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机制复杂性及其影响
第34卷第6期2023年12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ongji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4No.6Dec.2023 收稿日期:2023 08 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博弈的中国主张与话语权研究”(20&ZD204)。 作者简介: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机制复杂性及其影响郎 平1,2,陈琪琪1(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北京 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技术发展创新推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耦合,国际治理进程进入深水区。网络空间机制复杂性特征明显,各类行为体的互动塑造了制度间的合作或冲突关系,并从主体、权力和机制三个维度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及其未来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从主体维度看,机制复杂性为非国家行为体参与治理提供更多机会,但限于地缘政治影响,其参与空间仍受限制,提出的倡议规范要得到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接纳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从而导致整体治理效能不足;从权力维度看,新兴国家在借助更多的机制选择获取与自身实力相配的权力时,通常导向包容性机制的建设,而大国在建立主导机制或利用“战略不一致”以巩固霸权的过程中往往建立排他性机制,导致达成统一治理方案的难度加大;从机制维度看,机制堆叠和机制“巴尔干化”为相关方参与治理提供更多选择,但也会导致资源分散,加剧规则间冲突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影响治理的有效性。在机制复杂性作为网络空间的常态化特征并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国际社会各方应加强合作以求共识,兼顾多方利益诉求,协调不同的治理机制,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朝着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迈进。关键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机制复杂性;非国家行为体;大国博弈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3060(2023)06 0047 13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全球层面迅速普及,与传统政治、经济生活等各领域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动其治理内容由技术层面逐渐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国际治理体系。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融合发展,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耦合,特别是世界之变加速演进,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大国竞争聚焦于网络空间,利益分歧难以弥合,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也进入了深水区。一方面,联合国框架下的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和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在构建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仍有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国对于关键数字资源以及数字规则制定主导权的争夺也愈发激烈,一些国家谋求建立由本国主导的数字生态体系,诸如TTC、IPEF等新的治理机制不断出现。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来到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其未来走向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也沿袭和承载了全球治理的机制复杂性特征。2014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了网络空间治理的机制复合体理论,此后十年来,随着网络空间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大国竞争加剧的国际背景下,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机制的复杂性持续深化:同类议题下,各类行为体推动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国际机制,机制密度的增加以及多元行为体的互动不可避免地对治理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的机制复杂性理论,提出网络空间机制复杂性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机制复杂性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影响路径,这对我们理解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的未来走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已有研究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国际背景下,网络空间在战略重要性提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险挑战,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愈发引起学界重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从安全与稳定的视角出发,分析网络空间安全困境的成因。鲁传颖从技术层面的网络技术开放性和匿名性带来的溯源难题、商业层面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军民两用性以及政治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角度分析网络安全困境,并对不同议题的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① 刘杨钺认为,技术发展轨迹的不确定性及其导致的结果,使得网络冲突日益频繁且现实破坏性增大,网络攻击手段复杂扩散且暴力受控程度弱化,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缺少共识以至于难以实现集体安全治理。② 江天骄认为,网络空间处于“脆弱稳定”状态,而大国利用公共产品的机会主义行径是网络空间面临失序的主要根源。③ 斯特凡娜·塔亚(StéphaneTaillat)指出,技术的匿名性加大了溯源难度,为网络攻击提供可乘之机,而网络攻击可能引发的不利后果需要行为者审慎考虑采取此类行动。④ 安德烈·巴里尼亚(AndréBarrinha)和托马斯·雷诺(ThomasRenard)表示,在后自由主义秩序中,网络空间在权力、价值观和制度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呈现出碎片化和无序化的特征,需要运用传统的外交技能来防止冲突并促进稳定。⑤ 此类研究关注了网络空间安全与稳定面临的困境并进行溯源,但聚焦的议题过于单一,缺少对网络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分析。第二,从行为体互动的视角出发,分析行为体的竞合关系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演进的影响。蔡翠红认为,在国家、市场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网络空间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分歧导致了行为体的阵营化,网络空间治理从“自治论”向“巴尔干化论”演进,有效的治理模式将是能够平衡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⑥ 郎平从中美、美俄、中俄以及中欧这四对双边关系来探讨其在网络空间的竞合态势,指出大国之间利益和权力的博弈将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带来更大的挑战。⑦ 李艳聚焦中美两国关系,指出中美现实空间结构性矛盾在网络空间映射,带来网络空间“碎片化”风险加大、治理“源动力”不足以及“制度鸿沟”难以有效弥补等治理困境。⑧ 蔡翠红和王天禅同样认为,网络空间中中美俄等国家关系不断受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威胁和新兴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国博弈和对抗愈发激烈,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带来挑战。⑨ 德格特列夫(DenisDegterev)等考察了中美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制定角色上的竞争,认为中美基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原则建立各自的网络,导致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形成了新的两极。 此类研究将动态的行为体关系视为自变量,且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互动对治理产生的影响,对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视不足。第三,从治理机制的视角出发,根据网络空间的不同议题领域分析相应的治理机制。约瑟夫·奈(JosephNye)构建了以深度、宽度、组合体和履约度为核心的机制复合体理论,对网络空间域名解析服务、犯罪、战争、间谍等不同治理议题进行分析,指明网络空间治理由多种机制组成,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太可能会出现单一的整体性机制。 鲁传颖以网络空间治理议题的性质、行为体特征及其所处的社8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鲁传颖:《网络空间安全困境及治理机制构建》,《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11期,第49 55页。刘杨钺:《技术变革与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机制复杂性及其影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4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