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
西安 | 2022年8月研究报告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回顾2010年至2020年十年时间,西南五省与西北五省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但西南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从9.9%上升至11.4%。与之相对,西北地区却微降至5.6%。从同期人均GDP来看,西北地区更是从领先西南地区0.35万元,被逐步反超至落后0.19万元。西南地区在成渝双核发展驱动下,劳动人口、产业及资本吸附力快速提升。而西北亟需一个强有力中心城市带领西北地区突破发展瓶颈,扭转与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西安都市圈规划应运而生,国家层面运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大西安”地区更高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以承担缩小区域差距的重任。而这次西北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县城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将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两大未来重点发展模式起到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是本报告探讨的核心内容。自2007年发布中国城市系列研究以来,仲量联行致力于研究和追踪中国城市的最新发展,发现和甄别城市建设发展中蕴含的重要机遇。继《中国5强:从世界级城市到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国第四级》研究报告后,仲量联行再次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之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引言壹 · 大势任重而道远,都市圈是城市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必由之路4都市圈与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5西安都市圈的发展历程9贰 · 雏形西安都市圈发展现状,于危机中孕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10都市圈中心城市:西安制造业规模较小但后发动力强劲,生产要素资源丰富11都市圈地区间联系:人口、产业联系日益密切,已形成初步产业集聚19都市圈地区间差异:西安极化度高,未来中小县市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20叁 · 焕新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路径思考——政府引导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23空间一体化:十四五期间都市圈内外快速交通网络加密24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都市圈内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25生产要素一体化:统一大市场下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资料要素逐步实现市场化配置26产业一体化:聚集与分工,通过产业协作着力解决西安都市圈工业规模短板28载体一体化:产业园跨区域合作开发,成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地39目录任重而道远,都市圈是城市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必由之路壹 · 大势4 | 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都市圈与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4 都市圈——城市群——区域,逐层拆解,构建由点及面、由下至上的发展路径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联合体。中国政府早在 “ 十三五 ” 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以十九个城市群为主导的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这 19 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城镇人口,八成以上的 GDP,由于其地域覆盖广泛,成为我国协调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人口差异,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而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2019 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将都市圈作为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 年国家 “ 十四五 ” 纲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将承担辐射周边中小城镇,带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至此,从中心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最终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由点及面、 由下至上的操作路径已基本成型。数据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仲量联行研究部,2022 年 7 月图表 1: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区位图关中平原城市群范围西安市临汾市运城市商洛市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01 |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 | 5图表 2:2010 年以来,代表性大城市撤县市设区案例城市批复日期原县名现市辖区名北京2015 年 10 月密云县密云区延庆县延庆区重庆2011 年 8 月大足县大足区綦江县綦江区2014 年 6 月璧山县璧山区铜梁县铜梁区2015 年 4 月潼南县潼南区荣昌县荣昌区2016 年 6 月开县开州区2016 年 11 月梁平县梁平区武隆县武隆区上海2016 年 6 月崇明县崇明区天津2015 年 7 月宁河县宁河区静海县静海区2016 年 6 月蓟县蓟州区南京2013 年 2 月溧水县溧水区高淳县高淳区西安2014 年 12 月高陵县高陵区2016 年 11 月户县鄠邑区成都2015 年 12 月双流县双流区2016 年 11 月郫县郫都区2020 年 6 月新津县新津区 4在严控撤县(市)设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县镇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都市圈内中小城镇迎来快速发展期国家发改委,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城市行政区划设置的表述从 2020 年的 “ 有序推进县改市、县改区、市改区 ”,转变为2022年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我国部分中心城市低效粗放的扩张模式,长期 “ 以乡补城 ”,通过吞并周边县市推动城区面积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但单位新增面积对经济效益,产业聚集效益的转化却不尽如人意。而中心城市城区面积快速扩张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过度和超前投资也使得地方城投债规模以及政府负债率快速提升。尤其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首位度极高,但财政收支缺口也往往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中西部中心城市与邻近中心城市间距离大多达到 300-500 公里,无法与沿海超特大、大型城市高度聚集的区域相比,呈现出单极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从中心城市一家独大转变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县市协同发展的都市圈模式乃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优选择,也是构建未来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基础。数据来源:民政部,仲量联行研究部,2022 年 7 月6 | 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4 我国都市圈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根据都市圈中心城市能级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尽相同。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2021》将中国都市圈分为培育型、发展型、成熟型三类。成熟型都市圈经济总量大发展质量高,跨区域合作经验丰富,同城化水平高,主要包括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正不断增强的都市圈,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密,经济、人口联系不断加强。而培育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尚处于发展集聚阶段,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和能级是现阶段建设的重点。都市圈的发展路径则可以归纳为中心城市通过持续吸附劳动力和资本技术率先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经济和较高的产业集聚。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而当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投资者为追求更高的收益回报,逐步
[仲量联行]:西安都市圈:雏形初已现,且待显峥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6M,页数4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