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戴德梁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中 国 储 能 ( 含 动 力 电 池 )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白 皮 书 1中国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储 能 是 实 现 双 碳 必 由 之 路2024 年 4 月CUSHMWAKE陶汝鸿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自古以来,人类文明每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进步,都是由能源利用方式革命所推动的。受全球气候变暖、化石能源日近枯竭等影响,现阶段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向低碳化转型,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正在大规模爆发。而储能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重要引擎。随着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储能产业激励措施,扫除市场发展障碍。我国近年来也加速出台相关储能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加之动力电池产业生态的强劲带动,促使储能产业进入市场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城市崛起的“财富密码”,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新能源大赛道上,光伏、新能汽车、动力电池三大领域格局似乎已有定数,而储能产业尚处于爆发初期,对于一些二三线城市,是一个快速超车不容错过的机会。面对万亿蓝海市场的储能产业,各地相关产业基础条件有较大差异,需要在技术路线和产业链环节上找准切入点、发力点,构建系统化的发展规划和招商策略。 戴德梁行基于多年的产业顾问经验,联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发布本报告,对中国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产业趋势、集群发展经验和要素进行梳理和探讨,供社会各界同仁参考。2 戴 德 梁 行序 言MAN &EFIELD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同后疫情时代交织叠加,国际安全形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而中国经济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其中储能产业一枝独秀,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海内外储能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市场表现超出预期。大规模投资扩产计划纷至沓来,产业发展朝气蓬勃,一批批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总体来看,新型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正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正成为全球储能产业的领导者。技术路线呈百花齐放态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电池、长时储能等技术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固态电池、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取得突破,发展态势健康稳健。中国锂电行业产能规划将于2025年达到4000GWh,市场拓展与盈利模式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与资本环境,储能行业贸易风险与金融风险并存。美国发布《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RA2022)以及欧盟《新电池法》的出台,对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设置了严格的排斥性条款,给我国锂电池出海到欧盟市场带来了极大挑战。中 国 储 能 ( 含 动 力 电 池 )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白 皮 书 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而我国发展资源集约、产业链于一体的新生态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在对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戴德梁行正式发布《中国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对储能行业作总体性描述,希望将当前储能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状态详尽地呈现给从业者,尽可能为行业提供更深入的剖析和前瞻性的思考,促进我国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开拓创新,推动我国储能行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共同推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王建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1P5-9新能源概念界定及发展背景3P17-29储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机遇5P40-53中国典型产业集群案例研究2P10-16储能产业基本概况4P30-39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机遇6P54-57中国储能产业集群发展建议与展望CONTENTS4 戴 德 梁 行新能源概念界定及发展背景01中 国 储 能 ( 含 动 力 电 池 )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白 皮 书 51.1 研究背景1.2 新能源产业战略意义1.3 新能源产业全景图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新能源(New Energy),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一次能源和通过一次清洁能源转化或加工形成的电力、氢能等二次能源。通常与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常规能源区别开,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新能源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涵。从新能源的发展历程看,水电是第一代被广泛探索及应用的新能源,而目前大规模的水力发电已被看成是常规能源。核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作为电力生产和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新能源,而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部分国家的大规模发展,不少国家已将其列为常规能源,我国关于核能是否为新能源暂无明确界定,当前新能源概念中的核能,一般指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有望成为 21 世纪后可实现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技术。图 2:主流新能源技术发展历程核能:技术水平不断迭代优化的新能源ο 1950s-60s:第一代核电技术,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将核能向能源、工业等领域拓展,证明了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ο 1960s-90s:第二代核电技术,实现了商业化、标准化,证明了核电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ο 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三代核电技术,开发出更高安全性、更高功率的新一代先进核电厂。ο 20世纪末至今:第四代核电技术,一般指待开发的先进核电技术,主要特征是拥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水电:第一代被广泛探索及应用的新能源ο 1880s:水电站在美、英、法等国诞生,此后,水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ο 20世纪:20世纪初中国大陆引进水电技术。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水电建设开始走向平稳发展,中国、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开始了水电建设的高潮。风电:21世纪初大规模产业化的新能源ο 19世纪末:大型风电机组诞生,美国、丹麦、荷兰、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等国率先投入风力发电的研究与应用。ο 21世纪初,全球风电装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欧洲国家陆续开拓海上风电市场,中国风电也陆续进入产业化探索、大规模发展及调整阶段。光伏:当前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技术ο 日本、美国于20世纪末布局太阳能发电,21世纪初完成技术突破,全球光伏发电进入快速扩张阶段。ο 中国经历一系列政策扶持、市场洗牌,已成为世界主要光伏装机市场之一。氢能:步入市场培育阶段的下一代终极能源占全球GDP44%的2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国家级氢能战略1,当前正步入市场培育阶段,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速多元化场景示范应用,未来20-30年将为黄金发展期。1.1.1 新能源概念1.1 研究背景1.1 研究背景1.1 研究背景6 戴 德 梁 行1.1.2 新能源发展历程图 1:当前新能源概念示意图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
2024中国储能(含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戴德梁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15M,页数5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