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
2025年7月20252| 2025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延续波动与复苏交织的态势,地缘博弈、贸易壁垒、供应链重塑等因素持续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在这种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全球主要零部件企业营收规模遭遇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欧洲、日韩等传统强势市场普遍承压,区域间、企业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面对全球市场的深刻变化,中国零部件企业展现出了强劲韧性与增长潜力。借助内需回暖与出口扩张双轮驱动,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核心领域加快国产替代和全球布局,营收规模和百强企业上榜数量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产业规模与利润增速放缓,头部集聚效应加剧,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能力、品牌建设、技术突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企业出海过程中的本土适应、合规管理、风险应对等挑战日益凸显,未来发展仍需稳中求进,系统提升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与价值创造水平。在此背景下,2025年罗兰贝格与《中国汽车报》再度携手,基于最新百强零部件企业经营数据,系统梳理全球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产业格局演变、技术路线演进、品牌战略变化及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等,助力产业各方在深度变革中把握机遇、共谋未来。引言第一章 全球汽车零部件发展概览第二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态势及趋势第三章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第四章 汽车零部件国际化发展趋势附录一 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附录二 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现状二:企业竞争格局焦灼趋势二:新能源头部集中,智能化百花齐放技术发展趋势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五大考量要素现状一:营收规模负增长趋势一:总体规模及利润总额增速放缓,头部虹吸效应凸显产业格局趋势中国零部件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趋势品牌趋势040612182433050716200507131916目录全球汽车零部件发展概览52025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 | 现状一:营收规模负增长2024年百强企业总营收1为82,456.68亿元,同比下降5.07%,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反映出行业在复杂外部环境和深度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增长压力。全球营收承压背景下,中美企业实现逆势增长。据统计,中国上榜企业2024年营收规模同比增速为9%,且新增上榜企业数为4家,新增企业数分区域位列第一,显著优于全球各地区整体表现。增长来源于刺激内需、出口驱动以及电动智能化趋势下的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企业快速适应新趋势,积极布局。美国上榜企业2024年营收规模同比增速为5%,主要得益于北美汽车供应链回流、本土车企订单稳定等带动效应。日韩及欧洲零部件企业普遍业绩受到冲击,主要源于市场疲软、主要客户新能源转型不及预期、投入无法快速变现等。据统计,韩国上榜企业2024年营收规模下滑最为剧烈,同比跌幅为19%,受LG新能源、三星SDI等动力电池龙头大幅下滑影响显著。日本企业尽管上榜数量微增,但多为传统版块企业,难以抵御结构性需求转移,2024年营收规模同比跌幅为7%。欧洲上榜企业2024年整体营收规模减少2,595亿元,其中德国地区降幅约达10%,欧洲的汽车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01 现状二:企业竞争格局焦灼2024年,全球Top20零部件企业的整体营收规模下滑,仅3家企业实现了增长。据统计,Top20零部件企业营收规模较2023年同比下滑4.3%,显示出了行业在经历疫情后复苏趋缓、成本压力上升及电动化转型加速等背景下的增长瓶颈。尽管如此,麦格纳、康明斯、舍弗勒三家企业逆势增长,同比涨幅分别为1.6%、20.0%、56.5% ,实现了突破。头部零部件企业增长主要受全栈解决方案、新兴业务、区域平衡及成本优化等四大因素驱动。例 如 ,麦 格 纳 通 过 收 购 维 宁 尔 主 动 安 全 业 务(Veoneer Active Safety)等,完善了从硬件(摄像头、雷达等)到软件(算法、域控制器等)的完整生态,提供全栈辅助驾驶模块和系统;康明斯受益于新兴大马力业务增长,尤其是AI发展驱动数据中心的发电机组业务发展,抓住产能扩张和高端机组机会,量利皆升。且通过多燃料平台(HELM™系列)覆盖柴油、天然气、氢气等场景,满足不同客户的低碳转型需求;舍弗勒强化欧洲本地供应商,布局近岸外包(墨西哥)生产电驱系统与底盘部件,并同步通过自研谐波减速器、集成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加强垂直供应链整合、减少外部采购依赖。全球百强企业分地区营收变化1) [2023-2024,亿元]01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报,企业官网;罗兰贝格1) 计算对比对象为2025年上榜的100家企业及其2024年营收与2024年上榜的100家企业及其2023年营收1. 统计2024年-2025年皆上榜的93家全球百强企业6| 2025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态势及趋势72025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 |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及利润总额持续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相关板块表现依旧亮眼,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传统零部件业务在疫情后虽有所反弹,但整体仍处于下行通道,行业分化趋势显著。 趋势一:总体规模及利润总额增速放缓, 头部虹吸效应凸显受宏观经济、价格战以及商用车市场平缓发展等多重影响,零部件企业整体营收增速放缓,但头部企业通过规模与技术优势保持较高盈利增速,虹吸效应日益突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营收规模增长降速,价格战下竞争加剧。2024年,受核心板块价格下跌影响,整体零部件营收增长放缓,同比仅增长2%。其中,乘用车零部件市场呈现增长态势,销量同比上升7.7%,商用车零部件市场则同比下降1.0%。当前,“三电”系统与发动机仍为零部件收入的主要来源,合计占比约60%,但其增长动能较为有限,整体增长放缓。相较之下,电子、轮胎轮毂与底盘板块行业分散、规模有限,但保持超过10%的快速增长,展现出结构性亮点与较强的发展韧性。 02尽管收入增速放缓,头部企业净利润仍同步高速增长19%,显示出了较强的盈利韧性,头部虹吸效应进一步凸显。2024年,零部件行业利润加速向头部企业汇聚,集中度显著提升,其中头部10家企业合计实现了全行业75家企业利润总额的72%。在动力系统领域,新能源与传统发动机板块营收规模相近,但前者的利润水平已达到后者的三倍,展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 0312,64713,55516,66316,9442021202220232024+7%+23%+2%7388211,2171,4492021202220232024+11%+48%+19%5.8%6.1%7.3%8.6%中国百强零部件营业收入1) 中国百强零部件企业净利润及净利率1) 0203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报;罗兰贝格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报;罗兰贝格1) 计算考虑近3年皆上榜且公布供应链营业收入和利润的75家企业,统计其供应链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净利润及利润率1) 计算考虑近3年皆上榜且公布供应链营业收入和利润的75家企业,统计其供应链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净利润及利润率[2021-202
[罗兰贝格]: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73M,页数4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