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汽车检测穿越周期,智驾检测快速扩容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业 研 究 行业跟踪 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industryId# 汽车 #investSuggestion# 推荐 ( #investSuggestionChange# 维持 ) #relatedReport# 相关报告 《【兴证汽车】周动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鼓励汽车消费以旧换新;比亚迪旗下秦PLUS 荣耀版正式上市售价为7.98 万元起》2024-02-25 《【兴证汽车】周动态:1 月汽车产销符合预期,特斯拉 FSD V12版本加速更新》2024-02-18 《【兴证汽车】周动态:理想汽车一月交付 3.1 万辆,比亚迪业绩预告符合预期》2024-02-05 #emailAuthor# 分析师: 董晓彬 dongxiaobin@xyzq.com.cn S0190520080001 投资要点 #summary# ⚫ 汽车前装检测行业具有弱周期性,预计 2025 年乘用车法规类检测空间约 30 亿元,非法规类检测市场空间约 60-90 亿元。我国汽车前装检测包括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法规类检测和非法规类检测。(1)在法规类检测领域,估算 2023 年乘用车与商用车强检市场空间 70-80 亿元。新能源渗透率提升驱动乘用车法规类检测服务量价齐升,其中 2021-2025 年预计乘用车法规类检测服务空间从每年 20.5 亿元增长到每年接近 30 亿元。(2)非法规类检测是车企为满足产品研发、验证等要求而进行的测试评价,检测项目包括汽车风洞、震动噪声、底盘调教、热管理等。非法规类测试服务主要需求来自乘用车,预计 2025 年我国乘用车非法规类检测服务市场空间约 60-90 亿元。我们认为汽车前装检测行业玩家中,中国汽研和中汽中心市场化程度较高,前瞻技术布局较多,市占率有望提升。 ⚫ 随着智能驾驶车辆的推出和智能驾驶相关法规的推进,预计我国智能驾驶检测需求快速爆发,预计 2025/2030 年市场空间 19.5 亿元/46.6 亿元。中国 L3 级别智能驾驶车辆的量产准入,正在从测试示范、准入试点缓步走向量产管理阶段。预计随着车辆法规与道路法规共同推进,以及各个车企高级别智能驾驶车型的持续推出,智能驾驶检测需求有望快速增长。智能驾驶检测项目包括虚拟仿真,封闭道路测试和开放道路测试三大模块,虚拟仿真又包括 MIL,SIL,HIL,VIL 四大环节。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2025/2030 年高阶智驾检测空间 19.5 亿元/46.6 亿元。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检测领域玩家中,中国汽研和中汽中心在虚拟仿真场景库和封闭道路试验场资源方面具有优势。 ⚫ 中国汽研与中汽中心前瞻布局智驾检测,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中国汽研布局智能化检测的核心环节,拥有较完善的虚拟仿真场景库,完整的 ADAS 测试装备,并运营中德智能网联试验场和阳澄湖试验场等,同时公司在智能网联测评体系和数据等方面有较多积累。中汽股份是中汽中心的子公司,专业从事汽车试验场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公司投资 15 亿元布局智能网联封闭试验场,预计 2024 年下半年正式开始运营。我们看好国内智能驾驶以及上游检测行业的发展,建议关注中国汽研、中汽股份。 ⚫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法规落地不及预期,高阶智能化产品推出进度不及预期,各公司产能落地不及预期 ⚫ 风险提示: #title# 汽车检测穿越周期,智驾检测快速扩容 #createTime1# 2024 年 02 月 29 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2 - 行业跟踪报告 一、汽车检测穿越周期,乘用车前装检测百亿空间 汽车检测分为前装检测和后市场检测,前装检测包括乘用车与商用车的强检与非强检。前装检测包括车型开发过程中的测试与新车下线的强制性检测,针对整车厂(ToB),行业空间主要与新车下线数量有关。后市场检测包括安全检测,环保检测和综合检测,针对个人或营运单位(ToC),行业空间主要与车型保有量和车龄有关。 国内汽车检验机构较多,但具有强检资质的检测机构较少。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 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2022 年我国机动车检测机构接近 1.49 万个,其中包括前装和后市场检测。企业在申请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时,需要向工信部装备中心提交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国内具有出具检测报告能力的机构较少。截至 2023 年 12 月,具有汽车整车道路机动车辆产品检验资质的机构有 23 家,具备乘用车全部项目检测能力的机构仅有 5 家。 图 1、我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流程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估算 2023 年我国汽车强检市场空间 70-80 亿元,新能源驱动量价齐升,其中 2021-2025 年预计乘用车强检空间从 20.5 亿元增长到 29.7 亿元。 量:电动车新车数量预计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是供给端电动车平台 2023 年之后放量,竞争加剧试错周期变短。2023 年前电动车主要是比亚迪和新势力等品牌,重视打造爆款,在有限资源下平台化程度相对较弱。2023 年开始长安吉利等自主和合资品牌基于电动平台和新架构的新车密集上市,叠加车企竞争压力加大,行业试错时间缩短到 3-6 个月,电动车新车数量大幅增加。 价:预计新能源汽车单车检测价格比燃油车高 10-20%。强检项目包括整车/安全碰撞/零部件/电磁兼容等项目,新能源汽车需要三电系统检测、电磁兼容性测试,燃油车需要进行排放检测,新能源汽车单车检测的价格比燃油车高 10-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3 - 行业跟踪报告 图 2、我国汽车强检市场空间测算 2021 年 2022 年 2023 年 2024E 2025E 工信部公告乘用车数量(以下单位为辆) 848 815 983 1070 1192 YoY -4% 21% 9% 11% 乘用车-燃油 528 538 613 552 441 YoY 2% 14% -10% -20% 乘用车-新能源 320 277 370 518 751 YoY -13% 34% 40% 45% 工信部公告商用车数量 7538 4818 5529 5805 6096 YoY -36% 15% 5% 5% 单车检测价格估计(以下单位为万元) 乘用车-燃油 230 230 230 230 230 乘用车-新能源 260 260 260 260 260 商用车 100 100 100 100 100 强检市场空间估计(以下单位为亿元) 乘用车-燃油 12.1 12.4 14.1 12.7 10.2 乘用车-新能源 8.3 7.2 9.6 13.5 19.5 乘用车强检市场空间 20.5 19.6 23.7 26.2 29.7 YoY -4% 21% 10% 13% 商用车强检市场空间
[兴业证券]:汽车行业:汽车检测穿越周期,智驾检测快速扩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01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