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区域研究报告 1 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 罗媛媛 经济实力: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经济体量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作为首个全国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并将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但地方经济对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依赖性仍较强。2022 年煤炭价格保持高位震荡,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但受宏观环境影响,服务业承压运行,全省经济增长放缓。当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56 万亿元,排名全国第 20 位;同年经济增速为 4.4%,较上年下降 4.7 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五位;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37 万元,为全国水平的 85.97%。从三大需求看,山西省外贸体量有限,且贸易产品集中度高,2022 年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复杂,加之上年高基数影响,全省进出口规模大幅下降,同年民间投资不振拖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增长承压导致消费支出萎缩。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供应总体宽松,煤炭价格趋弱,山西省经济发展缓慢复苏。 山西省下辖市中除太原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外,其他各地市发展水平相对不高。2022 年省会太原经济体量仍处于绝对领先,为 5571.17 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 21.73%,当年经济增速为 3.3%。同年其他地市经济总量虽存在一定分化,但梯度差异不大,其中长治市以 2804.80 亿元的规模居全省第二,其后的吕梁、晋城、运城、临汾和晋中五市经济体量均处于 2000-2500 亿元区间,余下四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 2000 亿元,且各市经济总量排序较 2021 年变动不大,仅晋城和运城两市排名互换。从经济增速看,2022 年山西省各市经济保持增长,其中晋城(7.3%)和长治(7.2%)增长较快。从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除太原市外,山西省其他地市对外贸易依存度均较低,投资和消费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 年晋中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其他地市投资虽保持增长,但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放缓,同年各地市消费规模均有所下降。2023 年前三季度,临汾市经济增长 7.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 1.3 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余下地市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其中晋城、长治和运城增速分别为 6.8%、6.3%和 4.9%,仍高于全省水平。 财政实力:山西省地方财力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2 年得益于煤炭企业盈利情况持续好转,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当年山西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453.89 亿元,居全国各省市降序第 11 位,较上年提升 3个位次,同比增长 21.85%,其中税收收入 2696.45 亿元,同比增长 28.7%,税收占比 78.07%,较上年提升 4.17 个百分点;同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区域研究报告 2 58.81%,较上年提升 2.64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偏低水平;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省份,山西省可持续获得较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2022 年为 2564.95 亿元。2022 年山西省房地产市场行情欠佳,政府性基金收入进一步下滑,为 628.98亿元,下降 35.85%。2023 年前三季度,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666.6 亿元,同比下降 1.4%,减收 37.8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1990.7 亿元,同比下降5.4%,减收 113.1 亿元。 得益于煤炭行情拉动,山西省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2022 年除太原、运城和大同三地增长有所放缓外,其他各市均呈双位数增长态势,但收入规模分化仍明显。2022 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437.48 亿元,稳居首位,处于第二梯队的吕梁市、长治市和晋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 250-350 亿元区间,其后的临汾市收入规模为 200.60 亿元,余下地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足 200 亿元。随着税收贡献提升,多数地市收入质量提升至较好水平,2022年近半数地市税收占比超过 80%,但各市财政自给程度仍较一般,其中位列第一的晋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 73.17%,其他地市均不足 70%。2023 年前三季度,主要因非税收入增长拉动,运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14.5%),其他地市呈低速增长或负增长。 2022 年山西省多数地市土地出让收入不达预期,政府性基金收入普遍有所下降。其中运城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21.6%,为全省唯一增长城市,其他地市均出现双位数降幅;绝对规模来看,2022 年全省仅太原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超百亿元(139.03 亿元),余下地市规模均不足 70 亿元。以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22 年各地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财力贡献较上年均有所下降。 债务状况:随着市政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林水及生态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的不断投入,山西省政府债务余额逐年增长,但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2 年末山西省政府债务余额为6285.79 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降序第 26 位,同比增长 16.11%,低于限额 220.25亿元;根据财政部最新通报,山西省政府债务率为 78.9%。山西省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下辖地市,其中太原规模最大(983.15 亿元),而晋中、大同和临汾债务规模在 500 亿元左右,处于第二梯队;其次的吕梁、忻州、长治和运城债务规模处于 360-460 亿元区间,剩余城市均处于 310 亿元以下规模。以政府债务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较来看,阳泉市(3.55)和运城市(3.20)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山西省城投债发行规模位于全国下游,2023 年 9 月末存续城投债余额1071.25 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降序第 21 位。存续城投债集中于太原市和省本级平台,其他地级市平台发债并不活跃。从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看,2022 年末区域研究报告 3 太原市、省本级、晋城市、运城市和临汾市集中了全省 86%以上的带息债务,与2022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太原市和运城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负担较重,该比率为 1.90 和 1.10。 一、山西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山西省经济实力分析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是连结中西部地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首个全国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并将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但地方经济对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依赖性仍较强。2022 年山西省经济增长放缓,但煤炭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煤炭价格保持高位震荡,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从三大需求看,山西省经济外向度偏低,外贸体量有限,受上年高基数影响,加之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复杂,2022 年进出口规模大幅下降,同年民间投资不振拖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增长承压导致消费支出萎缩。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供应总体宽松,煤炭价格趋弱,山西省经济发展缓慢复苏。 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处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连接中西部地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
[新世纪评级]: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1M,页数3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