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级市场(香港)看中国养老产业发展
行业研究报告 2025 年 5 月 12 日请参阅正文后面的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1 / 8分析师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从二级市场(香港)看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老年群体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出生人口为3,016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受此影响,2023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一年增加了1693万;2024年略微放缓至1334万,增长排名第二。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占全国人口的15.6%。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7%,说明中国社会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阶段;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达14.2%,说明中国社会已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1962年至197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人口数量(万)的高峰期,在这14年间,年出生人口均在2000万以上,而1965-1974年出生人口将在2025年开始陆续退休,预计未来十年退休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社会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养老需求持续扩大。养老产业二级市场(香港)指数长期跑赢大盘:过去十年养老指数(香港)价格收益61%,恒生指数价格收益13%,大幅跑赢恒生指数48%,表现优秀。载至2025年5月7日,养老行业总市值约3.16万亿港元,其中医疗保健约1.7万亿港元,金融保险约1.19万亿港元,可选消费约2410亿港元、房地产333亿港元。从行业成份公司数量来看,2016年仅22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而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已有57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从趋势上看,参与的上市公司在不断增多。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象,国家通过政策定调,陆续出台系列政策鼓励银发经济发展。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近三年我国养老政策持续聚焦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及养老金融创新等。关键政策主要包含3方面的内容:1、制度性框架加速成型:2023年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标志着我国首次以清单形式界定政府、市场、家庭的养老责任边界,24类服务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维度,为后续政策细化提供基准线。2、支付端改革持续突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已扩至49个,2024年筹资标准提高至人均GDP的0.3%-0.5%,并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服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目标突破5000万户,税优额度或从当前1.2万元/年向上调整。3、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深化:2024年养老机构国标实施后,全国23%的机构需改造达标,预计释放超200亿元适老化改造市场需求。2025年医养结合政策着重打通医保支付壁垒,试点地区将允许将康复护理费用纳入住院DRG付费体系。行业研究报告2025 年 5 月 12 日行业研究报告 2025 年 5 月 12 日请参阅正文后面的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2 / 8老年群体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出生人口为3,016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受此影响,2023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一年增加了1693万;2024年略微放缓至1334万,增长排名第二。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占全国人口的15.6%。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时,标志着该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时,标志着该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1%时,标志着该国进入超老龄化阶段。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7%,说明中国社会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阶段;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达14.2%,说明中国社会已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图表 1: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万)及比例(%,右)来源:国家统计局,艾德研究部图表 2: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万)及比例(%,右)来源:国家统计局,艾德研究部行业研究报告 2025 年 5 月 12 日请参阅正文后面的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3 / 81962年至197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人口数量(万)的高峰期,在这14年间,年出生人口均在2000万以上,而1965-1974年出生人口将在2025年开始陆续退休,预计未来十年退休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社会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养老需求持续扩大。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中发言表示,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将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人左右,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中国现在和未来要解决的是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问题。由此可见,养老服务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图表 3:1962-1975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人口数量(万)的高峰期,而 1965-1974 年出生人口将在 2025 年开始逐步退休,预计未来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来源:国家统计局,艾德研究部养老产业二级市场(香港)指数长期跑赢大盘过去十年养老指数(香港)价格收益61%,恒生指数价格收益13%,大幅跑赢恒生指数48%,表现优秀。从行业市值权重的变迁来看,整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金融保险由2016年占比70.6%下降至37.6%;医疗保健由2016年市值占比29.4%上升至53.7%;以旅游住宿购物组成的可选消费逐渐占据一席之地,自2018年占比1.1%上升2025年的7.6%;房地产占比由2018年的0.2%上升至2025年的1.1%。载至2025年5月7日,养老行业总市值约3.16万亿港元,其中医疗保健约1.7万亿港元,金融保险约1.19万亿港元,可选消费约2410亿港元、房地产333亿港元。行业研究报告 2025 年 5 月 12 日请参阅正文后面的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4 / 8图表 4:过去十年养老指数(香港)价格收益 61%,大幅跑赢恒生指数 48%来源:Wind,艾德研究部(时间范围:2016/5/9至2025/5/7)图表 5:养老行业按市值计以医疗保健及金融保险为主,呈现多元化趋势来源:Wind,艾德研究部从行业成份公司数量来看,2016年仅22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而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已有57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从趋势上看,参与的上市公司在不断增多。行业研究报告 2025 年 5 月 12 日请参阅正文后面的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5 / 8图表 6:更多的上市公司进入养老行业,截至 2025 年 5 月共有 57 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发展来源:Wind,艾德研究部在港股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中较为纯粹从事养老相关业务的公司仅有一家--北京健康(2389.HK)。该公司通过采用「连锁经营、医养结合」的模式进行养老院的投资、营运,深入布局经济实力强和市场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并逐步辐射全中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公司已在国内建立了强大竞争优势的「北康养老」养老服务品牌,拥有丰富的医养投资和营运经验;现时经营管理六家养老机构共1243张床位,2024年期末入住率达到72%,经营现金流稳定。但由于市值较
[艾德证券期货]:从二级市场(香港)看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3M,页数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