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题报告: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Summary]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城市规划 专题报告 2019/6/20 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研究员:熊柴 xiongchai@evergrande.com 联系人:闫凯 yankai@evergrande.com 相关研究: 1.《粤港澳大湾区:引领新一轮开放创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18-06-06 2.《城市“抢人大战”:高质量发展、大都市圈战略和土地财政》 2018-06-07 3.《中国人口大迁移》 2018-07-10 4.《全球房价大趋势》 2018-08-23 5.《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 个县全景呈现》 2018-09-17 6.《中国住房存量测算:过剩还是短缺?》 2018-11-21 7.《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 2019-04-12 8.《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排名:2019》 2019-05-24 导读: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这是我国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标志着都市圈时代正式来临。 当前,中国有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 10 个 2000 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庆、青岛、厦漳泉等 14 个 1000 万-2000 万人大都市圈。24 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以全国 6.7%的土地集聚约 33%的常住人口,创造约 54%的 GDP,多数都市圈人口处于持续流入。 我们在 2019 年 4 月《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研究报告中指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2019 年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 96个位于 19 大城市群,有 54 个位于 24 个千万级大都市圈。本文进一步对24 个千万级大都市圈进行分类,并对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都市圈逐次分析。与城市发展潜力排名类似,都市圈排名并非终极定论,而是根据当前情况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趋势,排名可能动态变化。 摘要: 从城镇化到城市群,都市圈是城市群“硬核”。《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确立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并规划建设 19个城市群,但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群发展尚不成熟,培育都市圈是从城镇化到城市群的中间阶段。例如,广东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 3 个都市圈推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都市圈建设以同城化为方向,打造 1 小时通勤圈,圈内中小城市受益。都市圈将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政策协同。 人口和产业将继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一般经历两阶段:从城镇化到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化城市群化。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大都市圈均吸引人口持续流入,直到经济-人口比值降至 1 附近并维持动态平衡。中国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未来大都市圈人口占比仍将继续提升。中国24 个人口 1000 万人以上大都市圈人口总体上持续流入,经济-人口比值2018 年仍高达 1.55,预示仍将继续吸引人口流入。 2019 年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都市圈发展潜力居前,之后则是苏锡常、天津、南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深莞惠、广佛肇近年人口增长领跑全国,2015-2018 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别高达 61、60 万,杭州、重庆、长株潭、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成都等都市圈亦大幅增长,除上海大都市圈外均主要由中心城市贡献。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北京都市圈经济规模居前、产业创新实力领先。上海都市圈以 8.8 万亿元 GDP 一骑绝尘;上海、北京、深莞惠都市圈产业创新占据绝对优势,A+H 股上市公司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分别占全国 38%、37%。 大都市圈分类:发达型优化功能布局,崛起型加强一体化建设,起步型增强经济实力。根据都市圈的经济产业实力以及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将 24 个千万级大都市圈分为发达型、崛起型、起步型三类。发达型都市圈整体经济水平领先,且中心城市与部分周边城市差距开始明显缩小。崛起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尚不足。起步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上海、深莞惠、广佛肇、苏锡常、南京、杭州等 6 个大都市圈为发达型,北京、天津、成都、长株潭、重庆等 15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2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个大都市圈为崛起型,哈尔滨、南昌、长吉等 3 个都市圈为起步型。 NO.1 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1)上海大都市圈 2018 年 GDP 达 9.1 万亿元高于珠三角 9 市,基本以“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进行产业优化布局。2)从“一核五圈四带”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大半区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兴、湖州均收入囊中。3)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干线+城际+市域+城轨”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一体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础。 NO.2 北京都市圈:从单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三县有望划归北京?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摊大饼式单中心辐射向紧密集约型多组团格局转变。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划分为梯度辐射的三个圈层:一是中心城六区,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发展新区多个新城,三是生态涵养区及北京以东、以南的环京地区。2)北京市域内集聚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但职住平衡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3)环京地区承接产业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补短板。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四统一”统筹发展,划归北京传言不绝于耳。 NO.3 深莞惠都市圈: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经济大市、土地小市的深圳可能兼并东莞?1)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前店后厂”产业梯次转移,是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2)深莞惠经济圈(3+2)机制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和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深圳辐射带动能力。3)深圳是经济人口大市、土地面积小市,全市面积仅 1997 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 1/8、1/3、1/4,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但受制于广东省发展大局。 NO.4 广佛肇都市圈: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广佛同城。1)广佛两市经济总量比肩深莞,分别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2)从广佛同城到广佛肇经济圈,肇庆与广佛一体化还需时日。肇庆 2018 年 GDP2202 亿元,是广州的 1/10;人均 GDP 仅为广州的 35%、佛山的 42%。3)广佛同城已基本实现,生活成本与产业转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 年 7 月广佛肇清四市跨城职住人数高达 74.41 万,其中广佛跨城占四市跨城总规模的 60.6%
[恒大研究院]:城市规划专题报告: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3M,页数33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