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

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2020年8月社会距离vs媒介距离疫情拉大了依附具身的社会距离,但公众对新媒体的深度使用却造成了媒介距离的大幅缩短。同时,家庭成员间的距离也因疫情得以拉近并保持不同以往的稳定。新兴技术虚拟生存非接触式生活弱隐私大数据洞察➢ 疫情百年一遇➢ 中美博弈,由此引发的文明竞合五百年一遇➢ 互联网化、虚拟化、文明平台变迁万年一遇➢ 生物基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百万年一遇加速新兴技术的发展进程疫情危机使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给人们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等带来深刻变革,迎来智慧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疫情期间各类平台传播资源互补疫情期间,不同性质的媒体力量资源互补,让权威、全面的信息及时、高效流通起来,保障民众信息知情权。微博、微信、推荐或聚合类资讯客户端、短视频平台,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四大流量平台。各平台疫情期间差异化的传播着力点,为新媒体发展研究提供有效范本。4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注链接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凸显媒体基因,中间由融合打入了社交的成分,作为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开放平台,更加注重时效性和广泛性。推荐或聚合类资讯客户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内容和服务。百度APP凭借双引擎的驱动、AI的基础优势,整合多种产品,成为更多民众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平台。短视频平台集合了连续的图片+音频(文字)的形式,让用户的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视觉感更加地强烈,为用户消解疫情期间长期居家的各种情绪提供空间。“广场式”微博“泉涌式”推荐或聚合类资讯客户端“瀑布式”短视频平台。“包厢式”微信微信主打社交和聊天。各类商家借助微信公号,以多形态的呈现手段,实现特定群体的全方位沟通,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方式。信息与情绪交换窗口➢朋友圈的群体传播及其强大的发散性,让疫情相关信息,谣言、辟谣等都得以快速传播,为疫情期间信息交互以及建立在“熟人”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可能。微信朋友圈疫情早期预警地➢疫情初起 之时的预警地 , 在疫情期间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 、寻 求帮助 、相互交 流讨论 的重要公 共虚拟 空间 ,同 时也是一部分商业活动的重要渠道。微信社群微信:强关系中的守望互助缓解疫情恐慌疫情信息与个人信息认知的双起点——朋友圈和微信群疫情 期间 , 网上各种消息真 假难辨引起了大家的恐 慌 ,微信群具有强 关系的属性 ,以圈层为单位建立疫情防控微信群 , 为 民众提供交流互动的线上平台 ,及时发布 疫情相关的官方信 息 ,民众得到更多准确 信息的确认 , 从而 逐渐稳定情 绪并逐步回归到相对理性范畴 ,疫情所造 成的恐慌能够得到有效地缓解 。疫 情期间 , 微信朋友圈内容 主要以社会正能量 、防 护措施 、医 疗 物 资 、 居家生 活、疫 情科普 、 医 疗 救 治 、 疫 苗 成 果、政府政策 等为主 ,区 别 于 以 往 的 朋友 圈内容 , 表明民众乐于表 达自己对疫情的信心和 信念 , 感激科研人 员 、医护人员的付出,感叹中国强有力的调控能力和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水平 。沉淀与创新:用户思维的坚持与视频号的引入➢ 生活类、娱乐类账号取得突出发展➢ 3000篇发文数是分水岭,<20个账号的发文数低于100篇微信&WECHATMAU:12.06亿1月22日,腾讯官微正式宣布,一套平行于公众号和个人微信号的内容平台——微信视频号开启内测。视频号的特征?➢入口位于「发现」,完成独立的体系,可以发到朋友圈。➢内容形态以短视频为主,也可以发图片➢每个人都可以创建一个自己视频号➢通过信息流里视频下方的标题链接,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和微信视频号的粉丝并不是打通的。疫情导致经济衰退,中小企业资金面临问题,视频号此时的出现,是否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信视频号会在抖音、快手统治的短视频江湖中,再撕开一道口子。 微信辟谣 微信视频号榜单(活跃度、认可度、互动度)年龄层:18-24岁MAU:5.5亿DAU:2.41亿◼ 微博热搜(今日热搜):舆论源头、发酵、延伸…◼ 公共性特征凸现:微博成为2020年上半年舆论热点事件重要传播源头,主体包括个人、媒体、政府、企业;或主动爆料、或被动揭发。其中,个人用户通过微博账号进行发声依然是主流形式:下沉60个垂类微博:不同主体即时化的社会互助和信息互动➢各主流媒体客户端日活率均有提升;➢新闻联播、各地地方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以及党报电子版的点击率等均出现增长;➢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获得较高关注度。➢构建全媒体矩阵;➢“内容+服务+数据”形式全方位报道和解读;➢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微博等之间的进行流量相互导入。➢以专业精神采写专业报道服务用户;➢注重发挥媒体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网络舆论场信息与情绪的“定海神针”01严肃新闻需求大幅上升02融合新闻产品成为常态03注意担当媒体社会责任04可视化传播提升态势感知➢坚持原创性报道传播链,确保真实、可信、易感;➢客户端与主流媒体结合,大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化、可视化传播。云端活动创造流量增长新机遇“央视云赏花”信息总量及走势➢平台赏花相关视频浏览量从2月5日开始持续走高,2月14到达峰值后逐渐开始回落➢在视频增量保持稳定的同时,浏览量却经历大起大伏➢“云赏花”热度陡然上升,结合当下疫情,与用户不能出门只能宅家的疲倦心态以及对新颖事物的猎奇心理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云赏花”不再“新”,用户对其产生视觉疲劳,关注度下降➢信息量总体较大,吸引了一定的公众关注。中性与正面内容占总信息量的98%,表明情公众感态度较为平和。➢技术让虚拟的在场成为可能,即便是强烈依赖线下沟通的招聘与教学如今也有了云端沟通的机会。➢但虚拟沟通是否能够达到线下效果,参与主体的扩大是否会带来传播效果的提升,目前仍有待探究。“人民日报云招聘、人民日报云课堂”信息总量走势央视通过联合多家媒体,与景区及高校联动,开展“线上云赏花”活动。活动当天取得较大关注。创新传播形式,传递温度深度兼具的新闻央视客户端:重视技术 着眼内容 精心呈现主流媒体:深入一线 追根溯源 传递温暖123央视新闻客户端以“4K+5G+VR”为标准,体现了技术方面的高要求。深耕时政类新闻,推出了“总书记指挥这场人民战争”等原创微视频,较好地传达了权威资讯、政策信息等 。针对疫情具有时空差异的特性,央视客户端采用“时间链”的形式 ,简洁明了,读者一目了然。@韩东言:“新闻的词语使用也是有温度的。比如:死亡就是冷冰冰的,用去世中性一点,用因公殉职更温暖一点,如果是医疗队医护人员,可以用牺牲。《一个“重症肺炎”患者的最后12天》《被“新冠”击中的医护们:1716例感染缘何发生》《“封城”二十日里的武汉百步亭:一线社区工作者口述》等多篇报道,体现出专业媒体的专业水准。“新华社快讯”情感属性主流媒体直播抗疫一线战况,创下收视率新高开设疫情通报栏目:从焦点新闻到防控知识、疫情通报等各方面疫情信息。更新频率高(每小时2-3条),不间断播报全球各国疫情最新信息、最新数据。采编资源强大。内容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新华视点、新华全媒头条、

立即下载
综合
2020-08-22
29页
4.86M
收藏
分享

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86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职位薪酬信息 — 整车及配件.png
综合
2020-08-22
来源: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查看原文
职位薪酬信息 — 作物科学.png
综合
2020-08-22
来源: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查看原文
职位薪酬信息 — 英国.png
综合
2020-08-22
来源: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查看原文
职位薪酬信息 — 战略.png
综合
2020-08-22
来源: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查看原文
职位薪酬信息 — 智能制造&信息化.png
综合
2020-08-22
来源: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查看原文
职位薪酬信息 — 长春.png
综合
2020-08-22
来源: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