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区域研究报告 1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 邬羽佳 经济实力:安徽省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2022 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 万亿元,经济总量排序较 2021 年提升一个位次至全国第 10 位;同比增长 3.5%,增速较上年回落 4.8 个百分点,但依然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 0.5 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 13 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7.8:41.3:50.9。全省经济结构仍以服务业为主导,消费和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3 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经济稳定恢复。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9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0.2 亿元、1.5 万亿元和1.9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8%、6.6%和 6.0%。 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的发展格局。2022 年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了增长,除蚌埠市经济总量排序下降一位,亳州市相应上升一位外,其余各市经济总量规模排序与上年保持一致。从经济总量看,合肥市 2022 年经济实力仍以较大优势领跑全省,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 万亿元,占全省的 26.7%,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芜湖市和滁州市经济实力依然强劲,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1 亿元和 3610.0 亿元;阜阳市、安庆市和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尚可,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33.3 亿元、2767.5 亿元和 2521.0 亿元;其余各地市现阶段经济体量依然相对有限,地区生产总值位于 1000 亿元至 2300 亿元之间。从经济增速看,省内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增幅普遍较上年有所收窄。其中安庆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黄山市和淮北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增速均值为 3.5%。2022年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前两位的地级市为滁州市(5.5%)和池州市(5.4%)。2023年上半年度,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较上年保持不变,经济总体表现出恢复性增长。 财政实力:安徽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近年来经济的增长、中央财政持续支持以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变化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2022 年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执行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出现下滑,但上级补助收入增收明显,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了提升,是当年财力增收的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研究报告 2 最大贡献因素;同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下降。2022 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89.1 亿元,依然位居全国第 10 位,规模同比增长 2.6%,增速较上年有一定回落;其中税收收入为 2246.6 亿元,同比下降6.0%,税收比率较上年下降 5.7 个百分点至 62.6%,处于全国下游水平。2022 年,中央加大了对安徽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规模增长明显,是当年财力的主要来源,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38.0%。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 42.8%,较上年下降 3.3 个百分点。2022 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下降 12.1%至 3091.0 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 91.3%,占比较上年有一定下降。2023 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36.7亿元,同比增长 8.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 16.2%;当期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451.6 亿元,同比增长 0.9%。 从下辖各市情况看,2022 年安徽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总体欠佳,加之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执行留抵退税政策等影响,大部分地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2022 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绝对领先地位,为 909.3亿元,同比增长 7.7%,税收比率为 73.8%,体现了相对较好的财政质量;芜湖市、滁州市和马鞍山市财政实力也相对较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388.6亿元、277.9 亿元和 204.9 亿元。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淮北市、黄山市和池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也在省内排名垫后,分别为 97.0 亿元、90.7 亿元和 83.1亿元;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处于 100 亿元至 190 亿元区间。其中淮北市、合肥市和铜陵市税收比率居全省前列。从增长情况看,2022 年除阜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较 2021年有所增长,但增速有一定回落。2023 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序较 2022 年有些许变动,但合肥市依然有显著的规模优势,芜湖市和滁州市依然位列省内第二和三位。 2022 年安徽省内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呈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对各市财力的贡献度有所降低。从已获知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十二个城市来看,合肥市依然以 1192.1 亿元的规模优势位列全省首位,芜湖市、滁州市和宿州市分别以 254.3 亿元、188.2 亿元和 158.2 亿元的规模位列第 2 至 4 位,除合肥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有明显增长外,其余三个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较上年明显下滑,其中合肥市较上年增长 43.2%,是省内增幅最大的地级市;安庆市、六安市和宣城市 2022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 139.5 亿元、134.0亿元和 133.9 亿元,其中安庆市和六安市分别较上年下降 30.3%和 46.8%,宣城市较上年增长 10.8%;淮南市、黄山市、蚌埠市、淮北市和池州市规模较小,2022年分别为 90.9 亿元、59.0 亿元、55.3 亿元、47.7 亿元和 31.5 亿元,其中淮南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明显,黄山市小幅增长,蚌埠市和池州市则有较大幅度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研究报告 3 的下降。2023 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大部分地市土地成交总价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预计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债务状况:安徽省市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近年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控制合理,债务余额距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尚有一定空间,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力可为债务偿付提供保障。截至 2022 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 13304.1 亿元,居全国第 10 位,位次较上年上升 1 位。以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2022 年末安徽省该比率为 3.7 倍,位居全国该指标降序排列第 19 位。考虑到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政实力,安徽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2 年安徽省各地市政府债务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以内,其中合肥市、淮南市和铜陵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以 2022 年末政府债务
[新世纪评级]: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4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