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国内外评级方法比较与研究
医药行业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1 医药行业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工商四部 医药行业研究小组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医药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发行的各类信用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评级机构尚处于成长阶段,且已有评级的医药公司数量占行业内企业数量的比重很小,相关评级体系的建设以及评级方法的制定与国外主流评级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别对国内外评级机构关于医药企业的评级方法进行横向对比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国内医药行业评级方法的启示与借鉴。 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的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披露的医药行业相关评级方法,其中国内 6 家评级机构披露了医药行业1评级方法,但详略不一;国际主流 3 大评级机构均有详细披露。从已披露的评级方法来看,大部分评级机构在设计评级要素及相应打分标准时并未对医药行业子行业进行细分,只有标普在每个评级要素下针对不同的医药子行业有不同的打分标准(如 Generic Drug和 CMOs 的打分标准不同)。但各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整体逻辑相同,除了在列举影响评级的其他因素时有一定差异外,其他部分的分析基本一致。 表 1 目前国内、外医药行业评级方法 披露了评级方法的机构和披露年份 国内 国际(均为全球方法) 1. 中债资信(2013) 2. 中诚信国际(2014) 3. 大公国际(2017) 4. 新世纪(2014) 5. 东方金诚(2015) 6. 联合评级(2016) 1. 穆迪(2017) 2. 标普(2017) 3. 惠誉(2014) 资料来源:联合评级整理 二、国内外评级机构对医药行业的评级逻辑比较 (一) 国外评级机构对医药行业的评级逻辑框架 标普对医药行业的评级主要从公司的经营分析、财务风险和一些其他定量因素进行考核,分析框架十分全面。经营分析方面主要考察市场地位、市场竞争、多样化与盈利能力。财务状况是定量分析,主要考察现金流和各财务指标。其他影响评级的因素主要是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流 1本文所分析的医药行业仅指医药制造业,不包括医药流通业。 医药行业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2 动性等。标普将医药行业细分为 Branded、Generic 和 CMOs 三个子行业,每个子行业的量化标准有所不同。标普对医药行业评级的主要特点是将医药行业定位在“低风险”行业,并相应将周期性、竞争风险和预期增长等指标设为“低风险”。对于竞争性定位指标,标普主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而非仅是利润。 穆迪对医药行业的评级重点关注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通过对业务和财务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考察单个医药企业。业务状况主要包括产品多样性、专利和生产线。财务方面则主要关注公司杠杆水平和偿债能力。穆迪的评级主要分五步。第一步,确定影响因素;第二步,测量或评估影响因素;第三步,用打分卡为各影响因素打分;第四步,计算总得分并确定结果;最后一步,对相关局限性、假设和其他考量因素进行补充。对于各影响因素,穆迪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其中规模在评级打分中权重占 25%,业务状况权重占 40%,杠杆和偿债能力权重占 25%,财务政策权重占 10%;并给出了主要定性和定量指标对应每个级别下的认定区间。 图 1 穆迪对医药行业评级要素的权重分配 资料来源:穆迪医药行业评级方法 惠誉对医药制造企业的评级主要关注企业业务、企业财务、企业治理和经营环境。具体来看,惠誉关注企业业务的市场定位,专利和生产线状况;财务方面,主要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弹性,企业盈利状况是否能满足负债;在经营环境方面,从宏观角度对企业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总体看,国外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针对全球市场,主要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方面确立大体信用级别,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再通过一些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如公司治理)对评级结果进行修正以使其能够反映当前情况下特定公司的风险。另外,穆迪对不同因素设置权重,主要关注公司业务状况;惠誉则更侧重公司状况与所处经营环境;标普的评级方法相对其他两家而言更全面具体,并且给出了相应指标的量化标准,更具有参考意义。 (二) 国内评级机构对医药行业的评级逻辑框架 国内评级机构对医药企业评级的整体逻辑框架基本一致,大致都遵循宏观与微观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历史分析与预测分析结合、个体评级与支持评级结合、基础评级与风险调整结合的原则,主要从运营环境考察宏观层面,从管理与战略、风险管理、业务经营、财务状况 医药行业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3 等方面考察公司自身实力,从股东背景、政府支持等方面考察外部支持情况,在考虑其他风险调整事项等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企业主体级别;在主体级别和债项风险的基础上确定债项级别,具体见下图: 图 2 国内医药企业的信用评级逻辑框架 资料来源:联合评级搜集整理 三、国内外评级机构对医药行业的评级关注要素比较 (一) 国外评级机构对医药行业的评级关注要素 三大评级机构对于医药公司评级主要涵盖三种公司类型:品牌药 (market branded pharmaceuticals)、仿制药(generic drugs)以及合同制药商(contract drug manufacturers)。国外评级机构主要从商业风险分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和评级微调分析(rating modifier)分析医药公司,其中商业风险分析主要包含行业风险分析,公司运营所在国家风险分析及公司竞争优势分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中主要包含对公司现金流,财务杠杆分析,特别关注两个财务比率:经营性现金流与债务比率(FFO to debt)和债务 EBITDA 倍数(debt to EBITDA);评级微调中包含资本结构,财务政策,流动性分析,公司管理等要素。 1. 商业风险分析 医药行业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和研究 4 (1)行业分析 三大评级机构普遍认为医药行业的总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周期性风险弱,属于低风险行业。 (2)竞争性风险与增长潜力 三大评级机构主要从四点来评估发债公司的竞争性风险与增长:行业壁垒,行业毛利率水平及未来增长趋势,医药产品、服务和科技的长期变化,未来增长趋势。 A.行业壁垒 品牌药:一般通过专利保护树立起自身的行业壁垒,专利保护一般是 20 年,但是公司一般会利用前 5 年研发测试药物,所以专利实际有效期为 15 年左右。 仿制药:行业进入门槛相对品牌药制药商较低,但仍具备一定程度的行业进入门槛,主要通过公司规模扩大,覆盖药品种类多元化实现。 合同制药商:政府部门对制药质量有严格的要求,有效减少了合同制药商的行业竞争。合同制药商的制药工业标准以及必要的从业资质形成有效的行业壁垒。从行业下游来看,客户方加强了这种行业壁垒,系客户方对于能够覆盖多种药物和地区的大型制药商的青睐所致。 B:行业毛利率水平及未来
[联合信用评级]:医药行业国内外评级方法比较与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4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