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品类行业简析报告
版权归属上海嘉世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茶品类行业简析报告MARKETANALYSIS2025商业合作/内容转载/更多报告中国茶品类市场在2024年的规模已达3258亿元,并正向高质量融合阶段迈进。市场以内销为主导,2024年内销量约占总产量的70%。从品类结构看,绿茶是绝对的第一大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红茶位居第二(541亿元),乌龙茶和黑茶次之。按价格分层,大众、中档、高档茶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413亿、814亿和1031亿元。茶叶作为非标农产品,消费者存在高昂的信任成本(学习、识别、选择),因此品牌化是必经之路。然而,行业中游高度分散,全国超7万家茶企多为“小散弱”的中小作坊,导致行业“重产地、轻品牌”,2024年高端茶叶市场CR5仅约5.6%。在下游渠道,由于茶的社交和体验属性,线下渠道仍是主导,2024年占高档茶销售的94.5%。未来,行业机遇在于消费升级推动的高端化、线上渠道革新以及针对年轻人的混合茶创新。但挑战依然严峻:上游种植端面临成本高、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中游企业同质化严重;下游则面临新茶饮抢占年轻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国际出口的技术壁垒。报告摘要Report Summary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01. 行业概述:饮茶习惯形成产业,市场主要由六大茶类构成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史,让茶至今仍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既催生并维持着对茶叶的稳定需求,也凭借充满活力的茶文化与历史积淀下的深厚根基,持续放大国内茶消费潜力。•中国茶市场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原叶茶叶产品,二是再加工茶叶产品,涵盖调味茶、茶包、茶粉等形态。按茶叶发酵度差异,市面上的茶叶又可细分为六大核心品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与红茶。茶叶的分类茶叶类型发酵度口味代表性茶类及产地绿茶0%-10%其口味清新,带有轻微的甜味及轻微的苦味。绿茶的味道通常以其清新、鲜爽和甜味而闻名。西湖龙井-浙江杭州、碧螺春-江苏苏州、太平猴魁-安徽太平、雀舌-贵州湄潭、毛尖-河南信阳安吉白茶-浙江安吉、黄山毛峰-安徽黄山白茶5%-15%其口味清淡、细腻且优雅,带有轻微的甜味及花香。白茶的风味以甘、淡、回味长为特征。白毫银针-福建福鼎、寿眉-福建福鼎、大白茶-云南景谷、白牡丹-福建松溪、贡眉-福建建阳黄茶10%-25%其呈柔软、浓郁的口感和温和的甜味,具有独特的黄茶香气。黄茶的风味特点是甘、软、香气独特。蒙顶黄芽-四川雅安、霍山黄芽-安徽霍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平阳黄汤-浙江平阳乌龙茶20%-70%其味介于绿茶的清新与红茶的醇香之间。乌龙茶的风味被认为香气浓郁、口感清新、果味清淡且回味快。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凤凰单丛-广东潮安、大红袍-福建武夷山红茶70%-95%其口感圆润而浓郁,带有果香或花香,有时带有明显的甜味。红茶的味道醇厚甘甜,回味悠长。祁门红茶-安徽祁门、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金骏眉-福建武夷山、滇红-云南临沧黑茶80%-98%其味道浓郁,带有陈年和泥土的香气。黑茶的风味醇厚,有陈年香气和回味悠长,有时带有甜味。普洱茶-云南普洱、雅安藏茶-四川雅安、六堡茶-广西梧州、赤壁青砖茶-湖北赤壁、安化黑茶-湖南安化02. 产品特征:非标属性带来高信任成本,品牌化是必经之路•茶叶本质是农产品,茶叶种植环节会受到气候变化、农资价格、人工成本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同时高品质茶叶的品类和品质识别难度高,名优品种茶的稀缺性和标准较难量化,正是由于产品端给予的识别因素有限,因此消费者除了需要付出显性的货币成本之外,还需要付出学习成本、识别成本、选择成本等隐性成本。•在高信任成本下,中高端茶叶走向品牌化是必经之路。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是通过找到定义好茶的最大公约数来完成交易,而品牌是综合反映产品形象的核心载体。根据中国茶品牌价值评估工作组,2024年中国茶叶企业品牌前50名中位数在32.1亿元,远超一众中小品牌。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消费者形成购茶高交易成本的因素2024年中国茶叶企业品牌价值排行(亿元)50.8751.6852.1255.5459.3860.8762.1365.3969.93128.09吴裕泰张一元浙茶集团华茗园品品香华祥苑竹叶青天福八马茶业中茶直接成本(显性成本)货币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学习成本识别成本选择成本茶叶消费的成本构成03. 行业分层:以价格为核心分层,覆盖大众至高端消费场景•当前茶叶市场根据价格可分为三个主要层级,分别是大众茶、中档茶及高档茶。大众茶定位日常消费,价格亲民,市场选择丰富且竞争激烈。中档茶则在品质与价格间取得平衡,以独特风味或产地特色吸引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而高端茶则立足于珍贵原料与精湛工艺,注重产品设计与品牌形象,主要面向商务人士与高购买力群体。•从市场结构来看,高端、中端、大众价格带的茶叶市场规模分别为1031亿,814亿,1413亿。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茶叶价格段分类2024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按价格段划分,亿元)低于300元/公斤大众消费市场茶被广泛用于日常消费。其作为日常基本饮品而非社交饮品。大众茶的生产仅包括标准及基本流程,通常不提供任何名贵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且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因此此分部拥有广泛的品牌及茶类品种可供选择。大众茶300-700元/公斤中档茶产品在质量与价格之间取得平衡。其受喜欢口味复杂且价格不贵的爱茶人士青睐。中端茶叶品牌通常通过强调独特的口味或产地来使自己与众不同。中档茶高于700元/公斤高端茶叶产品通常采用稀有或珍贵的茶叶原材料,运用精湛工艺、多重生产工序或技术进行生产,对茶叶原材料产地和采摘要求设有严格标准。高端茶叶产品大多注重外观设计。高端茶产品主要以商务人士及其他具有较强购买力的消费者为消费目标对象。高档茶10318141413高档茶中档茶大众茶04. 行业发展:三十年三个阶段演进,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融合•过去三十年,中国茶产业历经从规模扩张至价值重构,再到生态革新的深刻嬗变。20世纪90年代末,产业率先以提升单产为要务,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产能积蓄,并依托地方特色力推名优茶全国推广;跨入2000年后,受消费升级驱动,产业转向质量效益并重,通过优化茶类结构,渐次形成六大茶类,完善茶业体系,发展品牌与新兴渠道,实现价值空间的迅速拓展;近阶段,产业更进一步,步入以三产融合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催生出直播、数字化展示等线上线下营销融合的新业态。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规模扩张与市场化发展(约1990年代中期-1999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但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改革开放深化,市场活力激发。第二阶段质量效益全面提升(2000-2019年)质量与效益并重,六大茶类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品牌意识觉醒。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升级;"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思路指引;电子商务兴起,新茶饮业态出现。第三阶段高质量发展与全域融合(2020年至今)产业迈入万亿级市场规模,三产
[上海嘉世营销咨询]:中国茶品类行业简析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57M,页数1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