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新世纪评级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1 交通基础设施 稳定 2024 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5 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 张佳 林贇婧 摘要 2024 年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下滑态势,但仍高位运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2025 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仍有较强的投资动力并为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筑基;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可获得多渠道融资方式支持,但也需关注到资本密集特征下,投资和融资压力具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周期性较弱但盈利性也偏弱,对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有一定依赖;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省际间交通基建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协调管理带来明显的区域专营性和垄断属性,同时也带来区域间基建资源效益的释放等存在较明显的分化与差异。 (1) (收费公路)国内收费公路网络不断完善,特许经营和收费特性支持行业运行呈现出相对透明/较稳定充沛的收入和现金流等业务特征。考虑到收费公路需求端增速放缓、新通车路产投资回报期拉长和造价成本居高等因素,行业面临收入增长趋缓、盈利空间收窄和边际效益递减压力;区域经济及客货运输需求增长的渐进性与收费公路建设融资到期的集中性之间矛盾突出,全行业还本付息持续承压,行业收支持续高位失衡。考虑到公路行业“压舱石”重要性、收费公路供需关系的持续性,中长期内仍将支持和保障行业稳健运行。 (2) (港口)2024 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港口货物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新世纪评级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2 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并表现出外贸吞吐量增幅高于内贸的态势;我国港口作业货种结构多元,很大程度上平滑了单货种所处行业形势变化对吞吐量表现的影响。我国水运建设投资持续扩大,且内河建设投资规模在平陆运河等项目开工带动下增幅明显高于沿海建设投资。总体来看,港口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地位仍稳固,基本面保持稳定。 (3) (机场)经多年大规模建设,我国民航机场基本形成体系化布局,远期规划下仍有较大资本支出预期。2023 年民航行业需求释放,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较快恢复,2024 年以来呈常态化增长态势。2020-2022 年行业亏损巨大,2023-2024 年机场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减损但尚未扭亏,2025 年行业盈利前景仍需关注吞吐量结构性增长和成本费用控制水平。 政策层面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布局、建设规划、功能定位、收费机制、投融资体制和亏损补贴机制等需遵照国家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行业对政策及细则变化的敏感度较高,行业内企业面临政策管控要求较高,此类政策监管与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业收入来源的相对稳定性、现金流的相对充沛。与此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企业依托其承担的区域内相关重要职责,也较容易得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2024年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召开“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会,预计“十五五”时期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进程将呈现出新局面,大部分区域已经或即将迈入存量设施维护和更新为主的时期,且交通基建与运输场景也将与新一轮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变革相融合互进,从行业升级到跨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整体将发挥更有质量的效益作用和社会责任。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新世纪评级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3 从样本企业财务表现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重资产投入和高负债运营属性,带来行业偏高的财务杠杆和流动性相关偿债指标的相对偏弱处境;但行业债务以中长期为主,且融资渠道畅通,短期偿债压力整体可控。2025 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维持一定规模和力度,行业债务融资需求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内已发债企业看,行业内企业整体信用质量高。2024 年前三季度,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公开发行债券的主体共 122 家,其中 AAA 级主体 93 家,AA+级主体 24 家,AA 级主体 5 家。2024 年前三季度,行业内有 3 家发行人获得主体级别调升。 展望 2025 年度,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经济持续调整、深化改革与优化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行业运行总体上有望获得更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并表现平稳。 (1) (收费公路)2025 年,考虑到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基础之上,预计我国收费公路下游运输需求和行业现金流仍将保持规模优势,基于规划安排和融资模式,行业仍将维持高负债高投资运行态势,需持续关注债务循环压力、利息偿付安排及公路项目资金配置与投融资安排。纵观行业发展趋势,我国收费公路行业仍可凭借主业现金流及外部支持而保持较高的信用质量;但随着新建路产(往往是投入成本高且产出能力偏低的路产)的投运,部分中西部区域的收费公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或将进一步增大。中长期看,我国收费公路行业通行费对到期债务本息的覆盖能力总体上将持续承压,不同区域还本付息质量、收支平衡能力及发债主体信用质量的分化趋势将进一步显现。 (2) (港口)2025 年,预计我国港口生产总体平稳并仍呈低速增长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新世纪评级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4 态势,行业盈利空间因折旧、人工等成本上升继续承压;在较大的经营压力下,同时为响应国家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拓展服务网络,我国港口的跨省/直辖市港口合作预计将继续加快加强。港口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地位稳固,港口的资源稀缺性使其仍能获得较好的政府支持,港口行业信用品质较好,基本面仍保持稳定。 (3) (机场)2025 年,预计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将保持较大规模投入,并有望发挥行业债务融资空间相对较大的优势,成为基建投资助推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发力领域。经营预期上,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回归自然增长,其中国际枢纽类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恢复将继续加快;行业收入预期保持增长,机场企业经营现金流呈净流入状态,但依旧面临一定的经营亏损压力。总体看,较稳定的客运需求、主业较强的现金流以及持续的外部支持等,仍可有效支撑我国民航机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新世纪评级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 2025 年度信用展望 5 一、 运行状况 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路(港口与航道等)、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在不同应用场景内提供差异化服务,构筑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多由国家/省市等批复全国性/区域性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政策属性较明显;规划设计确定后,行业上游主要为基础设施工程材料(钢铁、水泥、沥青等)和工程机械等
[新世纪评级]: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69M,页数8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