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一周回顾
1 港股市场一周回顾 2023 年 11 月 10 日 2 港股市场一周回顾 10/11/2023 热钱离开能源股 进入消费相关板块 2023 年剩下一个半月内央行是否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 PPI 和 CPI 趋势预示供应链内盈利重新分配 香港离岸人民币银行间利率下跌 做空离岸人民币投机压力正在消退 中国汽车出口最新趋势 四个维度评价传统汽车厂商能否抓住机遇及应对挑战 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第三季度利润增速大幅放缓 下周展望 一、 热钱离开能源股 进入消费相关板块 10 月中以来原油现货及期货价格持续下跌,引发资金流出原油股。香港、欧洲和美国的能源行业分类指数本周及过去一个月以来均下跌。 A 股原油股也下跌,但煤炭股走强。此外,流动性继续流入中港市场的医药健康板块。在 A 股及港股市场, 医药指数是过去一个月表现最好的行业分类指数。本周,双十一网购节也未能提振在港上市大型电商平台股, 权重电商股下跌。深圳国资背景大股东表态支持万科 (2202 HK, 000002 CH),这种态度提振了投资者对 A 股和港股市场国资背景的房地产股的信心。A 股房地产行业指数走强,但港资地产股走低,拖低港股地产行业指数。央行官员表示存量个人住房贷款降息已于 10 月完成,每年将为借款人节省约1600-1700 亿元利息支出,但也意味着银行总共损失了同等数额的年度利息收入,大型银行 H 股本周下跌。保险公司拯救陷入财困的民营地产商的传言导致大型保险 A 股及 H 股本周大跌, 领跌两地金融行业指数。拯救财困房企的白武士 (White Knight)必须是现金非常充裕的。监管法规不允许银行和证券公司经营房地产开发业务,但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可以。谣言就是根据这个逻辑产生的,尽管被传言的保险公司后来否认了。恒生指数本周下跌约 2.6%。 11 月份迄今为止,该指数微涨约 0.5%。 我们观察到香港IPO市场进入第四季度后出现积极信号。 10月初以来截至本周11月10日,已有 10 只新股上市,其中 8 只维持在 IPO 价格以上,IPO 个股的正回报率将增强 IPO 投资者的信心。一级市场好的表现吸引新流动资金流入港股市场,之后二级市场表现也有机会转好。 3 二、 2023 年剩下一个半月内央行是否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距离 2023 年结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市场对央行可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RRR)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供给以刺激经济活动仍有一定预期。特别是央行即将发布 10 月份宏观金融数据和十月下旬国家公布中央将增发 1 万亿特别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我们看一下近几年的降准周期,以供参考。据人民银行,2020 年 3 次降准释放资金约 1.75万亿元,2021 年 2 次降准释放资金约 2.2 万亿元,2022 年 2 次降准释放资金约 1.03 万亿元,2023年迄今为止 2 次降准释放资金超过 1 万亿元。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 7.4%, 其中大型银行 9.0%,中型银行 7.0%,小型银行 5.0%。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迄今为止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已与 2022 年相近,但远低于 2020 年和 2021 年。 上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生效日期是在 9 月 15 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0.25 个百分点。或许,读者会问为什么是 9 月 15 日呢?我们认为答案是银行每个月都有一个时间表应该存入央行的存款准备金金额。9 月 15 日是 9 月份时间表的生效开始日期之一。 11 月的时间表如何。为了容易理解,简单来说,11 月份剩余日期内,银行需在 11 月 10 日(今天)和 11 月 20 日确定多少存款准备金需存入央行并通知央行,央行收集所有银行的报告后将了解在即将到来的存款生效日期全国银行将存入的净新增存款准备金总额。 存入央行存款准备金金额的生效开始日期为 11 月 15 日和 11 月 25 日。因此,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本月真的进一步降低,可能的日期是 11 月 15 日或 11 月 25 日,公告日期将早于生效日期。 4 三、 中国 PPI 和 CPI 趋势预示供应链内盈利重新分配 CPI 反映零售商和批发商的价格变化。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PPI (“出厂价 PPI”) 一方面反映了生产者的出厂售价变化,也反映了下游零售商和批发商购买相关商品的成本变化。结合 CPI和 PPI 的变化将提供对下游零售商和批发商利润率趋势的洞察。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PPI (“购进价 PPI”) ,反映了生产商采购成本的变化。结合出厂价 PPI 和购进价 PPI的变化将提供对中游生产商的利润率趋势洞察。 低 CPI 并不一定意味着对零售商/批发商不利。10月和前10个月,CPI同比变化分别为-0.2%和 0.4%。通胀或通缩压力几乎很小。我们需要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去思考。利润率变化由价格和成本的变化决定。2021 年初至 2022 年三季度,CPI 与出厂价 PPI 的差距为负,这意味着下游零售商/批发商的采购成本上涨较售价快。2022 年三季度中旬以来,CPI 与出厂价 PPI 的差距转为正值,主要是成本下降较快所致。10 月和前 10 个月,出厂价 PPI 同比变化分别为-2.6%和-3.1%。10 月和前 10 个月,CPI 比出厂价 PPI 分别高 2.4 和 3.5 个百分点。虽然零售商/批发商并未显著提价或略降价,但由于采购成本显著下降,其利润率获得支持。(参考图表 1) 图表 1:下游零售商和批发商利润率周期 CPI 减 出厂价 PPI (1/2014 – 10/2023) 来源:国家统计局、农银国际证券 10 月和前 10 个月,购进价 PPI 同比变化分别为-3.7%和-3.6%。10 月和前 10 个月,出厂价PPI 比购进价 PPI 高 1.1 和 0.5 个百分点。出厂价 PPI 为负,表明中游生产商降低了销售价格,但采购成本降幅大于销售价格降幅,利润率压力有所缓解。(参考图表 2) -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0.0%1.0%2.0%3.0%4.0%5.0%6.0%7.0%8.0%9.0%01/1404/1407/1410/1401/1504/1507/1510/1501/1604/1607/1610/1601/1704/1707/1710/1701/1804/1807/1810/1801/1904/1907/1910/1901/2004/2007/2010/2001/2104/2107/2110/2101/2204/2207/2210/2201/2304/2307/2310/23利润率收缩期 利润率扩大期 利润率恢复期 利润率收缩期 利润率恢复期 利润率扩大期 利润率正常化期 5 图表 2:中游生产商利润率周期 生产者出厂价 PPI 减 生产者购进价 PPI (1/2014 – 10/2023) 来源:国家统计局、农银
[农银国际]:港股市场一周回顾,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54M,页数1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