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3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目 录核心提示前言一、中国买什么?向谁买? (一)中国进口的结构与变化趋势 (二)中国进口侧的五大失衡现象 (三)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变化 二、世界贸易格局转型与中国购买力崛起 (一)世界贸易格局转型 (二)世界经贸地理空间变革 (三)中国从“接入”到“组网”的角色变化 三、以“市场广度”解释中国进口角色变化 (一)从“国家竞争优势”到“国际合作优势” (二)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三)贸易广度延伸与中国进口的角色变化 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 (一)中国需求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二)“一带一路”重塑世界贸易格局 (三)塑造世界贸易新标准 五、确保中国购买力的政策建议 (一)保持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内购买力持续稳定 (二)合理设置进口关税水平继续扩大进口规模 (三)积极参与贸易伙伴国家发展,带动产业、产品实现升级 (四)推动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塑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附件 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情况 附表 2: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口商品清单 结论2355791212141520202021222223232525252626283031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50 期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向世界进程持续深入;“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世界走向中国趋势日益显著。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处在同时联系发达国家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枢纽地位。通过贸易、直接投资等载体,中国正在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提供平等参与世界经济价值环流的平台,从而能够打破以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中心- 外围”格局。本报告聚焦中国购买力的全球布局,特别是“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分析了“ 一带一路” 与全球市场转型之间的关系,梳理了中国进口角色变化以及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下是本报告的重点内容:1. 进口侧基本格局:在介绍“ 一带一路” 倡议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提出在进口总量、产品比重、服贸逆差、区域占比、运输方式五方面存在着进口侧失衡问题。2. 进口侧角色变化:阐明了在全球贸易变革背景下中国从“ 接入” 到“ 组网”的世界经济角色变化,进口格局在贸易广度上的延伸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影响日益重要。3. 中国进口对世界的贡献:从中国需求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 一带一路”对世界贸易格局的重塑以及电子商务对世界贸易标准的塑造三方面,解释中国市场何以成为世界经济“ 发动机” 。4. 政策建议:从确保国内购买力稳定、合理设置进口关税、积极参与贸易伙伴国发展和推动贸易便利化建设等角度,提出促进中国进口贸易及发展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的政策建议。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50 期 3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前 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变化,2013 年“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2018 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也为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搭建了舞台。进入 21 世纪,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000- 2012 年,亚洲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 1/3,由28.89% 上升至 39.06%。亚洲的出口和进口额在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欧洲和美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地区和最大的进口市场。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角色变化。“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间贸易规则的完善将影响到世界贸易规则的发展。现阶段,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中亚以及南亚等主要国家均建立起密切的贸易联系,并且努力采取促进贸易自由化的举措。今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会成为其他地区贸易发展的示范,从而影响世界贸易规则的变化。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50 期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这是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中国进口贸易的地位与影响越发重要。2013 年“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抓手,积极扩大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通过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形成以“ 一带一路” 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同时,不断扩大进口贸易的规模,优化进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释放出巨大的购买力,带动了国内外相关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地位不断地向高端迈进,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主导性影响不断地得到提升。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 一带一路” 囯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 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理论研究对出口贸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有关进口贸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① 对此问题的研究结论可以参考陈启斐、张为付:“进口服务贸易、知识溢出与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基于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 年第 19 卷第 5 期;海关总署“扩大进口中进口替代问题研究”课题组:“扩大进口中进口替代问题研究”,《海关与经贸研究》,2017 年 3 月第 38 卷;刘利:“高科技产品进口、创新对生产效率的动态影响”,《统计与决策》,2017 年第 14 期;孙飞、吴崇宇、陈福中:“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及其变动趋势:进口商品 Armington 替代弹性的视角》 ,《中国工业经济》2017 年第 7 期;王红梅、王林、黄艳:“国际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7 年第 9 期;魏浩、袁然:“国际人才流入与中国进口贸易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 年第 1 期;徐承红、张泽义、赵尉然:“我国进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检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年第 57 卷第 4
人大重阳: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25M,页数3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