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疾病行业系列报告(一):银屑病,结构性错位修复,看好IL抑制剂成长潜力

银屑病:结构性错位修复,看好IL抑制剂成长潜力——自身免疫疾病行业系列报告(一)证券分析师:盛丽华(S0210523020001)研究助理:徐智敏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医药生物医药生物强于大市(维持评级)2024年7月4日➢ 国内结构性错位正在修复,银屑病用药庞大需求(近百亿市场)亟待释放。我们认为早期国内自免市场成长较缓来自于:1)可及性低:疗效好的药物(如阿达木单抗)定价昂贵,患者负担大;2)供给水平弱:国内药企水平相对滞后,而MNC由海外贡献主要销售,国内市场的认知培育并非重点,因此形成了用药市场的供需结构性错位。随着进入医保后“ 以价换量”自免品种销售额飙升,同时催化了国内自免靶向药物的快速布局,结构性错位被修复,有望释放巨大市场潜力。国内银屑病人群约680万人,据沙利文国内银屑病用药市场2022年为14.4亿美元,2030年有望达到99.4亿美元,市场将进入提速高增阶段。➢ 行业潜力催生供给端升级,看好生物制剂渗透率高增。生物制剂的临床获益(有望完全清除+安全性好)得到充分验证与认可,在诊疗指南中治疗时机前置。我们看好生物制剂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成为医生与患者的首选方案,随着患者可及性与供给侧改善,有望快速增长并持续提高渗透率(据我们测算,IL抑制剂目前渗透率仅为6%(以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为基数)。➢ 格局:IL抑制剂疗效优于TNF-α,且早期使用获益更明显,看好渗透率高增,成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首选。 国内上市品种数: TNF-α(13),IL-17(3),IL-23(2)/进入Ⅰ期及以上的在研品种数:IL-17(16),IL-23(7)。 TNF-α:银屑病疗效次于IL类抑制剂,且抗TNF-α药物也可能诱发和/或加重银屑病皮损,因此预计市场份额将被IL类抑制剂反超。国内竞争激烈,TNF-α抑制剂已上市达13家。 IL抑制剂:靶向 IL-23/Th17 细胞轴,主要为两类药物:IL-17和IL-23,疗效好、稳定且安全性>TNF-α>小分子,早期使用患者获益明显。IL-17见效快(12周PASI应答率高),IL-23长期稳定(52周PASI应答率更高)。 小分子靶向药:已上市药物疗效逊色于生物制剂,安全性问题是市占率提升的桎梏。TYK2安全性大幅改善,有望打开口服制剂管理的巨大空间。➢ 相关标的:IL抑制剂市场格局尚佳,在研竞争激烈。看好国内进度领先企业率先上市,掌握先发优势快速放量形成壁垒。 看好进度领先企业率先上市,掌握先发优势快速放量形成壁垒。建议关注已进入NDA申报阶段药品:智翔金泰( IL-17A抑制剂:GR1501 )、恒瑞医药( IL-17A抑制剂: SHR-1314 );康方生物( IL-23 p40抑制剂:AK101 ) IL-17A/F抑制剂,潜在的BIC单品:比美吉珠单抗(bimekizumab)多项头对头三期临床证明靶点优越性。丽珠集团:同靶点药物LZM012疗效优异,已进入三期临床且为头对头试验(vs司库奇尤单抗)➢风险提示:上市产品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风险、竞争风险。2◼总览:结构性错位正修复,银屑病用药庞大需求亟待释放◼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诊疗指南◼发病机制复杂,核心聚焦在IL-23/IL-17轴◼诊疗指南:靶向疗法作用获认可,为中重度患者一线疗法◼回顾:2018-2023年用药市场增长快速,生物制剂占比提升显著◼行业潜力催生供给端升级,看好IL类制剂渗透率高增◼TNF-α靶点◼IL类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投资建议◼风险提示目录34➢ 国内自免药物市场与相应的医疗需求存在的结构性错位正在快速修复,纳入医保是重要契机。 供给侧:国内外创新存在差距,早期自免药物由少数进口品牌主导。 患者可及性:早期MNC的自免药物定价昂贵且本身自免并非致命性疾病,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患者负担过大;同时由于回报有限,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MNC并未展开广泛的医生、患者教育,导致认知缺失。。◆纳入医保“以价换量”,销售额飙升。市场潜力释放,引导国内供给端的自免研发数目快速提升。中国用于主要炎症性皮肤疾病*的生物药物的IND批准数量由2017年的零项增加至2022年的22项。4图表:修美乐中国销售情况(2019年11月纳入医保)图表:司库奇尤单抗国内市场规模(2021年纳入医保目录)数据来源:PDB,动脉网,华福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灼识咨询,华福证券研究所0%50%100%150%200%250%3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5201820192020样本医院销售额(万元)407841890130817525659642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0202120222023Q1-2等级医院(百万元)零售市场(百万元)图表:2018-2030年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荃信生物招股书,华福证券研究所5➢ 中国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人数总体保持稳定,预计 2023/2030年达到 606.2/616.8 万人。其中约60%的患者患有中重度银屑病。银屑病的国内患者基数最大且症状更为显性,能够极大弥合患者认知教育的阻力,其治疗药物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的银屑病药物市场由2018年的6.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14.4亿美元,CAGR为24.2%。据沙利文估计,2025年将达至32.5亿美元,2022年至2025年的CAGR为31.4%,并将于2030年进一步增至99.4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CAGR为25.0%。50%50%100%150%200%2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生物制剂(百万美元)小分子药物(百万美元)生物制剂yoy小分子药物yoy◼总览:结构性错位正修复,银屑病用药庞大需求亟待释放◼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诊疗指南◼发病机制复杂,核心聚焦在IL-23/IL-17轴◼诊疗指南:靶向疗法作用获认可,为中重度患者一线疗法◼回顾:2018-2023年用药市场增长快速,生物制剂占比提升显著◼行业潜力催生供给端升级,看好IL类制剂渗透率高增◼TNF-α靶点◼IL类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投资建议◼风险提示目录67➢ 银屑病病因尚不明确,是由复杂的、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多因素的炎症反应组成。据诊疗指南,遗传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相关的免疫通路是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 遗传因素:银屑病患者31.26%有家族史,一级亲属 和 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 67.04% 和 46.59% 。父母一方患银屑病时,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20%;父母双方患银屑病时,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 6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诱发、复发或加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感染、精神紧张、抽烟、酗酒、某些药物反应 免疫因素: T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角质形成细 胞等多种细胞,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7-08
华福证券
39页
4.13M
收藏
分享

[华福证券]:自身免疫疾病行业系列报告(一):银屑病,结构性错位修复,看好IL抑制剂成长潜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13M,页数3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表 11 4 家跨境电商 A 股公司主要经营指标(2019-2023 年)
综合
2024-07-08
来源:商业贸易行业专题报告:美护和跨境电商延续成长,高分红资产突显确定性
查看原文
表 8 8 家超市业态 A 股公司主要经营指标(1Q2021-1Q2024)
综合
2024-07-08
来源:商业贸易行业专题报告:美护和跨境电商延续成长,高分红资产突显确定性
查看原文
表 7 36 家百货&综合业态 A 股公司主要经营指标(1Q2021-1Q2024)
综合
2024-07-08
来源:商业贸易行业专题报告:美护和跨境电商延续成长,高分红资产突显确定性
查看原文
表 6 10 家化妆品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分季度)
综合
2024-07-08
来源:商业贸易行业专题报告:美护和跨境电商延续成长,高分红资产突显确定性
查看原文
表 5 10 家化妆品企业主要经营指标
综合
2024-07-08
来源:商业贸易行业专题报告:美护和跨境电商延续成长,高分红资产突显确定性
查看原文
图 9 各国美妆销售额增速及市场份额对比(2023 年)
综合
2024-07-08
来源:商业贸易行业专题报告:美护和跨境电商延续成长,高分红资产突显确定性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