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
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2023年3月 本文件由嘉信华礴(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其内容及文件中包含的任何附件仅作为一般信息,而非投资建议。此类信息未考虑投资者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及个人需求,并非设计用于替代专业意见。投资者应在作出投资之前,根据自身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及个人需求就有关投资产品的适用性寻求独立专业意见。未经嘉信华礴(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明确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在任何其他出版物提及本文件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的任何部分。本文件由嘉信华礴(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 2023 嘉信华礴(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保留所有权利。本手册内容仅供参考,不应视为买卖任何金融工具的建议。(0323-38L8)寄语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金融打交道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内容,也与大家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如何在居民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的当下,帮助居民提升金融素养,满足居民日益迫切的财富管理需求,成为金融行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金融素养作为居民整体精神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体现。目前看来,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产品逐渐多元和复杂化,环境、市场、产品的复杂程度增加,财富管理的难度增加,需要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长、财富结构多元化,参与金融活动、财富管理活动的增加,老百姓对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提升金融素养的客观需求和满足金融素养提升的资源供给就成为社会相关机构越来越重视的领域。中国已经进入到金融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提高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核心在于推动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居民的财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了解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状况和提升金融素养的需求,前提是开展好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状况调研,这对于理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提升居民财富健康、推动财富管理行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次《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美国嘉信理财共同完成并发布,这种包括业界与学界的合作、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好地帮助我们通过国际比较从而在更宽广的背景和视野下深化研究。报告全方位揭示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状况,展现了国民对金融教育的多元化诉求,并在此基础上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大和完善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教育的建议,为我们更好地优化金融教育、满足不同居民家庭对财富管理的需要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是一项长远工程,需要依赖多方合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期待合作各方在今后能进一步深化合作,为此类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更多的成果作出贡献。屠光绍执行理事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序 言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居民家庭财富稳步积累,日趋成熟的金融市场上也涌现出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自己和家庭财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能否准确识别金融风险、理性选择投资方向将直接影响个人财富安全和健康,金融素养由此成为财富管理之路上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嘉信理财从货币与银行、收支与信贷、储蓄和投资、消费者权利和责任、财务规划、安全和保障六个维度对全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开展合作调研,力图准确勾勒出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现状和群体差异,分析归纳中国现阶段金融教育面临的挑战,为相关监管机构和行业从业人员打造更加契合中国居民需求的金融教育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研究显示,中国居民整体已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但素养水平在各年龄层中呈现 “倒U型” 分布,青少年和老年群体需予以重点关注。此外,受访者对于金融技能的掌握度普遍略逊于金融知识,提升金融实践仍是巩固金融素养的一大重要途径。基于上述发现,我们结合中国当前发展状况并借鉴国际先进实践经验,就如何优化金融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提出了一些框架建议,并呼吁政府、业界、学界等各有关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诚协作,切实帮助中国居民提升金融知识、强化实践技能,让财富管理真正成为逐梦人生之路上的有力支柱。最后,我们诚挚地感谢在报告形成和修改过程中提出宝贵建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我们将在未来持续深化对这一话题的探索和研究,携多方之力为提升中国居民财富健康和金融行业服务水平贡献绵薄之力。吴飞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Lisa Hunt国际市场董事总经理嘉信理财目录主要发现1研究方法2总体概述7各维度代表性发现18建议及展望501主要发现中国居民个人金融知识和技能问题的整体得分(作为金融素养的评估)为64.4分。居民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针对国际上常用的基本 “金融素养三问”(关于通货膨胀、复利和多元投资基本概念),全部答对的受访者比例仅为21.0%,其中复利计算相关问题的正确率最低。家庭理财决策者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更高。个人教育水平和金融相关的参与经验对金融素养水平有显著影响。储蓄与投资是居民最感兴趣的金融素养教育领域。青少年和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其他人群较低。年轻人群更接受专业投顾服务理念。年龄越大的受访者将专业投顾作为服务来购买的意愿总体越低,且更倾向于依据自身知识经验或熟人、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大多数受访者认可家庭长期财务规划的重要性,对自身制定和调整预算的表现持正向评价。女性较男性拥有更高的安全保障意识和知识储备。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本研究基于海内外学术、监管机构常用的评估标准,将金融素养的内容分为货币与银行、收支与信贷、储蓄和投资、消费者权利和责任、财务规划、安全和保障六个维度,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年龄段人群的金融素养问卷调查。通过受访者对于不同维度金融知识和技能问题的回答情况,初步评估中国居民个人金融素养的水平现状和存在的典型现象,并探讨适合本土的金融素养教育方式。本次调查委托专业问卷投放平台,通过电子化方式采集样本,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共采集有效样本10041份。受访者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如下:受访者的地域分布具有较为分散的特征。性别分布则相对平均,男性和女性受访者占比分别为46.3%和53.7%。同时覆盖全年龄段,其中受访者最为集中的年龄组为25-34岁(34.7%)、18-24岁(28.5%)和35-44岁(13.9%)。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2男性受访者46.3%女性受访者53.7%中国居民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样本性别分布≤ 505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 600缺失值样本数量框架调研18岁以下18-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7.8%28.5%34.7%13.9% 10.2%3.6%1.4%中国居民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样本年龄分布本次金融素养研究采用了文献回顾、比较研究和问卷调研等分析方法。首先,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中外文献研究,对金融素养的定义和评估范围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9M,页数6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