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 Report 24-全球研究报告:中国科研图景

全球研究报告:中国科研图景Jonathan Adams、Ryan Fry、David Pendlebury、Ross Potter 和 Gordon RogersJonathan Adams、Ryan Fry、David Pendlebury、Ross Potter 和 Gordon Rogers2023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2关于作者基于过去,展望未来科学信息研究所简介科睿唯安的科学情报研究所(ISI)TM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引领着全球科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如今,它依然致力于推动科研诚信,同时改善科学信息的检索、解释和使用。 ISI 负责维护公司知识库,这是 Web of Jonathan Adams 是科学信息研究所(ISI)™ 首席科学家。他是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的客座教授。由于在高等教育和政策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Jonathan Adams 在 2017 年 被 埃克塞特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ORCiD:0000-0002-0325-4431。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A-5224-2009。Science™ 引文索引数据库及其相关信息、分析内容与服务赖以建立的基础。ISI 通过活动、出版物、以及会议等形式对外进行知识传播,并开展研究,以维护、扩展和改进知识库。想 了 解 更 多 信 息, 敬 请 访 问 www.clarivate.com/isi ISBN: 978-1-7395906-5-9DOI: 10.14322/isi.grr.chinas.research.landscapeDavid Pendlebury 是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分析主管。自 1983 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使用 Web of Science™数据来探寻科学研究的结构和动态。他 与 ISI 创 始 人 Eugene Garfield 共事多年,并与 Henry Small 共同开发了 Web of Scienc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ORCiD:0000-0001-5074-1593。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C-7585-2009。Ross Potter 是科学信息研究所的高级数据科学家。他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包括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美国宇航局月球和行星研究所以及布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ORCiD:0000-0002-1338-5910。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R-3590-2019。Ryan Fry 是科学信息研究所的首席数据科学家。他致力于对新兴主题的研究,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放获取期刊或最新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等。ORCiD: 0000-0002-2388-7359. 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 AEK-8550-2022。Gordon Rogers 是 科 学 信 息 研 究 所的高级数据科学家。他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分析领域工作已有 10 年,一直致力于支持世界各地的客户,评估其研究项目和战略。ORCiD:0000-0002-9971-2731。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ABA-6554-2020。3概要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科研经济状况逐步转变,公开数据显示其科研支出增长 400 倍之多,科研投入水平如今已超越欧盟、直逼美国。我们的分析显示,中国科研投资的突飞猛进也反映在研究成果发表活动的相应加速上。当前,中国在 Web of Science 索引期刊上的学术研究论文和综述发表量已超过其他主要经济体,其中也包括美国和欧盟。(图 1.1、1.2)伴随着研究成果发表数量的增加,中国论文的研究主题多样性也随之增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全球份额目前已高于其他所有国家 / 地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表活动也可与美国相媲美。(图 1.3a 和 b)在对中国科研出版物的引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中国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发表论文的引文影响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比例如今已与美国、德国持平。(图 1.4) 中国科研质量的转变也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来自中国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数量攀升,从 2018 年的 312 人次激增至 2022 年 的 579 人 次(21 个 ESI 学科领域),数量增长接近一倍。而同一时期,美国在上述指标的表现则有所下降。(图 2.1 、2.2)中国被引次数最高的研究贡献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和材料学领域。许多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都任职于全球知名的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中国有 14 所科研院所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次数大于20。(图 2.3,表 2.1)尽管国际合作在绝对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在中国的科研产出中,国际合作仅占 20% 左右,比重远低于其他领先的研究型经济体。这一比例 30年来变化甚微。而且,相比西方国家日益多边化的研究合作,中国的合作也多以双边为主。(图 3.1)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中,中国的科研影响力都十分强大。这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4引言本报告阐述了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是《全球研究报告》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报告旨在从地域的角度分析科研的布局。本系列报告阐述了世界科学研究格局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互联网时代所经历的巨大变迁:20 世纪 80 年代的科研界是以七国集团(G7)和俄罗斯为主导,科研格局常年变化不大,直至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加速了全球科研网络的变局,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我们注意到,一支强大的科研力量正在崛起,这一点得到以下事实的印证:在享有国际信誉的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中国研究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不断攀升。中国科研实力的增长有赖于一系列条件:现有的工业创新体系;专业技术院校重组为综合型大学;蓬勃发展的太空计划;以及自我们 2009 年发布有关中国科学研究总体报告以来高达 18% 的研发总支出年增长率。这些进展的背后都有综合全面的长期规划、资金充足的持续性国家项目以及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机会的显著扩大作为有力支撑。中国曾把科研重心长期放在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因而也在相应领域的全球科研活动中占据突出份额,而其他国家 / 地区在这些领域获得的资源则相对较少,在这方面,材料科学就是一例。我们认为,中国对创新材料的掌握有可能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 / 地区的密切合作来把握此类研究的潜在影响。我们的分析凸显了生物医学领域新近经历的快速增长⸺5这可能并未充分反映科研支出的全貌,因为许多前期研发投入或许未曾公开披露。不过,这一巨大增幅与韩国科研预算呈 300 倍猛增的势头也是吻合的。仅过往 10 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就扩大了 3.5 倍,这与英国的 1.5 倍和美国的 1.3 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中国的研发投入明显超过了整个欧盟的投资总和,并迅速逼近美国的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以中国为影响力核心的亚太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4-01
28页
7.39M
收藏
分享

ISI Report 24-全球研究报告:中国科研图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39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8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8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10 2024 年一致预测净利润环比变动
综合
2024-04-01
来源:策略专题报告:本轮春季行情如期演绎,后续风格和空间再讨论
查看原文
图 9 3 月制造业 PMI 回升
综合
2024-04-01
来源:策略专题报告:本轮春季行情如期演绎,后续风格和空间再讨论
查看原文
图 8 PPI 增速持续负增长
综合
2024-04-01
来源:策略专题报告:本轮春季行情如期演绎,后续风格和空间再讨论
查看原文
图 7 3 月以来,A 股行情的超跌反弹特征逐渐弱化
综合
2024-04-01
来源:策略专题报告:本轮春季行情如期演绎,后续风格和空间再讨论
查看原文
图 6 2022 年 11 月疫情防控转段后的超跌反弹
综合
2024-04-01
来源:策略专题报告:本轮春季行情如期演绎,后续风格和空间再讨论
查看原文
图 5 2022 年疫情冲击后复工复产带来的超跌反弹
综合
2024-04-01
来源:策略专题报告:本轮春季行情如期演绎,后续风格和空间再讨论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