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北京大学-MGF

0072 0 2 4 年 0 4 月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Climate Policy and Green Finance (Quarterly Update)(季报)自愿碳市场:理想与现实| CCER市场与国际标准和市场接轨的必要性和路径初探| 高质量碳信用发展趋势与建议| 安吉竹林碳汇共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ESG在债券投资中的应用研究(上)G-LAB封面文章百家灼见研究分享季报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险峰 徐晋涛 殷 红 黄小薏黄世忠 梅德文 主  编:马 骏 黄 卓执行主编:何晓贝本期副主编:吴明华执行编辑:张静依 邵丹青助理编辑:周子杰文字编辑:张 欣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中诚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中碳科技(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北京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中心主任亲爱的读者:您好!2023年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重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于今年1月22日正式开市,预期这些举措将推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自愿碳市场。自愿碳市场是碳交易机制的一种类型。理论上,自愿碳市场通过基于自愿原则的碳信用交易,为企业或个人的减排活动提供经济激励,有助于降低全球减排成本。然而在实践中,全球自愿碳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例如碳信用机制标准不统一、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等,极大削弱了碳信用的可信度,引发各方对碳信用减排效果的严重质疑,限制了自愿碳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期“封面文章”解读了自愿碳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全球自愿碳市场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并探讨了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期“MGF观点”栏目分享两篇文章:第一篇介绍自愿碳市场治理机构——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及其提出的核心碳原则(CCPs),该机构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碳信用质量标准,对提升市场规模、效率和诚信度,推动全球自愿碳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篇为英文文章,着重识别了造成全球自愿碳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关键相关方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不同角色与作用。本期“百家灼见”栏目包含三篇文章:第一篇探讨在全球自愿碳市场不断走向统一的趋势下,CCER市场与国际标准和市场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第二篇分析了碳信用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CCER高质量碳信用建设提出了建议;第三篇则带来安吉竹林碳汇(碳信用的一种)共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案例,同时就巩固项目成效和提升其长期可持续性给出对策建议。本期“研究分享”栏目分享两篇研究报告。第一篇介绍ESG在债券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篇介绍国际油气公司低碳转型经验及其借鉴。最后,在“央行与监管机构政策追踪”栏目,我们总结了自2024年1月至2024年4月央行和监管机构最新颁布的气候与可持续金融政策。希望本期内容能够一如既往地为读者带来理论思考和实践启发!《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编辑部 2024年4月本期导读征稿启事尊敬的读者:  您好!诚挚地邀请您向本刊投稿,分享您的观点、经验和案例,与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请将您的稿件发送至邮箱:mgf@nsd.pku.edu.cn,并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投稿”。我们将安排专人负责稿件的收集和反馈。请勿一稿多投。 稿件要求:1.主题聚焦于气候政策、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碳市场等相关领域; 2.形式以观点文章、研究文章、案例分析等为主; 3.字数在2000-7000之间; 4.请注明您的姓名、单位、职务及邮箱。期待您的投稿,并期待与您的交流和合作!《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编辑部目 录 G-LAB封面文章 / 2| 自愿碳市场:理想与现实 / 2 MGF观点 / 10| 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与其核心碳原则 吴明华 / 10| What holds back 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and how to fix them? Florian Wengel Danqing Shao / 15 百家灼见 / 21| CCER市场与国际标准和市场接轨的必要性和路径初探 马 骏 吴明华 / 21| 高质量碳信用发展趋势与建议 陈 波 / 24| 安吉竹林碳汇共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关宝珠 张 谱 徐晋涛 / 28 研究分享 / 32| ESG在债券投资中的应用研究(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 32| 国际油气公司低碳转型经验及其借鉴 马 骏 汪 申 / 41 央行与监管机构政策追踪(2024年1月-4月) / 44 版权 / 49 2欺诈盛行,并未能真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自愿碳市场的作用是什么?(一)为什么需要自愿碳市场和碳信用?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税还是其他减排政策,都无法覆盖全部行业和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由于受到各类政治社会因素的制约,各国的气候政策实施力度和范围都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行业(如农业等)具备特殊性,难以被纳入传统的减排机制(Bushnell 2010),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机制来激励企业或个人减排,即获得“碳信用”(的收入)作为激励。1997 年《京都议定书》就将自愿碳市场(交易碳信用的市场)明确为碳交易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封 面文 章自愿碳市场:理想与现实① https://www.morganstanley.com/ideas/carbon-offset-market-growth.② https://www.sustainabletimes.co.uk/post/report-global-voluntary-carbon-credit-industry-estimated-to-hit-250bn-by-2030.自愿碳市场作为碳交易机制的一种类型,是相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基于政策或法律要求,含义参见表 1)而言的。自愿碳市场上交易的是“碳信用”。“碳信用”也称为“核证减排量”,是指通过实施自愿减排项目,从大气中消除或避免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一单位碳信用相当于 1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相对于强制碳市场,自愿碳市场给碳排放主体提供一个选项——通过购买旨在消除或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信用,来补偿其难以避免的排放。目前全球自愿碳市场的年交易规模约为 20 亿美元,根据不同机构预测,2050 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1000亿 -10000 亿美元①②。然而,自愿碳市场从诞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支持者认为,这一市场有助于将资金引导至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批评者则认为自愿碳市场项目良莠不齐、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时隔六年重启。各方预期 CCER 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愿碳市场。CCER 以及全球其他的自愿碳市场将发挥什么作用?自愿碳市场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如

立即下载
金融
2024-05-13
56页
6.02M
收藏
分享

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北京大学-MGF,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2M,页数5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5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5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42. 转账结算与财富管理需求变动
金融
2024-05-13
来源:2024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财新智库
查看原文
图 41. 住宿餐饮业新旧业态对于贷款全线上办理的偏好
金融
2024-05-13
来源:2024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财新智库
查看原文
图 40. 批发零售业新旧业态的贷款利率期望
金融
2024-05-13
来源:2024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财新智库
查看原文
图 39. 不同行业未来贷款意愿
金融
2024-05-13
来源:2024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财新智库
查看原文
图 37. 不同行业经营主体贷款期限需求
金融
2024-05-13
来源:2024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财新智库
查看原文
图 36. 不同贷款意愿的经营主体
金融
2024-05-13
来源:2024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财新智库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