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轻医美引领,创新产品和服务驱动行业扩容
1证券研究报告作者: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医药生物2025年11月26日分析师 杨松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20001分析师 张雪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20004医美行业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轻医美引领,创新产品和服务驱动行业扩容行业报告:行业投资策略摘要2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行业趋势:轻医美引领,创新产品和服务驱动行业扩容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主要分为手术类(重整形)和非手术类(轻医美)。中国医美市场发展迅速,其中轻医美越来越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从渗透率角度看,我国医美市场与成熟医美市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医美细分板块来看,注射类、光电器械类、减脂/塑形类、医美服务四大板块均有较大增长空间。强监管环境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引导医美市场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行业机遇与挑战:消费人群扩容,监管体系持续完善机遇:1)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医美消费人群持续扩容;2)上游产品线不断完善,新品加速落地;3)社会接受度提升,需求逐渐深化。挑战:1)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对机构的合规运营提出更高要求;2)医美机构扩张放缓,增长动能亟待转换;3)医师资源供不应求,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 核心个股梳理:华东医药、华熙生物、昊海生科、普门科技、美丽田园医疗健康、巨子生物、复锐医疗科技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的风险,个别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震荡风险3医美行业整体介绍:市场稳健增长,轻医美引领发展01政策端看医美:政策扶持、规范监管促发展,利好国产产品创新02细分板块梳理:03目录核心个股梳理04 注射类:医美市场主力军,研发驱动产品结构多维发展 光电器械类:市场逐渐渗透,覆盖领域持续拓展 减脂/塑形类:中国减脂药品领跑市场,玛仕度肽全球首创 医美服务: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医疗美容:市场稳健增长,轻医美引领发展 定义:根据国家卫健委《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市场概况:根据国家医保局公众号,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从2025年起,德勤预计将保持约10%的年复合增长率。 分类及驱动力量:医美项目按医疗手段来划分,可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两大范畴。手术类项目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或改善眼、鼻、胸等身体各部位的外观,非手术类(又称轻医美)主要包括注射项目,皮肤项目及其他项目。其中非手术类项目因其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而广受关注与推崇。4资料来源:东莞疾控公众号,协和医学杂志公众号,南京市口腔医院公众号等,天风证券研究所医疗美容手术类非手术类头部整形胸部项目身体项目注射项目光电项目牙齿美容真皮层(玻尿酸、胶原蛋白)脂肪层(溶脂针)筋膜层(埋植线)肌肉层(肉毒素)双眼皮手术隆鼻手术拉皮面部除皱隆胸手术乳房肥大缩小术吸脂手术脂肪填充转移激光类(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等)射频类(热玛吉、热拉提等)超声类(超声炮等)贴面烤瓷冠全瓷冠嵌体图:医疗美容分类情况中国医美发展历程:迈向理性增长与强监管的新阶段 世界医美发展:16世纪左右,医美诞生,主要为身体存在先天后天缺陷的患者服务;1917年左右,一战推动了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因战争创伤带来整形和修复需求,治病救人;1931年美国整形外科协会ASAPS(全球最大的整形外科专业组织)成立,同时美国《整形外科杂志》等权威期刊、整形外科基金会等官方基金会相继创办,推动了全球医美行业规范化发展。 在中国,医美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1948年,上海开设了首个整形外科学习班,标志着我国医美行业正式萌芽。在此之后,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加包容的社会思想和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推动医美行业进入新阶段。未来,随着技术迭代、政策完善(如产品审批加速、广告严格管控)和消费者认知升级,行业将逐步摆脱“野蛮生长”标签,向专业化、标准化、普惠化方向迈进。5资料来源:金鼎资本公众号,众智美荟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行业萌芽期(1948-1990年)行业探索期(1991-2010年)快速增长期(2011-2020年)行业规范期(2020年至今) 1948年,上海开设了首个整形外科学习班,标志着我国医美行业正式萌芽。 1949年,北京第三医院首次设立整形外科。 1957年,北京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诞生。 1961年,上海九院整形外科成立。 1994年,卫生部首次将医疗美容列入医疗机构一级诊疗项目。 1997年,中国首家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北京伊美尔医疗美容诊所成立,标志着民营医美机构进入市场,行业开始向消费端延伸。 2008年以后,华熙生物、丽都整形等一批代表性企业诞生。 2011-2019年,中国医美开始进入行业数字化与规范化转型的关键阶段。 2013年,引进移动互联网,医美垂直平台崛起,如新氧、更美、悦美等平台,推动消费决策线上化。 2017年,面对客诉,强监管启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整治,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 2020年以来,中国医美行业呈现“强监管”与“消费理性化”双轨并行发展。 2022年,医美标准化体系落地与技术创新自主化突破,《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出台。 2023年至今:行业进入“合规化”深水区,多地开展医美机构“全流程监管合规”。医美市场:对标发达医美市场,中国市场渗透率可提升 发展空间广阔:2017-2023年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其用户规模达2354万人,艾媒咨询预计到2025年将达3105万人。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表明中国轻医美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整个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而与其他主要医美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美渗透率较低。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目前仅有4.5%,相较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渗透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6资料来源:艾媒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 ,天风证券研究所图:2022年-2025年E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万人)图:全球主要国家医美市场渗透率情况2,000.002,400.002,800.003,200.003,600.002022202320242025E中国医美人群规模趋势(万人)0.005.0010.0015.0020.0025.00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全球主要国家医美市场渗透率(%)医美产业链:上游壁垒高筑占据优势地位,中游竞争格7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华熙生物等公司年报,天风证券研究所上游中游下游医美原料医美器械正规机构非正规机构原料供应制造高端消费者医护团队医美产品制造代理经销商医美机构线上医美平台中端消费者低端消费者药品: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针、美白针、果酸、溶脂针、胎盘素等材料:隆胸假体、鼻假体、面部假体、齿科种植体、齿科隐形牙套等仪器:皮秒激光、紧致提升器、嫩肤仪器、水光注射仪、清洁去痣仪等公立医院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私人诊所美容院成本占整体规模的15%-
[天风证券]:医美行业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轻医美引领,创新产品和服务驱动行业扩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94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