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中)——行业信用特征

行业研究报告 1 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中) ——行业信用特征 金融机构部 李萍 吴可奕 一、 消费金融行业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 消费金融贷款按贷款发放模式可以分为线上消费贷款和线下消费贷款,其中线上消费贷款是指放款机构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个人贷款。传统银行的信用卡及个人消费信贷多通过线下渠道发放,近两年通过与各种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线上贷款发放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中捷信消费金融以及部分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在线下实体店铺渠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借助于股东的营业网点,在线下消费贷款发放方面亦有一定优势,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则主要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获取客户。小额贷款公司中具有网络小贷资质、可以跨区域开展业务、股东为互联网机构的在线上贷款发放中具有一定优势,而无网络小贷资质或互联网股东的小贷公司则只能通过线下进行区域性贷款发放,无线下网点优势。 从获客及贷款发放流程中外部机构的介入程度来看,消费金融贷款可以分为自主发放贷款模式、联合贷款模式及助贷机构助贷模式,其中助贷模式与联合贷款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联合贷款业务中,承担助贷角色的机构会按自身风控标准进行客户风险评估及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并承担相应比例的客户信用风险。部分平台自身并不具备资金实力或没有相应的放贷资质,只能通过助贷模式与消费金融供给主体合作,实现自身流量与数据的变现。 图表1. 助贷及联合贷业务模式 资料来源:上海新世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贷款客户助贷机构(场景/流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联合贷) (联合贷) 申请贷款 风控、授信、放款、贷后管理及催收 初步筛查 推送客户 佣金 还本付息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行业研究报告 2 从消费金融行业的盈利模式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盈利模式本质上为赚取息差,其利润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息及手续费用,其成本主要为融资成本、人员及系统成本、征信及其他大数据成本、渠道引流成本及信贷成本。 图表2. 消费金融行业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上海新世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供给主体的盈利能力与其客户基数、息差、风险控制能力及客户维护成本等密切相关,客户基数越大、息差越高、风险控制能力越强、人均账户维护成本越低的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因此,消费金融供给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获客能力、资金成本、风控能力以及科技实力。 图表3. 消费金融供给主体核心业务竞争力 资金成本风控能力科技实力获客能力收 入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客户获取获客成本风险定价审核成本数据成本贷款发放支付成本资金成本贷后催收成本信用损失客户数量*手续费及利息收入 风控系统模型成本+运营成本+IT 系统架构成本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行业研究报告 3 资料来源:上海新世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 消费金融供给主体经营状况 (一) 低负债成本有助于商业银行抢占头部消费金融客户,不良贷款率行业最低 商业银行负债主要来源于存款及同业负债,负债成本最低,从资产质量来看,其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助于其抢占头部消费金融客户,因此其整体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行业相对较好水平。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银行卡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两种途径发放消费贷款。从银行卡数据来看,我国银行卡应偿贷款余额近年来保持上升态势,但是 2020 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出现了阶段性下滑,且逾期数据大幅上升,进入二季度以来,银行卡应偿贷款余额有所回升,逾期表现较一季度略有好转。根据央行《2020 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 2020年 6 月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 7.50 万亿元,环比增长 3.26%,较一季度企稳回升;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 854.28 亿元,较一季度末下降 64.47 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 1.14%,较一季度末下降 0.13 个百分点。从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数据来看,根据 7 家上市银行1披露的个人消费贷款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末,7 家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合计 5802.51亿元,较年初下降 0.51%,平均不良率为 1.58%,较年初上升 0.48 个百分点。 图表4. 银行卡信贷情况及信用卡逾期情况 数据来源:WIND 资讯,上海新世纪整理 从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来看,商业银行一方面与大型互联网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自身科技投入,并逐步成立了科技子公司。目前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多与 BATJ 等互联网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明确提出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少于上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的 1%,招商银行提出每年金融科技预算原则上不少于上年营收的 3.5%,交通银行则提出将科技支出在营业支出的占比 1 披露 2020 年 6 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的银行为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和郑州银行。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行业研究报告 4 由 5%提升至 10%,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及成本投入持续提升。 图表5. 银行科技子公司成立情况 银行 科技子公司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股权状况 战略定位 兴业银行 兴业数金 2015.11 5 兴业财富资管持股 51% 为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通过开放接口,成为“银行端”和“客户端”的连接器。 平安银行 金融壹账通 2015.12 12 全资 依托“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借助于联盟合作平台,将平安的业务及技术实力输出给会员银行。 招商银行 招银云创 2016.02 0.5 全资 通过整合招商银行的资源,将自身云平台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光大银行 光大科技 2016.12 1 全资 定位于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平台,助力集团和银行数字化转型。 建设银行 建信金融科技 2018.04 16 全资 “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及推动银行转型的变革者”。 民生银行 民生科技 2018.04 2 全资 服务于民生银行集团、各子公司及合作伙伴,推动民生“科技银行建设”,同时向中小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提供科技能力输出。 华夏银行 龙盈智达 2018.05 0.21 全资 致力于为华夏银行提供软件开发、平台运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人力资源外包等金融科技服务,努力实现自主掌控创新引领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北京银行 北银科技 2019.03 0.5 全资 定位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创新与金融科技应用的企业,通过对技术、场景及生态的融合,输出科技创新产品及服务。 工商银行 工银科技 2019.05 6 全资 以金融科技为手段,聚焦行业客户、政务服务等金融场景建设,开展技术创新、软件开发和产品运营。 中国银行 中银科技 2019.06

立即下载
金融
2021-01-18
新世纪评级
17页
1.44M
收藏
分享

[新世纪评级]: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中)——行业信用特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4M,页数1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表14. 各类消费金融供给主体特征比较
金融
2021-01-18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上)——行业信用环境
查看原文
图表13. 2019 年末消费金融贷款格局
金融
2021-01-18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上)——行业信用环境
查看原文
图表11.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阶段
金融
2021-01-18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上)——行业信用环境
查看原文
图表10. 央行个人征信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发生人数
金融
2021-01-18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上)——行业信用环境
查看原文
图表9.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
金融
2021-01-18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上)——行业信用环境
查看原文
图表7. 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金融
2021-01-18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信用研究(上)——行业信用环境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