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前行中的思考:新零售,新趋势,新起点

新零售,新趋势,新起点:中国医药行业前行中的思考2021年7月作者:陈兢,彭雪松,王锦,梁耀月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当中涌现出了诸多新的趋势,医药新零售便是其一。麦肯锡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医药新零售的三大趋势,以期对保险公司、药企、药店等行业主要参与方有所启发。图1带量采购:预计三年内影响70%的医药市场图 1带量采购: 预计三年内影响70%的医药市场1.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将带量采购中选价与前一年中标价中位数对比2.根据带量采购候选产品起草清单3.根据PDB数据库中的680家医院数据(60%以上为三级)4.包括生物制剂与胰岛素5.其他,如吸入剂、滴眼液、局部治疗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PDB药物综合数据库;麦肯锡分析2525325545第四批集中采购2021年2月第二批集中采购2020年1月第一批集中采购2019年9月“4+7”扩围“4+7”试点2018年11月集中采购试点~350未来三年预计覆盖范围2第三批集中采购2020年8月中选药品数量,平均降幅1药品数量,降价比例% 国家带量采购范围不断扩大-68%-74%-71%-64%-52%带量采购预计将在三年内影响大部分医药市场固体口服制剂52%无菌注射剂432%3%22%72%61%41%25%25%其他534%27%6%带量采购:预计还将影响约400种药品带量采购:截至2020年8月已涉及的112种药品不受带量采购影响带量采购对药品销量影响预估,按产品类别3 2019年销量比例各类总计约70%医药新政和行业新兴力量是医药新零售进入快车道的推手。几年前,“药占比”、“零加成”开启了医药控费的序幕。如今,“带量采购”成为行业重磅政策,纳入集采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0%以上,其中,药店销售最广的口服固体制剂受冲击最为明显。目前,带量采购的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预计三年内将覆盖70%的医药市场(见图1)。2新零售,新趋势,新起点:中国医药行业前行中的思考受此影响,近年来,医药新零售的一大动向就是处方外流。目前,处方外流产生的影响已初步显现。例如,药品收入占公立医院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17年的35%降至2019年的32%;同时,一些主营零售药房公司的年收入也在稳步提升,2017至2019年的收入年均增长率可达20%,远超医疗健康行业的整体增速(见图2)。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新型消费也正在成为医药行业的新兴力量,并将在承接医院外溢流量、开发庞大医疗需求潜力等方面发挥长远作用。图 2处方外流渐成趋势35%33%32%65%67%68%20171.920182.120192.4平均每所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亿元)药品收入非药品收入资料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公司年报;麦肯锡分析部分领先零售药房收入(亿元)751172017-19 CAGR781052017201974111执业医师/ 药师、基层医疗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保险公司,应考虑如何从保险产品设计上满足客户在院外的消费需求零售药店,应思考如何承接外流处方,优化运营、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变得更加重要发展期一一心堂16%大大參林22%老老百姓25%图2处方外流渐成趋势2019年,中国总诊疗人次为90亿,相比2010年的58亿增长了55%。长久以来,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医疗需求。其中,医院渠道,尤其是三级医院,仍是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绝对主力军,承担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需求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13%增长到2019年的23%,年增幅达到8.3%。其他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的占比则有所下降,显示了患者需求持续向优质医疗资源倾斜的趋势。在疫情影响和消费者互联网化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平台虽然发展迅猛,但承担的医疗需求比例仍然较小,在2019年仅为3%,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见图3)。图 3线下渠道线上渠道总诊疗人次,亿患者需求继续向优质医疗资源倾斜,三级医院持续承担核心医疗需求三级医院其他医院基层卫生机构1医院资料来源: 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麦肯锡分析1.包括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平台多元化线上渠道发展迅猛,但目前承担医疗需求比例仍然较小20105813%22%65%35%<1%20157719%21%60%40%<1%20199023%20%54%43%3%2015-2019 CAGR8.3%3.0%1.4%3.9%5.7%~200%各渠道承担诊疗人次占比%图33新零售,新趋势,新起点:中国医药行业前行中的思考图 46.211.612.616.9中国3 北京3日本1 韩国2 1.2017年数据;2. 2018年数据;3. 2019年数据存量需求潜在增量需求…主主要集中于轻症的诊疗渗透、重疾及慢病的预防和康复管理问诊治疗康复预防/筛查人均诊疗次数对标一线城市或日韩,潜在诊疗需求可达存量需求的2-3倍倍…X1.9X2.7从0到1,提升轻症诊疗渗透率存量医疗需求主要集中于重疾、慢病和部分轻症的诊疗普及疾病知识及筛查,形成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多场景、多渠道专业性的疾病管理轻症重疾慢病资料来源: 卫生健康统计年鉴;OECD数据库;麦肯锡分析图4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新型消费正在成为医药行业的新兴力量,并将在承接医院外溢流量、开发庞大医疗需求潜力等方面发挥长远作用。2019年,中国人均诊疗次数为6.2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人在疾病发病率、疾病认知、支付能力、便捷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医疗需求得到满足的诊疗次数。在经济发达程度、优质医疗资源均名列前茅的北京,人均诊疗次数为11.6次,接近日韩等医疗保障体系相对发达、人均寿命较高的亚洲国家水平(日本12.6次、韩国16.9次)。但在排名靠后的黑龙江,人均诊疗仅为3.0次。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疾病发病率相似的情况下,较低的人均诊疗次数表明:由于医疗资源可及性不高、疾病的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黑龙江患者的医疗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和开发。这也意味着,中国潜在的医疗需求将远远高于今天的90亿诊疗人次。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各地区医疗资源的逐渐均衡化(在新兴互联网模式的带动下),中国潜在总诊疗需求将是今天的2~3倍:若全国人均诊疗次数达到北京水平,总需求将超过160亿人次;若达到韩国水平,总需求将达到今天的将近3倍(见图4)。庞大增量需求的挖掘和承接,将极大依赖于多渠道、多场景的互联网医疗消费模式。由于医疗服务支付能力不足、便捷性欠佳等原因,患者的医疗普遍集中在重症、慢病和部分轻症的诊疗,其他需求较易被忽略。比如,很多患者由于就医等待较长等原因,拖延轻症治疗,待轻症发展成重症,消耗了本可避免的大量支出和医疗资源。同样,由于疾病预防和筛查意识薄弱、康复管理难以持久、专业性较低等原因,重疾和慢病医疗服务的渗透率较低。互联网医疗、医药新零售模式,依托其多渠道、多场景、广覆盖等优势,可在提升轻症诊疗便捷性,患者重症、慢病教育,高效康复管理等环节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深入发掘并满足患者潜在需求,补齐现有线下医疗资源的短板。下文中,我们将总结和剖析中国医药新零售的三大趋势,并探讨其对于保险公司、制药企业、线下药店这三大行业参与方的启示。4新零售,新趋势,新起点:中国医药行业前行中的思考图 5… 近年来,医疗资源供给渠道百花齐放,可满足日益多元的

立即下载
医药生物
2021-10-08
麦肯锡咨询
陈兢,彭雪松,王锦,梁耀月
12页
3.43M
收藏
分享

[麦肯锡咨询]:中国医药行业前行中的思考:新零售,新趋势,新起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43M,页数1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2021 年 11 月 15 日至 12 月 12 日医药公司解禁限售股情况
医药生物
2021-12-06
来源: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尘埃落地,看好本土创新发力
查看原文
2021.11.26-12.3 陆港通医药股陆港通持股占比前 10 名 图 20:2021.11.26-12.3 港股通医药股港股通持股占比前 10 名
医药生物
2021-12-06
来源: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尘埃落地,看好本土创新发力
查看原文
2021.11.26-12.3 港股通医药市值变动前 5 名及后 5 名 图 18:2021.11.26-12.3 港股通医药股市值前 10 名
医药生物
2021-12-06
来源: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尘埃落地,看好本土创新发力
查看原文
2021.11.26-12.3 陆港通医药市值变动前 5 名及后 5 名 图 16:2021.11.26-12.3 陆港通医药股市值前 10 名
医药生物
2021-12-06
来源: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尘埃落地,看好本土创新发力
查看原文
2017-2021.12.3 医药北上金额及占总北上资金比例 图 14:2017-2021.12.3 医药股北上资金布局子行业
医药生物
2021-12-06
来源: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尘埃落地,看好本土创新发力
查看原文
2010 年以来医药子行业估值变化情况
医药生物
2021-12-06
来源: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尘埃落地,看好本土创新发力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