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林子雨 副教授厦门大学DeepSeek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大模型科普文章厦门大学大数据教学团队作品 2025年2月9日厦门大学大数据教学团队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的重要贡献者团队负责人:林子雨 副教授年轻力量:核心成员全部46周岁以下结构合理:教学型、科研型、实验工程师专注专业:从2013年至今,11年专注于大数据教学团队特点:眼光前瞻、紧跟技术、创新实干、执行力强影响力高:多项指标在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领域领先•教材数量•教材占有率•MOOC课程学习人数•师资培养•教学研讨会•教学网站访问量•在线讲座观看人数•……团队负责人林子雨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以第一作者编著出版15本大数据系列教材被国内1000余所高校采用荣获“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个人排名第一)”入选“2021年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独立主讲)2020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独立主讲)2021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独立主讲)入选“2023年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典型案例”个人主页:https://dblab.xmu.edu.cn/post/linziyu/本PPT节选自林子雨编著《数字素养通识教程》林子雨 编著《数字素养通识教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通识教育》人民邮电出版社,2025年1月ISBN:978-7-115-65946-0 定价:59.8元面向大一新生的全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材教材官网:https://dblab.xmu.edu.cn/post/digital-literacy/教材官网提供讲义PPT、MOOC视频、案例视频、上机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案例、开学第一课讲座PPT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扫一扫访问教材官网《数字素养通识教程》林子雨编著《数字素养通识教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通识教育》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65946-0 2025年1月第1版,定价:59.8元 教材官网:https://dblab.xmu.edu.cn/post/digital-literacy/15年计算机教学生涯感悟升华,15本计算机畅销教材知识凝练数字时代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材,重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知识体系深刻变革传统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数据思维和AI思维到B站观看林子雨主讲《数字素养通识教程》MOOC视频(1359分钟)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Pf8YZE6M/《数字素养通识教程》引言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大模型如同一颗璀璨新星,强势崛起并迅速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如今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大模型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它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更是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本报告《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将深入剖析大模型的核心概念、原理特点以及丰富多元的应用实践案例,旨在让大家全面了解大模型这一前沿技术,明晰其在当下及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共同探索如何借助大模型的力量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迈向新的高度。目录1.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2. 人工智能思维3. 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前沿4. AIGC应用与实践1.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1.1 图灵测试1.2 人工智能的诞生1.3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1.4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五个阶段1.1 图灵测试1950年,“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Alan M. Turing)发表了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这篇论文被誉为人工智能科学的开山之作。在论文的开篇,图灵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激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同时也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雏形在这篇论文中,图灵提出了鉴别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这就是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的“图灵测试”。如图所示,其基本思想是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离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被测试者机器让平均每个测试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1.2 人工智能的诞生人工智能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刚刚起步,人们开始尝试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备更高级的功能1956年8月,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汇聚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共同探讨和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这次会议的主题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场景展开。与会者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他们共同认识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变革和进步1.2 人工智能的诞生在这次会议上,“人工智能”这个词汇被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与会者们不仅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因此,达特茅斯会议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开端”,1956年也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这次会议不仅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1.3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从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至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6个阶段1.4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5个阶段2. 人工智能思维2. 人工智能思维了解每个人都应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运行模式区分具备区分人的能力和机器的能力协作拥有和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懂得如何运用人工智能3.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前沿3.1 大模型的概念3.2 大模型的发展历程3.3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关系3.4 大模型产品3.5 大模型原理3.6 大模型特点3.7 大模型分类3.8 大模型应用领域(在各个行业的应用)3.9 大模型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3.10 本地部署大模型3.11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3.1 大模型的概念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具有海量参数、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处理和生成多种类型数据的人工智能模型通常说的大模型的“大”的特点体现在:参数数量庞大、训练数据量大、计算资源需求高2020年,OpenAI公司推出了GPT-3,模型参数规模达到了1750亿,2023年3月发布的GPT-4的参数规模是GPT-3的10倍以上,达到1.8万亿,2021年11月阿里推出的M6 模型的参数量达10万亿3.1 大模型的概念大模型的设计和训练旨在提供更强大、更准确的模型性能,以应对更复杂、更庞大的数据集或任务。大模型通常能够学习到更细微的模式和规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模型具有更强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意和语境。这使得它们能够产生更准确、更连贯的回答上下文理解能力大模型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并利用学
[厦大团队]: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74M,页数14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