于摆脱连续 12 个月负增长。4 月 PPI 同比-2.5%,跌幅为今年1 月以来最低,其中生产数据及生活数据PPI 分别同比-3.1%及-0.9%,跌幅较3 月收窄
[中泰国际]:策略周报:港股估值大幅修复,短期谨慎高台震荡加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2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