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探索共推高质量发展
中证 ESG 月报1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探索共推高质量发展“大自然不是人类经济的附属品,她应该是经济逻辑的核心。”——帕萨·达斯古普塔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金需求生物多样性兼具自然和经济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共同形成的生态复合体,通过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本。据世界经济论坛《新自然经济报告》测算,全球大约有价值 44 万亿美元的经济适度或高度依赖于大自然及其相关服务,规模超过全球 GDP 的一半以上。在倡导可持续发展阶段,国家财富不再片面地以生产性资本和人力资本取代自然资本实现的经济进步为考量,而是综合生产性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社会价值总和来计量。世界银行报告数据显示,包括农业土壤和森林等土地资产以及渔业和红树林等蓝色资产在内的可再生自然资本,占低收入国家财富的 23%,占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财富的 10%。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实现经济进步与自然承载力有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使人类生存和世界经济面临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合作迈入新阶段。一方面,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970 年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持续对全球 5230 个物种的近 3.2 万个种群进行监测,其《地球生命力报告 2022》数据显示,野生动物种群已平均下降 69%,淡水物种种群降幅最大,平均下降 8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目前有 100 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2022 年《科学》杂志研究估测人类活动已改变地球大约 75%的陆地表面和 66%的海水,导致约 80%哺乳动物生物量和 50%植物生物量的消失。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经济损失逐年扩增。联合国今年 9 月发布《外来入侵物种评估报告》显示,自 1970 年以来入侵物种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在 2019 年已超过 4230 亿美元,经济成本每十年近乎翻两番。生物多样中证 ESG 月报2性丧失使人类可能面临的食物不足、清洁水源缺乏、空气质量下降、经济衰退等问题促成了全球合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到 2030 年恢复至少 30%的退化生态系统,达成反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国际共识。2023 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将主题定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意味着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合作将加速走向落地。资金投入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但总需求资金缺口仍较大。全球各地区已陆续投注资金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资金主要集中于为发展可持续农业和林业的政府投资以及为保护自然所进行的全球性筹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已有 1240-1430 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中1。尽管全球环境基金、各国政府投资等已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一定贡献,但总需求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一方面,综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共识目标来看,资金需求总量与实际供给仍有差距。不同机构基于不同场景设定估算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需求。据世界经济论坛估算,生物多样性资金需求在每年 7000-10000 亿美元之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每年需要 8240 亿美元投资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虽然不同机构估算数据有一定差异,但较当前已有投入而言,实际资金投入仍不及需求。另一方面,相较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人类活动投资而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资金扶持仍然较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5000 亿美元的政府支出被用于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经济活动中,远远高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支出。另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更多,而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投资中,仅有不到 10%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从中国行动来看,2011 至 2020 年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资金投入总计约 2.16 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 的 0.24-0.29%,与同期发达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占 GDP 比例(0.30%)相近,但总体而言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支出,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占比较低2。因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和合理应用是当前的重要议题。1 数据来源:保尔森基金会、康奈尔大学、TNC 联合报告《为自然融资:填补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2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2023 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与资金机制初探》。中证 ESG 月报3二、生物多样性金融定义与实践生物多样性金融属于可持续金融范畴,正逐渐引发全球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需求大、商业化融资供给不足,相关项目具有较强公益性,有力的金融手段能够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必要支持。2021 年,G20 发布《G20 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可持续金融覆盖范围,在可持续金融涉及的五大领域十九项行动中,有四项行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生物多样性金融愈发受到全球市场关注。世界银行将生物多样性金融定义为服务于以下三类活动的金融服务3:一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二是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活动;三是阻止或避免对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服务有负面影响的活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保护修复可能传导为金融层面的物理风险或转型风险。就物理风险而言,生物多样性是经济活动和相关金融活动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引发投资标的物的损失,进而诱发金融风险。例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野生动物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造成打击,相关标的的估值减损会引致相应的金融风险。就转型风险而言,一方面,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转变可能引发相关转型风险,例如: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监管要求趋严后,企业因未能及时有效履行保护责任而受到处罚或相应项目关停,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另一方面,对于自然资本风险的识别、量度和监测能力不足可能降低相关风险管控效能,难以抵抗风险冲击。全球央行、监管、金融机构等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金融及相关风险管理,从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信息披露、探索自然风险量度工具等方面着手完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推动相关工具研发。综合来看,各机构优先以推动信息披露为抓手完善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机构更多以提供扶持性资金和完善政策设计的方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3 采用世界银行 2020 年发布的《为自然调动私营部门融资》中对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定义。中证 ESG 月报4表 1 国际组织、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金融方面的举措类别机构/联合机构名称/项目年份主要内容/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亚洲开发银行亚太地区健康海洋环境和可持续蓝色经济行动计划2019承诺为支持以海洋、河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在五年内提供 50 亿美元资金支持。巴西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巴西石油公司等活林倡议2021为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暖,对林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提供 5 亿雷亚尔的资金支持,目标造林面积 16000-33000 公顷。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遗产景观基金2021到 2030 年积累 10 亿美元信托资本,并在发展
[中证指数]: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探索共推高质量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8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