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报告-中国人民大学
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2025年1月专家委员会主任刘越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专家委员王建冬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郭明军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算力经济处处长卢小宾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杜小勇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院长、信息学院教授、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开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三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许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周文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宏伟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宇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副总编辑、区域和智库中心主编研究团队学术领队任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文泓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中国与数据事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为久姚艾昕文利君黄诗珺吴一凡巩一瑾于欣萍章代宇杨璐羽李灵露陈喆周群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2024)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数据要素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为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培育数字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我国正以政府为引领,全面动员社会与市场的力量,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进程。为响应和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国家战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于 2023 年发起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研究项目,旨在全面反映各地政府在引导和规范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方面的能力和成效,为数字中国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该指数在“数据二十条”发布一周年之际进行了首次发布,获得了来自政府、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年度研究团队立足基础环境、保障支撑、执行推进三大维度,从指标测量、计分方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对全国各地数据要素市场最新实践进行持续跟踪,形成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2024)研究报告》。以下从综合排名、区域特征、指标进展和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对本年度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介绍。一、综合排名根据对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的综合评价结果,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探索,在数字产业发展、数据要素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易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在推进中体现出不同的路径、重点、模式和成效,整体上呈现出三大梯队分布。图 1 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的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福建、贵州、安徽、四川。以上 10 个地区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表现出色,大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探索,在保障支撑、重点举措、阶段性成效等方面表现突出,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第二梯队包括湖北、重庆、广西、天津、湖南、河南、海南、山西、辽宁、江西。以上 10 个地区逐步提升保障支撑力度,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这些地区正努力缩小与第一梯队地区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基础环境建设、执行推进方面蓄势发力。这些地区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第三梯队的地区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尚显不足。这些地区基础相对薄弱,支持力度有限,推进力度不足,相关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稳步推进,这些地区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部分地区已经积极发掘区域优势,加快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深化与头部地区的协作,合作设立数据交易所等,显示出一定的发展潜力。二、区域特征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通过以省为界,沿“胡焕庸线”将全国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可以发现两部分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上的显著差异。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地区均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各地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的推进有待更强的改革力度和政策支持,以深化与中东部地区的数字化协同发展。图 2 东部地区表现东部地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突出,整体推进扎实全面。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地区进一步巩固优势,持续引领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多地持续开展前瞻性和示范性的创新探索,显示出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图 3 中部地区表现中部地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虽不及东部地区,但发展势头良好,整体稳步提升。各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重点地区竞相发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图 4 西部地区表现西部地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其中贵州和四川持续引领区域发展,而大部分地区的整体推进力仍有待加强,包括完善基础环境、执行重点举措等。图 5 东北地区表现东北地区在各维度上的整体表现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的探索,包括持续完善基础环境、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瞄准重点方向提升执行推进力等。三、指标进展(一)基础环境在基础环境方面,东部省市优势显著,西部“东数西算”节点省份潜力明显。根据评价结果,基础环境推进的平均得分为 9.96 分(50%,即百分制得分为 50 分,下文百分比同),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位列基础环境推进力前十。图 6 基础环境前 20 名在产业环境发展方面,当前全国各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发掘地区优势,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2023 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达 1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 32.7 万亿元,利润总额 2.6 万亿。在产业政策扶持下,各地涌现出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企业,目前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 260 余家,体现了数字经济的强大发展活力,为各地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二)保障支撑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顶层设计,完善数据要素政策与标准体系、技术支撑、组织建设,保障支撑初步成型。根 据 评 价 结 果 , 保 障 支 撑 推 进 的 平 均 得 分 为 30.62 分(61.3%)。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安徽、四川、湖北、陕西位列保障支撑推进力前十。图 7 保障支撑前 20 名在政策标准方面,政策体系构建更具系统性与指导性,25 个省份发布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工作的上位性条例文件,24 个省份建立起包含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三类文件的数据要素政策体系。政策内容的考量更具全面性与均衡性,17 个省份在政策内容中对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权益保障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相关标准制定具有高覆盖度与区域引领性,全国累计出台相关标准 900 余项,其中出台标准数量超过 30 项的省份共 19 个。14 个省份全面覆盖数据管理、质量评估、分级分类、共享、开放五个内容维度。在技术支撑方面,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 230EFLOPS,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规模高速增长。各地着力建设新型数据中心与智能计算中心,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数字技术发展高度活跃,先进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全国数据相关专利数量超 54 万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 195.3
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96M,页数1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