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融信创AI生态实践白皮书-合合信息
2025金融信创AI生态实践白皮书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笔方金融信创:战略背景与发展路径1.1 中国信创发展历程与现状1.2 金融信创的核心内涵1.3 金融信创发展历程与现状1.4 金融信创发展的驱动因素1.5 金融信创发展的多重挑战1.6 金融信创的实施路径05全国性股份行:AI应用多技术路线适配与性能发挥2.1 案例背景2.2 方案架构2.3 方案亮点与价值2.4 AI应用2.5 适配测试14头部城商行:基于国产算力的OCR应用适配实践3.1 案例背景3.2 方案架构3.3 AI应用3.4 适配测试22头部城商行:增量国产算力赋能多模态智能处理4.1 案例背景4.2 方案架构4.3 AI应用29金融信创核心芯片技术与选型5.1 海光全景软件栈5.2 CPU5.3 DCU34金融信创AI智能应用6.1 TextIn文本智能云平台6.2 文档自动化处理应用6.3 文档解析应用42第一章金融信创:战略背景与发展路径金融信创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本章系统梳理金融信创从政策驱动到技术攻坚的发展历程、挑战及实施路径。金融信创正通过政策赋能、技术攻关、场景验证,加速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筑牢金融安全底座,赋能数字化转型。中国自主可控发展的四个阶段•成果:自主芯片雏形开始出现。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问题:系统生态缺乏且自主可控路线上存在分歧。1999-2012•成果:主要在小型机领域,金融行业出现国产化替代案例,自主可控深入人心。•问题:底层核心产品能力不足,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能力落后。2013-2016•成果:底层芯片从无到有,CPU、OS、GPU、存储等陆续突破,产业生态丰富,国家大力资金支持。•问题:进展高度涉密化,速度低于预期,落后国际领先水平3-5年。2016-2018•成果:自主可控从规划和基础研发阶段进入正式的产业落地推进阶段。从小“安可”到大“安可”,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2019-至今1.1 中国信创发展历程与现状信创覆盖全产业链、全行业技术支持行业应用实践反馈产业升级全行业市场政府机关关系国计民生的“8大行业”试点与培育实践与推广党、政石油电信电力金融医疗航天航空交通教育……全IT产业链办公软件通用型软件垂直业务软件应用软件整机(PC/服务器)存储芯片基础硬件固件/IO设备网络设备中间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软件虚拟化云计算服务云基础设施云计算杀毒防火墙信息安全信创体系覆盖2+8+N个领域,即党、政与金融、电信、电力、石油、交通、航空航天、医疗、教育8个关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以及N个消费市场。信创最初在党政领域试点应用,八大重点行业加速推进。1.2 金融信创的核心内涵金融信创是指在金融行业领域,基于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路线,构建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应用适配的IT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及解决方案,并形成良性产业生态的过程。金融信创的核心要素金融信创与传统IT国产化的区别全栈性先进性生态化适配性覆盖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技术栈追求与国际主流技术同步或领先构建开放、协作、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关注金融行业业务连续性、高性能、高可靠、强合规要求技术底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替代与创新。核心业务系统、关键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的迁移、重构或原生开发。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云平台等的国产化适配与应用。贯穿于技术底座、应用系统、基础设施的全栈安全能力建设。安全体系1.3 金融信创发展历程与现状萌芽探索期(2014~2020)政策破冰与技术验证并行政策驱动•2014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纳入国家战略,但缺乏具体行业实施路径。行业实践•国有大行率先启动IT架构评估,重点在非核心系统试点(如办公OA、邮件系统),但受制于国产数据库与中间件性能瓶颈,规模化应用受限。•中小金融机构处于技术观望期,依赖IBM/Oracle等国外技术栈,国产化投入不足。高速发展期(2020~2023)大行引领试点扩容,中美科技博弈加速信创进程政策驱动•2020年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成立,标志着金融信创正式展开适配验证和生态建设。•2020年8月,金融信创一期试点启动,首批47家机构入围,要求信创基础软硬件采购额占到其IT外采的5-8%。•2021年5月,金融行业信创二期试点启动,试点机构扩容至198家,试点机构要求OA&邮件系统替换成全栈信创产品,一般系统开始进行部分信创应用,同时要求试点单位信创投入不低于全年IT支出的15%。行业实践•头部金融机构基本已完成了OA系统的国产升级,少数已实现了单轨运行,逐步向非核心业务系统的国产化演进。全面推广期(2023~至今)深水区攻坚,银行持续推进,证券/保险规模化落地政策驱动•中央金融办印发《中央金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落实计划(2024-2027)》。•证券业协会《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要求IT投入占比达营收7%或净利润10%。•地方配套:深圳支持设立市场化信创发展基金等。行业实践金融信创参与方从大行与头部券商扩容至全行业所有金融机构。•银行:吉林银行依托金融私有云建设IaaS能力,实现一云多芯、统一纳管及快速交付、弹性扩缩容,并全面构建PaaS技术底座能力,实现从操作系统到中间件、数据库的全栈云平台,信创数据库占比超60%,成功打造自主可控的数据库专有区域;进出口银行完成自主可控适配改造,实现核心数据库从Oracle到GoldenDB的无感迁移;广发银行成功切换国产化全行总账管理系统。•证券:国泰君安构建全链路全栈信创分布式证券核心交易体系,全面实现核心交易自主可控,横向实现从移动、桌面、网点、接入服务、核心交易到灾备的全链路信创升级,纵向实现从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到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软件、中间件的全栈信创替代;国信证券上线分布式低时延信创交易系统;华福证券实现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全业务、全产品切换并完成全栈信创适配。•保险:华安保险通过云原生、分布式等前沿技术深度组合应用,实现了企业IT架构的重大转型与升级,建成了以信创为底座的华安保险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搭建了基于信创标准的“信保云”云平台,形成了具备融合数据计算能力的数据平台,实现传统数据库与信创数据库双向秒级实时数据同步,为系统改造双轨运行过渡、平滑安全迁移提供解决方案。1.4 金融信创发展的驱动因素外部推动力内生驱动力风险规避业务需求降低供应链风险、技术断供风险、安全漏洞风险。提升系统自主掌控力以支撑业务敏捷创新。成本优化合规要求长期降低对国外高昂许可费和维护费的依赖。提升系统自主掌控力以支撑业务敏捷创新。内生驱动力国家战略引领数字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以及信创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和政策支持。地缘政治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
2025年金融信创AI生态实践白皮书-合合信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84M,页数4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