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月度观察: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2024年5月9日ESG月度观察证券研究报告 | 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证券分析师:王开联系人:李晨光021-60933132010-88005492wangkai8@guosen.com.cnlichenguang@guosen.com.cnS0980521030001策略研究 · 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n 热点事件:绿色金融框架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对其"三大功能”与“五大支柱”政策思路的进一步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进一步完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政策和工具,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实现中国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目标;新“国九条”发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n 国内ESG公募基金规模及资金流动:根据windESG基金统计口径截至2024年3月末,国内现存524支ESG基金,最新可得规模为5203亿元,总体规模相较于2023年末增加107亿元。按投资主题分,纯ESG基金规模为530亿元,占比为10.19%;ESG策略基金规模为1179亿元,占比为22.66%;环境保护主题基金规模为2264亿元,占比为43.50%;社会责任主题基金规模为990亿元,占比为19.02%;公司治理主题基金规模为241亿元,占比为4.64% 。2024年1季度,国内ESG基金单季度资金净流入为107.5亿元。其中,纯ESG基金,ESG策略基金,环境保护主题基金、 社会责任主题基金分别净流入 92.42亿元、-0.93亿元、13.23亿元、2.78亿元。n 国内ESG基金本月业绩:国内ESG基金普遍实现正收益,2024年4月,国内ESG基金大部分取得正收益,收益平均数及中位数分别为1.56%、1.47%;公司治理与纯ESG主题基金表现占优,可持续发展及低碳主题基金本月表现亮眼。n 学术前沿:Ehlers 等(2024)研究表明排除每个指标中类别评分最低的,再投资于总体评分最高的公司可减少投资组合的跟踪误差,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Дранев等(2024)研究表明与传统ETF相比,符合ESG标准的ETF可以吸引额外投资;Paul等(2024)通过将环境因素纳入凯恩斯增长模型,发现极端天气导致了自然实际利率的下降;Chen等(2024)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ETS)的实施导致东道国的跨国并购交易显著减少,表明存在规避效应或潜在的碳泄漏。n 风险提示:海外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波折;全球经济增长和低碳环保间权衡取舍对ESG投资节奏的短期扰动。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目录ESG重要事件梳理01国内ESG公募基金表现复盘02ESG学术前沿0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万得,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n 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n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表1:ESG热点事件梳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n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对其"三大功能”与“五大支柱”政策思路的进一步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进一步完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政策和工具,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实现中国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目标。图1:《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梳理图2:金融机构与企业环境信披加速推进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人民银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万得,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发展目标p 《指导意见》是对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与五大支柱政策的落实n 资源配置功能:丰富金融政策和工具,将资金更多地引导到绿色低碳项目中,优化资金流向。n 风险管理功能: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披及风险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工具。n 市场定价功能:完善碳交易市场,通过金融市场机制,促进碳排放等环境成本的合理定价,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通过市场化手段减污降碳。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未来5年2035年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主要内容n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尤其是碳排放数据的透明化,是金融机构准确评估和管理其金融资产环境风险的关键。n 金融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化要求,不仅提升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质量和动力,也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n 金融机构与企业环境信披相互促进,不仅能够强化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能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持。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Ø 气候风险自下而上逐级传递,气候风险会通过微观主体行为及宏观经济两条渠道传导至金融市场,最终诱发金融风险,严重时会威胁到金融稳定及宏观经济增长。Ø 为了量化评估气候风险,必须要明确气候变量与经济、财务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量化气候变量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或是微观企业财务变量的影响,这也是气候风险分析的重点和难点。Ø 若要进一步评估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则可将气候经济模型输出的相关的经济、财务变量导入传统的金融风险模型中进行分析。Ø 业界和学界主要采用构建气候-经济模型的方法,来量化气候变量和经济、财务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气候-经济模型的输出一般为宏观经济变量或是企业财务变量,主要用于评估气候风险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财务的影响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n 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颁布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图3:《意见》主要内容梳理图4:《意见》对“红利股”的积极影响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万得,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主要内容p 政策基调: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变n 过去十年中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都大幅增长,质量却鲜有提升。部分原因为重心在于资本市场建设重心在于融资端,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被不断强化,对投资端则较为忽视。n 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妨碍了金融市场更全面功能的发挥和长期发展。n 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不再仅局限于规模扩张,将聚焦于质的改进,进而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三次“国九条”的对比总的来看,前两次“国九条”围绕
[国信证券]:ESG月度观察: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94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