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轨迹:解读宏观经济趋势与结构性改革
February 18, 2024 丨 NO.96 2025年7月11日 丨 总第115期 中国经济轨迹: 解读宏观经济趋势与结构性改革 席睿德(Alfred Schipke)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黄益平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郭 凯 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 摘要:本文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经济报告,于2025年7月11日发表于《东亚研究所时事评论》第93期。报告对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及面临的中长期挑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应对中长期挑战的宏观政策组合和结构性改革措施。 东 亚 研 究 所 《 时 事 评 论 》 | 第 9 3 期 | 2 0 2 5 年 7 ⽉ 1 1 ⽇ 中国经济轨迹:解读宏观经济趋势与结构性改⾰ 作者:席睿德、⻩益平、郭凯 中国经济在2024年因财政⽀出减少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总需求显著减弱,但随着包括化解地⽅政府隐性债务的财政计划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政策组合拳的深⼊实施,中国经济从2024年四季度起恢复了⼀些增⻓势头,且这⼀势头延续到了2025年。短期看,这些措施⽀撑了2025年前⼏个⽉稳健的国内⽣产总值(GDP)和⼯业产出,这得益于房地产市场初现企稳迹象和居⺠消费的韧性。然⽽,持续的低通胀、谨慎的⺠间投资以及美国关税带来的外部⻛险加剧,凸显出宏观经济复苏根基尚不牢固,容易受到新的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展望未来,中国的中⻓期发展轨迹将取决于其能否超短期稳定并进⾏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要实现向消费驱动、创新引领的增⻓模式的转型,需要重新平衡中央和地⽅政府的财政责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并维护⾦融体系健康发展,特别要关注不断上升的⼩微企业⻛险敞⼝。唯有妥善应对关键宏观趋势、持续存在的挑战以及短中期政策重点,⽅可确保实现更均衡、更具韧性的经济增⻓。 东 亚 研 究 所 《 时 事 评 论 》 | 第 9 3 期 | 2 0 2 5 年 7 ⽉ 1 1 ⽇ E A I C O M M E N T A R Y 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 2024年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表现 2024年,财政⽀出放缓,加之房地产市场深度萎缩,导致总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临显著的下⾏压⼒。到9⽉底,这些不利因素促使政策制定者调整政策⽅向。2024年10⽉,政府出台了⼀项规模达12万亿元⼈⺠币的财政政策,旨在化解地⽅政府隐性债务,此举稳定了多个省份的财政前景,并提振了整体信⼼。 与此同时,2025年财政⾚字率提⾼到GDP的4.0%,地⽅政府专项债券和超⻓期政府债券发⾏额度分别⽐2024年增加5000亿元和3000亿元,⼴义财政⽀出⼤幅增⻓,成为拉动总需求的重要⼒量。 货币政策发挥了关键的补充作⽤。中国⼈⺠银⾏在2024年9⽉和2025年5⽉的调整中,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计下调30个基点,从1.7%降⾄1.4%。此外,央⾏还将法定存款准备⾦率下调1个百分点,以增加流动性和信贷流动(⻅图1:关键货币政策利率)。 这些举措共同帮助中国经济在2024年末实现了稳定增⻓。四季度实际GDP同⽐增⻓5.4%,与前⼏个季度相⽐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虽然因价格持续疲软,名义GDP增速仍保持在4.6%的低位。 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5.006.007.008.009.0010.0011.00图1 关键货币政策利率(%)RMB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Large Depository InstitutionsRMB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Small and Medium Depository Institutions7‐Day Reverse Repo Rate (Right Axis)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F40研究院 东 亚 研 究 所 《 时 事 评 论 》 | 第 9 3 期 | 2 0 2 5 年 7 ⽉ 1 1 ⽇ E A I C O M M E N T A R Y 上述经济增⻓势头在 2025年初得到了延续。⼀季度实际GDP增速依然强劲,保持在5.4%,名义增速同样维持在4.6%。1-5⽉数据显示,⼯业增加值同⽐增⻓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6.4%,固定资产投资增⻓3.7%(⻅图2: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这些数据凸显了⼯业⽣产和居⺠消费在⽀撑经济增⻓⽅⾯的关键作⽤。 除了政策刺激措施外,房地产市场初步企稳(⻅图3:房屋销售)以及因预期关税可能上调⽽“提前”的出⼝也推动了宏观经济复苏。⾃2024年10⽉以来,商品房销售⾯积降幅⼤幅收窄,绝对销售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线城市和主要⼆线城市房价跌幅有所减缓。与此同时,2025年1⽉⾄5⽉,中国出⼝(以美元计算)增⻓了6%,超过2023年和2024年的同期⽔平。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的出现和⺠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市场信⼼也得以重振,不仅⺠营企业的积极性有所回升,外国投资者也开始谨慎地重新参与中国市场。 ‐6.0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23‐022023‐032023‐042023‐052023‐062023‐072023‐082023‐092023‐102023‐112023‐122024‐012024‐022024‐032024‐042024‐052024‐062024‐072024‐082024‐092024‐102024‐112024‐122025‐012025‐022025‐032025‐042025‐05图2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同比,% )Broad Fiscal Expenditure GrowthNominal GDP GrowthRetail Sales GrowthFixed Asset Investment Growth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F40研究院 东 亚 研 究 所 《 时 事 评 论 》 | 第 9 3 期 | 2 0 2 5 年 7 ⽉ 1 1 ⽇ E A I C O M M E N T A R Y 当前的宏观经济挑战 从2025年4⽉开始,中国的宏观环境再次遭遇新的冲击。美国于4⽉2⽇宣布的“对等关税”措施加剧了外部不确定性。尽管中国出⼝商通过市场多元化展现了韧性——4⽉⾄5⽉期间对美国的出⼝下降了27.9%,但对其他国家的出⼝增⻓了12.2%,其中对东南亚的出⼝增⻓了18%——然⽽,这只是部分甚⾄暂时的缓冲。 更令⼈担忧的是这⼀不确定性对私营部⻔预期的伤害。未来关税的不确定性抑制了私⼈⽀出和借贷。2025年1⽉⾄5⽉,1不包括政府债券在内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企业中⻓期贷款持续低于上年⽔平,反映出尽管总体GDP强劲,但企业投资却犹豫不决(⻅图4:企业和机构中⻓期贷款)。
中国经济轨迹:解读宏观经济趋势与结构性改革,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99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