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专题研究:AMC监管政策的演变——从推动发展到监管趋严
1 2022 年 11 月 AMC 监管政策的演变——从推动发展到监管趋严 要点 AMC 探索发展阶段(2013 年及之前):承担化解金融风险、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职责的四大 AMC 设立,初始具备较强的政策性,之后逐步向商业化转型;地方 AMC 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但其业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AMC 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8 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走高且区域非金不良资产规模上升,银监会鼓励各省增设地方 AMC 且受让主体不受地域限制,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更加多样化,政策的规范和支持使得地方 AMC 发展进入高峰。 AMC 严监管时代(2019 年至今):AMC 进入严监管时代,监管机构明确提出 AMC 要专注本地金融不良主业,严控经营风险和融资杠杆,不良资产行业迎来严监管、规范发展时代。 AMC 从探索到高速发展,其监管政策也从推动发展向监管趋严演变。第一阶段探索时期,AMC 的成立在处置商业银行不良和防范金融风险中起了关键作用,这一阶段的政策也是围绕推动 AMC 的组建和发展而制定,并从设立门槛、业务范围、工作程序以及资产处置方式等多方面予以规范,为 AMC 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总体监管政策较为宽松,四大 AMC 在此阶段规模和杠杆迅速增长,成为全国性的资产管理公司。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时期,政策呈现出规范和支持双重特征,规范体现在银监会明确资管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同时禁止协助银行虚假出表不良资产以及为非金融企业变相提供融资,这些措施有助于AMC 规范运营,防止其脱离本源。支持体现在允许省级人民政府增设地方 AMC,并且在债务重组之外允许以对外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且对受让主体不受地域限制,降低了批量转让的门槛。由于政策的逐步规范及相对宽松,地方 AMC 在此阶段发展迅速。第三阶段严监管时期,由于经济下行,叠加产业结构调整及新冠疫情影响,新时期不良资产呈现出涉及主体多、覆盖范围广、处置难度大、运作周期长等新特征,AMC 公司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不良资产供给增加,另一方面处置难度加大,各地方监管局为规范 AMC 的经营,对于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主业经营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以监管政策约束其投资行为及脱离主业的经营行为,监管制度的完善促进 AMC更为合规地发展,有助于发挥其防范化解风险的作用。 专题研究 联络人 作者 企业评级部 刘 洁 027-87339288 jliu01@ccxi.com.cn 其他联络人 王 维 027-87339288 wwang@ccxi.com.cn www.ccxi.com.cn 中诚信国际 AMC 专题研究 目录 要点 1 AMC 探索发展阶段 2 AMC 快速发展阶段 4 AMC 进入严监管时代 7 结论 11 11 2 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即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批量收购、管理及处置不良资产的业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承担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职能的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金融AMC”或“全国性AMC”)诞生以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拥有金融牌照的全国性AMC是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主力军,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占银行业机构全部批量转出不良资产规模的80%以上;而主要定位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亦对国内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形成有益补充,地方AMC无金融牌照,根据是否获批参与省内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又可以分为持牌AMC及非持牌AMC。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风险上扬,规范发展资产管理行业,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区域及全国经济金融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本报告从监管政策视角,回顾了包括全国AMC及地方AMC在内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史,并对未来AMC行业的政策趋势进行了简单展望。 AMC探索发展阶段(2013年及之前) 承担化解金融风险、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职责的四大AMC设立,初始具备较强的政策性,之后逐步向商业化转型;地方AMC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但其业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上世纪80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刚刚诞生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过多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并导致金融乱象及无序放贷频现,同时,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当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199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作为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初始主要从事政策性不良资产剥离业务逐渐商业化转型。具体而言: 组建阶段:1999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1999年4月,承接建设银行3,000多亿元不良贷款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资产”)在北京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全国性AMC。199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推进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试点工作”,紧接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资产”)、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也相继成立,并分别承接工行、农行和中行的不良贷款,加上之前信达资产接收建行的不良贷款,四家AMC合计接收了1.5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这一阶段全国性AMC适应历史周期和行业浪潮,应运而生,主要是负责接收和处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收购对象较为明确且单一,收购方式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这期间,四家金融AMC仅负责剥离四大行的不良资产且按照1:1的对价比例收购(即政策性剥离),不良资产处置的现金回收率较低,总体效率不高。 发展阶段:为配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业改制上市,四大AMC再一次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大规模剥离,与第一轮剥离不同,本轮不良资产收购价格由四大AMC与商业银行协商决定,政策性属性降低。2004年3月后,四家金融AMC开始尝试向商业性市场化收购转型,并逐步面向四大行之外的金融机构收购不良资产。2006年3月,《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AMC要向综合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具体可拓展到风险投资及担保、金融租赁、风险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信用评级、征信服务、财务顾问、信托业务、汽车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而确定AMC向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的方向,开启AMC商业化转型发展道路。借助于金融危机、基建大潮及监管大放开,四大AMC大量收购不良资产,规模与杠杆均得以迅速提升, 3 已经和商业银行拥有相近的资产负债率。其中,截至2013年末华融资产和信达资产两家的总资产均已超过3,800亿元,华融资产、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三家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信达资产的资产负债
[中诚信指数]:AMC专题研究:AMC监管政策的演变——从推动发展到监管趋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5M,页数1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