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动力-国别系列中国

1当代中国的国家发展动力:历史演进与未来趋势中国 70 多年的国家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国家发展动力、不断激发国家发展动力的动态过程,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实现了中国国家整体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持续跃迁。中国的国家发展历程经历了生产驱动型国家、发展驱动型国家两个阶段,并逐步向创新驱动型国家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当代中国的国家发展始终秉承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综合配套的方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抓住不同历史时期的薄弱环节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调整,保证国家发展的动力链能够基本处于和谐运转状态,并通过坚持改革、突出协调的方式让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有机体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快的改革,并在世界格局中不断彰显中国的国家发展动力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样态。1.1“生产驱动型”阶段奠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1 中国国家发展的演进历程自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就走上了现代国家的发展之路。从国家发展动力理论所阐述的国家发展的动力结构和三型国家发展阶段/类型,现代中国的国家发展历程已经走过“生产驱动型”阶段和“发展驱动型”阶段,正朝着“创新驱动型”阶段转型。路1949 年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新中国领导者和建设者,准确把握并抓住“生产力”这个牛鼻子,逐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中国从落后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主的历史阶段逐渐转变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生产驱动型”的发展阶段经过了两个历程:第一,在建国初期用最短时间实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让国家的资源配置从建国以前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工业化(尤其是发展重工业)为主线,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动员庞大的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和积累原始资金,使中国能够尽快在整体国家实力和工业能力上扭2转劣势,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出现背离物质实践、事实上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超前的历史敏感和勇于纠偏的实践勇气,毅然推动改革开放,对资源配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实行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拓展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交易市场,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让中国国家发展实现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1.2“发展驱动型”阶段跃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发展“生产驱动型”阶段虽然为中国带来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但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和人与自然、矛盾不断显现,制约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千禧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再次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的国家发展在“生产驱动”达到顶峰时遭遇发展瓶颈,“唯 GDP”论的背后是国家发展的不可持续。为此,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小康社会”“全面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等战略思想,以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为理想目标,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机平衡,重视人民的福祉和需求变化,重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在治理模式上从国家主导转向国家和社会双轮驱动。可以说,“发展驱动型”的中国在国家发展这一维度实现了跃迁,中央政府以改革促稳定,在发展不停滞的前提下重视协调的作用,以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能力有效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下产生的社会问题,逐步落实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积蓄国家资本和发展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存续性动力得到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最终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历史节点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强国应有的能力和实力。与此同时,“发展驱动型”阶段随着发展力的逐步提升,中国也在不断地适应科技带来的变化,在移动互联和数字经济时代把握机遇,使国家的创新力得到显著增强,也为中国向创新驱动型阶段转型积蓄能量。1.3“创新驱动型”阶段转型,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与前两阶段不同,“创新驱动型”阶段的中国要超越“生产驱动型”阶段以“模仿创新”[1]在全球占据市场、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展驱动型”阶段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核心、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两个阶段,[1] 根据傅家骥主编的《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模仿创新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3重新以战略引导的方式全面集聚中国国家发展积累的创新因子,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突破口,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使中国能够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构建国内新发展格局,在理论创新、应用创新和治理创新三个维度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中国国家发展更好地为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创新驱动型”阶段的建设需要培育一批能够支撑创新的关键群体以及一批领军人才,将中国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以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改革要求,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走向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转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42.生产驱动型阶段的中国:从恢复国民经济到呈现“中国奇迹”,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的强国之路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踏上现代国家征程。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国家发展的核心使命有二:其一,是改变战争带来的经济严重落后、广大人民群众资源短缺、大量人口处于贫困水平的现实,恢复国民经济,实现自给自足;其二,是快速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改造,缩小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维护国家主权。为了完成这一核心使命,党中央设定了“生产驱动型”阶段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在社会层面恢复国民经济,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国家层面最快速实现从传统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转变,保证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因此,这一阶段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 增长为标志,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生产驱动型”的国家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定的波折,但总体的实践路径非常清晰:第一,建立以生产力驱动发展目标相适配的经济制度,实现国家物质财富的积累;第二,在经济制度指导下,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均被积极投入生产,得到最大限度开发;第三,以改革开放为契机建立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国家深入认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全球化浪潮充实生产驱动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将国内的工业化建设有效转变成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2.1 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生产驱动的基本制度保障建国伊始,中国的经济体系是以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模式,农业总产值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生产力的发展迫在眉睫。同时,由于政权更迭,中国在国际社会也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封锁的压力和周边国家侵略战争频发的风险,国内国外的客观现实要求中国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尽快复苏。与此同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改革虽然在农村地区消灭了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让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做主人,但是城市中

立即下载
金融
2023-09-01
复旦发展研究院
29页
0.84M
收藏
分享

[复旦发展研究院]:国家发展动力-国别系列中国,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4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7、CCER 及绿证抵销碳排放方式对比
金融
2023-09-01
来源: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查看原文
表 7、绿证与 CCER 对比
金融
2023-09-01
来源: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查看原文
表 6、中国碳市场 CCER 相关碳金融产品案例
金融
2023-09-01
来源: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查看原文
图 6、CCER 与中国碳金融体系
金融
2023-09-01
来源: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查看原文
表 5、中国碳金融产品种类简介
金融
2023-09-01
来源: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查看原文
图 5、2014 年至 2021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占比变化情况
金融
2023-09-01
来源: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