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储蓄率变化趋势及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策略

1 我国国民储蓄率变化趋势及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策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国民总收入逐年增长,总储蓄和政府、企业及居民三个部门的储蓄额持续增长。2010 年之后,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国民储蓄率缓步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向消费转型、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转型,未来我国总储蓄率可能会继续下降。虽然银行存款增速的变化在各个时期有其自身的特点,存款与总储蓄率在短周期内相关关系并不十分紧密,但在长周期内两者的趋势性变化存在清晰的关联联系。因此,合理把握储蓄率下行的趋势,有效调整负债业务策略,是商业银行未来一个时期应对存款增速放缓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储蓄率变化特征分析与展望 国民储蓄是国民可支配收入扣除用于最终消费和投资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国民储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国民储蓄率是国民储蓄除以国内生产净值 NDP(NDP=GDP-资本折旧,近似但不等于 GDP)或者国民总收入 GNI。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居民储蓄和居民储蓄存款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加以区分,应该将居民储蓄存款/居民可支配收入称为居民的储蓄存款趋向,也就是愿 2 意将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存款的比重。 1、全球储蓄率的变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计算,从 1980 年到 1999 年全球总储蓄率基本平稳,保持在 21%-24%之间。2000 年之后全球总储蓄率有所上升,逐渐达到 25%之上。2008 年金融危机波动之后,全球总储蓄率增长趋缓,基本保持在 25%-27%。其中,发达国家的储蓄率水平基本平稳,除了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外几乎都保持在略微高于 20%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储蓄率则从 2000 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从略高于 20%提升至 30%以上,并在危机后保持在略高于 30%的水平。 图 1 全球总储蓄率 资料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发展中国家储蓄率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上升。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全球产业价值链逐步形成,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储蓄的增长。根据 IMF 预测,未来部分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 3 经历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将会使其国民储蓄率下降;但随着再制造业化以及投资力度的加大,发达国家将成为全球储蓄率缓慢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2、我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民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呈现了较快增长。截止 2015 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68.2 万亿元,国民总储蓄 33.4 万亿元。从 1999 年到 2008 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从 36.5%逐渐上升至 51.8%。2008 年,4 万亿投资刺激退潮之后,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国民储蓄率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向消费转型,未来我国总储蓄率可能会持续下降。 图 2 中国的总储蓄及国民总储蓄率 资料来源:交行金研中心 3、我国分部门的储蓄率 4 国民总储蓄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情况不尽相同。由于企业部门不存在消费问题,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便是其储蓄;而对于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而言,在其可支配收入中扣除了最终消费,便是它们的储蓄。 根据相关数据,1992 年到 2016 年三个部门的储蓄整体呈现逐渐增长态势。其中,除近几年居民部门储蓄增势略有放缓外,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储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政府部门的储蓄总额虽然不及企业和个人部门,但 2000 年后增势较为明显。 图 3 分三部门的储蓄比重 资料来源:交行金研中心 2016 年末,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储蓄占比分别为 43.6%、45.1%。而随着居民部门近年来储蓄占比小幅下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份额有所上升,特别是政府部门储蓄占比从2000 年负储蓄起步,已逐渐上升至 10%以上。企业部门储蓄占比提升主要得益于近几年企业经营效益好转。政府部门储 5 蓄比重上升,一方面是地价上涨导致部分居民部门储蓄通过土地出让金形式转移过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财政存款增加以及三公经费的削减导致的存款积淀。整体而言,我国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储蓄存款的比重较大,符合国际普遍规律。 4、居民部门储蓄倾向下降 从居民总储蓄倾向来看,高点在 2010 年的 39%,之后逐渐下降,2016 年约为 34.2%。从居民储蓄存款趋向,即居民储蓄存款/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下降速度更快。2008 年达到顶峰 31.1%之后,出现趋势性下至 2017 年已降至 12.7%。这意味着居民将收入用于储蓄存款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也导致居民储蓄增速出现从 2010 年的 16%到 2017 年 7.7%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储蓄率下降还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2013-2017 年期间,家庭债务占 GDP 的比重由 33%升至 49%。 图 4 居民部门储蓄存款趋向 资料来源:交行金研中心 6 居民部门总储蓄倾向和储蓄存款倾向下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和投资渠道的拓展,加快了居民财富多元化。二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理财兴起,加快了存款分流,居民形式的储蓄对银行储蓄存款形成巨大替代作用,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倾向下降速度快于总储蓄倾向下降速度。三是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家庭资金,家庭收入中投向房产的比例大大超过存款配置,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以非储蓄存款的形式转变为政府和企业部门的储蓄。 表 1 储蓄存款占 GDP 的比重 7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5、国民储蓄率展望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长动能逐渐从投资向消费转型,投资需求走弱将导致国民总储蓄率逐渐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总需求趋于走弱,有些类似于日本上世纪 90 年代的情景,国民储蓄率将逐渐下降。考虑到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发展空间,国民储蓄率下降幅度不会像日本那么大。因此,预计 2020 年左右我国国民储蓄率将下降到 45%左右,2030年将降至 35%左右。 图 5 国民储蓄率预测 资料来源:交行金研中心 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经验,随着国民收入的提升,未来我国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储蓄额都会逐渐增长。如果房地产以及其他投资领域吸引居民加大储蓄分流,那么近几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总储蓄倾向和储蓄存款倾向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从 8 中长期来看,居民储蓄比重应高于企业储蓄比重,政府储蓄比重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二、储蓄率变化条件下我国银行负债结构分析与展望 通过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各部门储蓄率对银行负债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将是长期趋势,这对于金融部门负债端扩张将形成长期的制约。长期来看,银行未来在负债端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1、总储蓄率与银行存款短周期相关关系不显著 分析储蓄率与金融机构负债关系需以分部门收支结构作切入点。数据显示 1992 年至次贷危机期间,国内总储蓄率保持上升状态,危机之后国内总储蓄率缓慢下降。而存款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增速数据则在 1994 年至 2000 年期间持续下滑,而在 2000 年至次贷危机期间增速相对稳定,次贷危机后增速又经

立即下载
金融
2018-11-30
交通银行
20页
0.82M
收藏
分享

[交通银行]:我国国民储蓄率变化趋势及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策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2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新医改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金融
2018-11-30
来源:中小市值2019年投资策略:成长不悲观,变化孕育新机会
查看原文
医院 IT 系统架构图
金融
2018-11-30
来源:中小市值2019年投资策略:成长不悲观,变化孕育新机会
查看原文
全球医美行业项目市场容量
金融
2018-11-30
来源:中小市值2019年投资策略:成长不悲观,变化孕育新机会
查看原文
CRO 服务内容
金融
2018-11-30
来源:中小市值2019年投资策略:成长不悲观,变化孕育新机会
查看原文
2017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7.33%
金融
2018-11-30
来源:中小市值2019年投资策略:成长不悲观,变化孕育新机会
查看原文
2018Q1-3A 股职业教育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速 图表77: 2018Q1-3A 股素质、国际及早幼教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速
金融
2018-11-30
来源:中小市值2019年投资策略:成长不悲观,变化孕育新机会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