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繁花之下:90年代经济转型的阵痛与启示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2024.01.14 繁花之下:90 年代经济转型的阵痛与启示 ——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230114) [Table_Guide] 本报告导读:90 年代体制改革促进了“新动能”非国有经济的繁荣,但也导致了 90年代末期的转型阵痛:传统动能快速出清带来失业高企,新动能投资过热遭遇产能过剩。对当前的启示是:新动能体量尚小难以对冲传统动能的回落常造成转型阵痛,当前遍地开花的新动能可能会在价格战中进行过剩产能的出清和市场份额的快速集中。 摘要: [Table_Summary] 本周聚焦:90 年代经济转型的阵痛与启示 1)90 年代举国之力构建新型体制,推动新老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快速崛起。但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出现转型阵痛,对当今具有启示意义。 2)阵痛一:经济快速转型使得 90 年代部分生产力落后的国企快速出清,而当时私营企业体量尚小,难以吸收足够的就业,一度出现就业人口的迅速降低。 3)阵痛二:对作为新动能的私营经济的过度投资,在受到外需不振和内需内卷的影响后,导致私营经济出现压价去库存的市场化出清现象,表现为低通胀和低投资。 4)启示一:当前的新兴产业作为新动能,单位增加值拉动的经济产出高于传统动能地产;但体量尚小,对经济的实际影响不及地产。为稳定经济和就业,应当坚持“先立后破”的转型原则。 5)启示二:新兴产业经历前期高速的投资后形成了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后续可能像上世纪 90 年代的家电行业一样进入价格战和市场份额快速集中的市场化出清的过程。 国内经济:上游价格回落,美元汇率上升 上游:原油价格回落,焦炭与阴极铜价格下降,铁矿库存量上升。 中游:螺纹钢与水泥价格持续下行,动力煤价格稳定。 下游:100 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大幅下降,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下降。 通胀:猪肉与南华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蔬菜价格回落。 金融:国债利率与上周持平,期限利差回升,短期利率下降,信用利差基本保持平稳,美元汇率上升。 三大需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漂阔浆中纸指数持稳;建材现价、玻璃期货结算价与庞源指数回落;CBCFI、CCBFI 综合指数下降,CCFI、CICFI 综合指数上升。 产业链:农产品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多数呈现下降趋势;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多数呈现下降或持平趋势,黑色产品价格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多数有色产品价格下降;汽车生产端景气度稍有回落,电子产业链景气度有所回升。 下周关注:中国将公布 12 月经济数据和商品房销售数据。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不一定适用当下。 [Table_Author] 报告作者 董琦(分析师) 021-38674711 dongqi020832@gtjas.com 证书编号 S0880520110001 刘姜枫(研究助理) 021-38031032 liujiangfeng028686@gtjas.com 证书编号 S0880123070128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油价展望:底部夯实,等待合力 2024.01.07 劳动力市场短期走强背后的隐忧 2024.01.07 地产企稳,基建回升 2024.01.05 美联储从加息到降息期间资产价格走势 2024.01.02 美国 2024 年大选观战指南 2023.12.24 宏观周报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周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30 目 录 1. 本周聚焦:90 年代经济转型阵痛期的经验与启示 ........................... 3 1.1 体制改革培育“新动能”,经济转型“破立并举” ..................................3 1.2 90 年代的转型阵痛:高失业、低通胀、去产能 .................................4 1.3 90 年代转型经验对当前有何启示 .........................................................8 2. 国内经济:上游价格回落,美元汇率上升 ....................................... 10 3. 下周关注 ................................................................................................... 13 4. 附录 ............................................................................................................ 15 5. 风险提示 ................................................................................................... 29 宏观周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30 1. 本周聚焦:90 年代经济转型阵痛期的经验与启示 上世纪 90 年代大量体制改革落地促进经济转型,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微观主体投资热情高涨,也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繁花之下,亦有荆棘,90 年代后期遭遇了转型阵痛,对当今的经济转型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1.1 体制改革培育“新动能”,经济转型“破立并举” 体制改革培育“新动能”——非公有制经济。1992 年南方谈话后“改革”与“开放”同步推进:一方面,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改革措施不断落地,初步建立起以市场调控为主的经济运行体制,民间资本登上舞台;另一方面,实施“引进来”的战略,积极引入外国资本。民间资本与外国资本的活跃,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开始快速提升。 1993 年起的经济转型“破立并举”,本质上是通过举国之力构建的新型体制推动“新动能”替代落后的“旧动能”。在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培育民营企业这类“新动能”的同时,1994 年还开始推行国企改革,要求国企开始自负盈亏,生产力落后的中小型国企面临改造和出清,国有经济投资增速迅速回落。因此,1993 年起的经济转型本质上是“破立并举”:利用高效的“新质生产力”——民企与外企,替代低效率的“传统生产力”——部分生产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表现为私营经济投资增速迅速提升并超过国有经济投资增速。 图 1 1993 年起大量体制改革细则加速落地 数据来源
[国泰君安]:宏观周报-繁花之下:90年代经济转型的阵痛与启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61M,页数3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