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血液制品行业跟踪报告: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
医药行业 |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点评 2021 年 3 月 3 日 [Table_IndustryRank] 强于大市 相关研究报告 [Table_relatedreport] 《双林生物-外部扩张助力公司进入血制品行业第一梯队》20201130 《医药行业 2021 年度策略》20201130 《医药行业 2020 年中期策略》20200709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Table_Industry] 生物医药: 血液制品 [Table_Analyser] 证券分析师:邓周宇 (86755)82560525 zhouyu.deng@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7050001 [Table_Title] 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 2021 年血液制品行业跟踪报告 新冠疫情对 2020 年国内血液制品采浆量产生冲击,但 2021 年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海外采浆量的下滑情况更为严重,2020-2021 年海外采浆量的下滑将继续冲击人血白蛋白的供应,海外血浆紧张对终端的影响经过 1 年左右的时间将传导至中国市场。国内以白蛋白为主的血液制品有望获得价格支撑,国内厂商有望获得量价齐升的发展机遇。政策上来看,单采血浆站的设立将对中小规模企业持续收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新冠疫情对国内厂商供给影响已经显现,2021 年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国内 2020 上半年采浆受新冠疫情影响,经历了静置、生产、批签发过程,已经在 2020 年下半年体现在批签发量的波动上。国内采浆已开始修复的情况下,2021 年批签发量增长可期。同时,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恢复的情况下,血液制品的需求也将逐渐恢复。 进口白蛋白 2021 年供给可能吃紧,国内厂商或迎来发展机遇。由于海外疫情爆发时间晚于国内,且产品批签发流程耗时更多,因此 2021 年第二季度后进口白蛋白供给有可能较为紧张。若进口供给出现缺口,国内白蛋白价格有望上涨。进口与国产白蛋白格局或将洗牌。国内厂商有望享受量价齐升的发展机遇。 血液制品壁垒高企,行业集中度靠向龙头。血液制品行业壁垒主要来源于有关安全的监管政策,因此壁垒稳固且难以突破。近几年来,国内单采血浆站新开设的速度缓慢,从政策上来看,未来单采血浆站的开设资质将对小企业持续收紧,这有利于行业进行整合。在长期强调安全性的政策背景下,行业内龙头企业具有明显发展优势,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向龙头倾斜。血液制品行业绝对龙头出现之后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静丙的学术推广、出口形成跨国企业等)。 血液制品使用范围广泛,增长空间可观。以静丙为代表的血液制品适应症较为狭窄,但 off-label 使用空间广阔,因此,未来血液制品的需求有望继续提升。以往,任何一家国内的血制品企业实力规模有限,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做静丙等产品的学术推广。随着行业龙头的产生,血液制品的市场教育度、认知度将逐步提升,从而加速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 重点关注企业 在 2021 年进口白蛋白下滑的预期下,应重点关注具有较大采浆量和生产规模的龙头企业以及具备整合能力的企业。双林生物在并购派斯菲科且得到部分新疆德源的浆源支持后,采浆量具有较大的提升,弹性较大,重点推荐。此外,重点关注血浆资源比较丰富的华兰生物。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内采浆不达预期风险,国内产能不足风险,海外采浆恢复速度快于预期,血液制品政策变化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 2021 年 3 月 3 日 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 2 短期预测:采浆量影响显现,白蛋白或面临重新洗牌 疫情对国内采浆及批签发量影响已显现 2020 年新冠疫情将成为影响血液制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血液制品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波动幅度以及波动时点与供需关系密不可分。供给端来看,全年采浆量、原料血浆至成品的传导周期、疫情前库存状况、个别品种的进口都会影响供给量。 新冠疫情前,血液制品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2017 年下半年“两票制”公布,血液制品行业进入清理库存的阶段。政策出台后,中间商加价环节被剔除,各品种血液制品中标价回归本身价值。同时,渠道商大量甩货,造成市场供给短期过剩,2018 年血液制品价格应声下跌。经历了 2018-2019 年的去库存过程,2020 年新冠疫情前厂家库存已清理完毕,供需回到紧平衡状态。由于供给量收缩,血液制品价格也略有回升。 各品种血液制品的中标价可以体现此次周期变化。随着供需逐步恢复平衡,血液制品价格逐渐稳定并呈现回升趋势。以人血白蛋白为例,2017 年平均中标价为 412 元/瓶(10g),受政策及甩货双重影响,2018 年平均中标价降至 360 元/瓶(10g),降幅达到 12.6%。2019 年人血白蛋白去库存进程完成,市场供给不再过剩,平均中标价回升至约 400 元/瓶(10g)。绝大多数品种的中标价格变化与人血白蛋白相同,中标价呈现下滑后回升的态势,标志着各品种去库存过程陆续完成,行业供需进入紧平衡的新阶段。 图表 1:2017-2020 年国内人血白蛋白平均中标价(元人民币/瓶) 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 qRpMsMxOrQoOrOsRpQtPrQ8O9R7NtRnNsQpOfQoOtQkPqQtQ7NmOrQNZpMmMvPtQvM 2021 年 3 月 3 日 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 3 图表 2:2016-2020 年国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平均中标价(元人民币/瓶) 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 新冠疫情拖累 2020 年采浆量。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大量行业造成了冲击,血液制品行业也不例外。以血液制品产业链为轴,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采浆活动。2020 年 1 月-3 月,因居家隔离政策,全国单采血浆站作为聚集性公共场所被迫休业,全国第一季度采浆几乎停滞。自 3 月开始,各单采血浆站逐步恢复营业,但献浆意愿受到惯性影响,采浆量继续承压。疫情震中湖北地区的单采血浆站受到的影响则更为持久。随着夏季到来,疫情得到控制,采浆恢复增长,并将增长趋势延续至年底。但全年来看,2020年度采浆量增速难以企及需求端增速。根据血液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数据,2020 年上半年国内采浆量预计下滑 22%。因此,我们预计 2020 全年采浆量相较于 2019 年维持持平或略有下滑。 图表 3:2011-2019 国内采浆总量(吨)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PDB,华兰生物公司年报,中银证券 2021 年 3 月 3 日 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 4 国产人血白蛋白传导周期约 8-9 个月,采浆影响相应延迟。 2020 年上半年的采浆量下滑带来了对血液制品的提价预期。产生影响的时间取决于库存量以及投浆周期。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检疫期的通知》,通知规定:原料血浆检疫期规定为不少于 90 天,即将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放置 90 天后,经对献
[中银国际]:2021年血液制品行业跟踪报告: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6M,页数1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