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经济评述与2024展望: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
中国经济丨深度报告 [Table_Title] 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 ——2023 经济评述与 2024 展望 %%%%%%%%research.95579.com1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 / 21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报告要点 [Table_Summary]2023 年经济量的稳定增长与微观感受偏弱有差异,核心在于价格始终偏弱。价格偏低的根源在产能过剩,在微观上反映为增产不增收。受此影响,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民间投资转弱被动激发政府投资加码,消费整体修复但缺乏向上动力。往前看,2024 年,中国经济依旧要直面过剩,产能出清不宜过快。因而,2024 年的中国经济在宏观上或经历一轮较为平淡的经济周期;微观上以价换量的现象或持续存在。而在温和出清的过程中,产业转型或能同步实现,锻造出增长新优势。 分析师及联系人 [Table_Author] 于博 刘承昊 SAC:S0490520090001 SAC:S0490523050001 %%%research.95579.com2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更多研报请访问 长江研究小程序 [Table_Title2] 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 ——2023 经济评述与 2024 展望 中国经济丨深度报告 [Table_Summary2] 经济平稳收官,但增长的量价悄然分化 2023 年我国 GDP 实际增长 5.2%,略好于年初预期。然而,经济量的稳定增长与微观感受偏弱有差异。这主要缘于名义增速弱于实际增速,GDP 平减指数表现为 1999 年以来最弱。 积极增产但增收不易,核心在产能过剩 可观的量增和偏弱的价格,体现在经济的各个环节中,最终形成了增产积极但是增收不易的局面。从企业来看,多数企业工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增速为正,但 PPI 同比增速为负。不仅 PPI 表现偏弱,出口价格同比降幅更大,同比增速反弹更滞后,反映了对外企业增收难度更大。同时,居民同样面临“增产难增收”的困境。就业人员工作时间创 2018 年以来新高,考虑工时增长后,城镇居民单位工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显著偏低,低于全年名义 GDP 增速。 价格偏低的根源在产能过剩,而增产不增收就是过剩时期微观主体“内卷”的直观结果。 企业投资疲弱,政府投资挑起大梁 由于产能过剩,民间投资兴趣转弱。民间投资占比下滑,政府投资转而挑起大梁。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基建三大主要行业在年内均有亮眼表现。反观制造业投资,增速尽管不弱,但强度较前两年已有明显放缓。向前看,多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过去五年的 60%分位数,或持续制约未来制造业投资增速走强。 消费整体已修复,但复苏提速的难度大 从居民端来看,收入增长的压力也持续抑制居民消费意愿的改善。2023 年居民消费支出已恢复至 2020 年以前的线性外推水平,反映消费完成了修复。但四季度社零、限额以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表现显著低于全年复合增速,反映修复容易,但增速上台阶难度大。更重要的是,在收入承压之下,边际消费倾向的修复始终坎坷,可选消费复苏持续偏弱。 而当下,产能出清的节奏不宜过快 一是,工业企业的韧性仍强,主动退出竞争的意愿不强,出清没有内在动力。5000 户工业企业口径,企业资产负债率位于历史上有数据以来最低水平,流动比率位于有数据以来峰值水平。同时,企业逐渐适应了弱需求下的产销节奏,压低采购量、维持产销率的策略逐步成熟。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并没有大幅转弱,营收利润率也有改善。 二是,居民-企业的收支循环已经很“脆弱”,企业产能一旦出清,对居民部门的影响反而会更大。居民付息压力再度增大、杠杆率同步走高,应对收入下滑的空间狭窄。考虑到居民部门的脆弱性,短期不宜用外力主动化解企业产能,避免“居民-企业收支循环”的居民一端形成风险。 三是,化债阶段,维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依旧重要。基建尽力对冲地产下行风险,总需求保持稳定的难度仍大。在此环境下,出清或不是政策优先发力的领域。 直面过剩,2024 年经济如何演绎 从宏观视角看,库存周期或更弱,盈利改善或更坎坷。在产能过剩、需求偏弱的环境下,库存周期或比往年更弱。就周期的强度而言,库存周期演绎为弱周期的概率更大,参考 1996-2001年的经验,补库存的脉冲相对更短、幅度更低。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增产积极但增收不易或持续存在,利润率改善可能一波三折。 而从结构的视角来看,外需决定增长弹性,产业有望在温和出清中升级。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内需弹性降低,外需的变化或对总需求产生更大影响。而从生产的角度看,传统工业以价换量特征会更加明显。而在新兴产业中,性价比更高、“更能卷”的中国产能,或带动海外产能出清,进而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总结而言,2023 年经济底层逻辑的改变将持续影响 2024 年的中国经济。直面产能过剩,2024年的中国经济或将经历一个较为平淡的经济周期,微观主体增产积极但增收困难的现象将会持续存在,而产能出清或温和偏慢。风险提示 外需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内需稳定性。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宽货币到宽信用,还有多远?——宽信用去哪儿了系列 1》2024-01-13 •《鲸落万物生——2024 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2024-01-13 •《补库存的拉锯战——三重视角重估库存周期》2023-12-25 2024-01-18%%%%%%%%research.95579.com3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 / 21 中国经济 | 深度报告 目录 经济平稳收官,但增长的量价悄然分化 ........................................................................................ 6 积极增产但增收不易,核心在产能过剩 ........................................................................................ 7 企业投资疲弱,政府投资挑起大梁 ............................................................................................... 9 消费整体已修复,但复苏提速的难度大 ...................................................................................... 11 而当下,产能出清的节奏不宜过快 ............................................................................................. 13 直面过剩,2024 年经济如何演绎 ............................................................................................... 16 风险提示 .....
[长江证券]:2023经济评述与2024展望: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6M,页数2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