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之后杠杆去化之路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深度 日本泡沫之后杠杆去化之路 核心观点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之后实施了多年量化宽松,持续低利率 将更多“廉价”日本资金泵到全球市场,这既是理解全球美元流 动性的重要一环(日本套系交易深刻影响美元流动性),也是理解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低利率中枢的关键。 而之所以日本奉行较长时间低利率,重要原因是泡沫经济 之后,日本私人部门经历了漫长的去杠杆,只有财政在持续扩 表 。一面是私人缩表,一面是政府扩表,货币只能选择极度宽松。 正是私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杠杆腾挪,深刻影响了泡沫经济之后日本资本市场的核心定价逻辑——流动性驱动叙事。 本文重温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之后,不同部门如何进行杠杆 腾挪。 摘要 在“失去的”三十年间,居民和私营企业在内的私人部门停止扩表,开始去杠杆。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扩张,最终超过了 250%。 泡沫前后,日本各部门究竟都经历了什么?刺激政策失去效果,政府加杠杆并未能带动私人部门加杠杆,反而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开始去杠杆,至今都未恢复至历史高点。 充分了解当时日本各部门的行为,才能客观看待为何扩张性财政政策未能带动私人部门需求复苏,什么缘由导致日本私人部门最终都步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周君芝 zhoujunzhi@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发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9 日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一、泡沫期间,企业杠杆囤地炒股,居民卖地买房炒股。 企业部门循环买地质押,靠负债堆砌出资产的“假性繁荣”。 1980-1989 年,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渠道累计融资 539 万亿日元,主要购买土地和金融资产,较 少投向厂房等固定资产。1989 年不含土地的非金融资产增量甚至为 0. 对比制造业和大企业,中小、非制造业企业购入了更多土地。 作为土地的主要拥有者,居民部门通过出售土地获得巨额收益后,日本居民部门购买不动产和金融资产。 1989 年,居民购买了 58 万亿日元的不动产(住宅),较 1980 年增加 73.4%;15 万亿日元的股票、债 券等 金融资产,增长 77.1%;25 万亿日元的保险和养老金准备金,增长 279%。 金融机构为攫取更多收益,绕开限制,向高风险房企迂回融资。 1989 年,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贷款同比分别为 14.1%和 18.9%,均高于总贷款增速(9.9%),制造业贷款 增速甚至是负值,为-0.4%。 此时政府财政收入增幅快于支出,财政较为宽裕。 二、泡沫破裂后,企业破产,开始去杠杆;居民提前还贷;金融机构发生破产潮。 企业资产缩水,融资规模也断崖式下降,不得已忍痛割肉,开始去杠杆。 1991 年,企业破产数量突破 1 万家,债务总额超 8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3 倍。为了存活,企业卖出土 地和 金融资产,回笼现金流,并继续削减负债,企业杠杆率从 1997 年的 136.9%骤降至 2004 年的 99.2%,减少 37.7 个百分点。 居民财产性收入锐减,薪酬增速放缓,既然财富无法增值,选择提前还贷减少负债。 1991 年后,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速告别两位数,次年转负,且收入降幅高于支出。员工薪酬增速变缓,于 1999年转负。仅靠财富收益就偿还借贷的局面消失。因此贷款利率下调至低位,却没能刺激居民加杠杆买 房, 反而导致了提前还贷潮。 金融机构资产端遭受多重打击,亚洲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破产潮来临。 金融机构资产端遭受三重打击:一是住专破产,给母体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带来 5.73 万亿日元的巨额亏 损;二是企业破产数量迅速增加,无法偿还的债务沦为坏账,中小银行率先遭受危机;三是银行持有股票价 值腰 斩,1989 年金融机构持有股票价值 311 万亿日元,3 年后腰斩,导致银行资产迅速缩水。亚洲金融危机的 到来 ,对日本经济 “雪上加霜”,金融机构破产潮来临。 为处理破产金融机构,政府财政收支承压,选择大举借债。 为处理破产金融机构,1992-2002 年间,政府提供金融援助 1.89 万亿日元,资产购买支出 0.37 万亿日 元,并投入 60 万亿日元增加整理回收机构的银行资本。1991 年起,政府财产性收入增长转负,税收收入增长放 缓,但社会转移支出增长加快,政府曾高达 30 万亿日元的净储蓄在 1998 年沦为负值,被迫大举借债。 三、日本经验显示,前期杠杆囤地的非金融企业部门及支持其行为的金融机构受伤最深。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供需格局注定了这一期间的房地产具备较强金融属性,而地产溢价最终来自土 地。 这意味着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兼具“金融属性”,价格随之走高。为攫取超额收益,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 机构 参与其中在所难免。但日本企业循环买地质押,金融机构迂回业务限制的高风险操作,为后续破产清算埋下了伏笔。 城镇化红利结束之后,前期大举购买土地并进行杠杆操作的主体,将会面临去杠杆压力,这是曾经日本实体和金融企业走过的路径。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目 录 引言 .......................................................................................................................................................................................................... 1 一、企业部门的假性繁荣:杠杆囤地炒股到破产清算 ............................................................................................................. 2 (一)泡沫期间,企业借钱囤地炒股,循环买地质押造就市场异常的繁荣 .................................................................... 2 (二)资产价格暴跌导致抵押资产缩水,企业结束杠杆囤地炒股模式 ............................................................................. 4 (三)破产的企业数量增加,存活下来的企业惜借,债务开始负增长 ............................................................................. 5 二、居民部门的财富增长幻觉:从买房炒股到提前还贷.....................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8-26
中信建投
29页
2.48M
收藏
分享

[中信建投]:日本泡沫之后杠杆去化之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48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香港交易所 PE-Bands 图表14: 香港交易所 PB-Bands
综合
2025-08-26
来源:香港交易所(0388.HK)2Q25:利润再创新高,投资表现亮眼
查看原文
港交所:关键假设
综合
2025-08-26
来源:香港交易所(0388.HK)2Q25:利润再创新高,投资表现亮眼
查看原文
年度财报数据总结 2023A 2024A 2025E 2026E 2027E
综合
2025-08-26
来源:香港交易所(0388.HK)2Q25:利润再创新高,投资表现亮眼
查看原文
季度财报数据总结 3Q24A 4Q24A 1Q25A 2Q25A YoY QoQ 1H25A YoY 3Q25E YoY QoQ
综合
2025-08-26
来源:香港交易所(0388.HK)2Q25:利润再创新高,投资表现亮眼
查看原文
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 vs 美债利率&HIBOR
综合
2025-08-26
来源:香港交易所(0388.HK)2Q25:利润再创新高,投资表现亮眼
查看原文
港股日均成交额 vs 港币兑人民币汇率 图表8: 港股日均成交额 vs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综合
2025-08-26
来源:香港交易所(0388.HK)2Q25:利润再创新高,投资表现亮眼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