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

2017 年度商务部课题 全球价值链 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 主办司局: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完成时间:2018 年 10 月 I 课题组组成 1、课题指导委员会 课题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整个课题的统筹、策划和协调,由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四个部门的有关领导组成。课题指导委员会设在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具体成员如下: 沈丹阳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原) 李魁文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 王春英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兼国际收支司司长 赵同录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孙中和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刘日红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 莉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 2、课题专家组 课题专家组主要负责对课题进行咨询和评估。专家组成员包括: 王直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 II 郭杰民博士(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刘遵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郑国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孟渤博士(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 王铁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刘仕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Bradford Jensen 教授(美国乔治敦大学) Ranil Salgado 博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课题研究组 课题研究组负责整个课题的具体实施。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为课题负责单位,杨翠红研究员任课题研究组组长。课题研究组主要成员如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锡康、杨翠红、张卓颖、田开兰、孔亦舒、高翔、史依颖、徐然、张俊荣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黄颂平、李魁文、金弘蔓、李芊、时鹏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赵同录、李花菊、曾宪欣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王春英、周济、韩健、胡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祝坤福、裴建锁、陈全润 II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蒋雪梅 中央财经大学:段玉婉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许健 V 内容摘要 本报告是在 2016 年度课题《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 2017 年度后续报告。在 2016 年度的报告中,主要基于 2012 年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等数据资料,对我国贸易增加值和就业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出口增加值、不同类型出口增加值、分部门/产品出口增加值的详细分析;(2)中国与八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双边贸易的增加值,以及在贸易增加值核算和贸易总值统计口径下中国和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差额变动进行总括性的比较研究;(3)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按协调制度章别分类商品贸易增加值的比较分析;(4)对外贸易对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和比较分析;(5)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 2002-2012 年间三个阶段(2002-2007、2007-2010、2010-2012)中国出口增加值变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不同贸易方式下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行了探索。 本年度报告是基于上一年度报告,对贸易增加值核算相关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扩展。在数据更新方面,编制完成 2015 年反映加工贸易的 42 部门投入产出表;尝试性地编制了 2012 年区分企业规模异质性(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投入产出表。在方法框架方面,尝试性提出了测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拉动增加值和就业的方法框架,并针对完善该方法框架对将来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统计提出建议。在实证分析方面,基于 2015 年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贸易伙伴经济体最新年度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 2015-2017 三个年度的我国出口增加值和就业,以及和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并结合前期 2010-2014 年的贸易增加值和就业结果,进行了时序的研究和分析;基于 2012 年区分企业规模异质性的投入产出表,尝试性地对不同规模企业出口拉动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和分析;基于新提出的测算对外直接投资拉动增加值的方法框架,尝试性实证测算了我国在不同经济体设立境外企业将拉动的我国和投资目的地的对应增加值和就业。 本年度报告共分为 6 章:第一章是对中国出口增加值、不同类型出口增加值、VI 分部门/产品出口增加值的详细分析;第二章是对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间双边贸易的增加值,以及在贸易增加值核算和贸易总值统计口径下中国和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差额变动进行总括性的比较研究;第三章是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间按协调制度章别分类商品贸易增加值以及服务贸易增加值的比较分析;第四章为对外贸易对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和比较分析;第五章是基于初步编制的区分企业规模异质性的投入产出表,对 2012 年间我国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出口拉动增加值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第六章基于新提出的测算对外直接投资拉动增加值的方法框架,尝试性地实证测算了我国对不同经济体单位投资将拉动的我国和投资目的地的对应增加值和就业,并给出相应分析。 兹将每章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简要介绍如下: 在第一章中,利用课题组编制的 2010 年 65 部门、2012 年 139 部门、2015年 42 部门三张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按 HS8 位商品编码分类统计的详细出口数据和服务贸易数据,对中国 2010-2017 年出口拉动的增加值进行了核算和变化分析,并从分部门、分章别商品以及服务出口细项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出口增加值的特点及其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贸易总值统计体系下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一定程度高估,以增加值角度核算的出口增加值与当年 GDP 的比率,比以总值统计的出口额与当年 GDP 的比率下降了超过5个百分点;从出口总值或增加值来看,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均在下降;加工贸易出口拉动的增加值普遍低于一般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因此出口结构是影响单位出口增加值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的下降,我国单位出口增加值率逐渐提高;分商品类别来看,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单位出口具有较高的增加值,而技术密集型产品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相对较低。 在第二章中,本课题组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八大贸易伙伴进行贸易增加值核算,2017 年中国对这八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占中国当年货物出口总额的 63.4%,同时利用贸易伙伴的投入产出表核算了中国从贸易伙伴国进口拉动的该国/经济体增加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新VII 西兰和印度单位货物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最高,对日本、韩国和美国单位货物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最低;分部门来看,中国对八大贸易伙伴的出口中,仍是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传统工业和农业类产品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较高,而化工产品、机械制造类产品单位出口增加值含量较低;从中国单位进口给贸易伙伴带来的增加值来看,给澳大利亚、美国带来的增加值最高。另外,和贸易总值统计相比,以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中欧贸易顺差、中印贸易顺差、中韩贸易逆差均大幅下降,中美贸易顺差下降幅度高达 43%。

立即下载
互联网
2019-04-17
中科院
217页
5.86M
收藏
分享

[中科院]: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86M,页数21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1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1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我国债券市场中境外机构占比情况
互联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月报2019年2月: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同业存单增持情况
互联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月报2019年2月: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各类型机构增持利率债情况
互联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月报2019年2月: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境外机构主要增持政金债
互联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月报2019年2月: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规模
互联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月报2019年2月: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月度累计涨跌幅(%)
互联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月报2019年2月: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