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移动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版)-智慧水利分册
「前 言」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不仅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工作成效至关重要,迫切需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水利工作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信息化战略和治水方略的部署要求、水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都对智慧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智慧水利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迎来重大机遇。“十四五”必须高举智慧水利这面旗帜,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加强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提高“四预”能力,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强力驱动。 「本书编写组」 指导单位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政企事业部 编写单位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北京智汇云舟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 主 编 卢卫娜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参 编 周文丽、李锋、官情、孙季辉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周 舟 (北京智汇云舟科技有限公司) 任国飞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01 行业趋势 02 愿景内涵 03 整体架构 04 应用场景 05 经典实践 06 生态合作 1 01 行业趋势 2 1.1 政策导向 2021 年 10 月,水利部《“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指出: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网络安全为底线,通过建设数字孪生流域、“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智慧水利保障体系,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建成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在重点防洪地区实现“四预”,在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跨省重点河湖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四预”,提升 N 项业务应用水平,建成智慧水利体系 1.0 版,水利数字化、网络化和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2021 年 11 月 29 日,《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电等业务应用建设,逐步形成“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到 2025 年,建成智慧水利体系 1.0 版;到 2030 年,具有防洪任务的河湖全面建成数字孪生流域,水利业务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智慧水利体系 2.0 版;到 2035 年,各项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021 年 12 月,《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算 3 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1.2 行业发展 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利信息化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水利信息化行业正处于全面实用及发展阶段。 据水利部统计,我国智慧水利数字化方面,初步形成了 43.36 万处点组成的水利综合采集体系,全国水利一张图正式发布并得到积极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实现了全国年度全覆盖。网络化方面,全部地市级以上水利部门和 80.5%的县级水利部门接入水利信息网,99.7%的地市级以上水利部门和 90.7%的县级水利部门接入视频会议系统,初步构建了省级以上水利部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智能化方面,有 11.7%的智能视频监控,8 类河湖“四乱”现象实现遥感影像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应用初见成效,在 11 个单位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数据来源:中国水事网) 截至 2021 年底,建设了全国水利信息点 43 万个,全国 5186 条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实现了水文监测全覆盖,11 万座国家报汛站雨量水情监测信息收集传输时间由过去的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 在全国建立水利一张图汇集了 55 类 1600 万个水利对象,且实现动态管理和在线更新。全国范围内规模化以上的江河湖泊、水利设施、 4 水利管理单位都实现了空间化管理,为防汛抗旱、水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精准化支撑及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河湖长制的实施提供精细化服务。(数据来源:水利部官网) 虽然我国智慧水利建设取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智慧水利仍存在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数字化方面,感知覆盖范围不足、监测要素不全、技术手段不够先进,例如 50%的中小河流没有监测设施、大部分中小水库和堤防未开展安全监测。网络化方面,网络覆盖和带宽还不能满足需要,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工控网建设差距大,如近 20%的县级水利部门尚未接入水利业务网,大型水利工程仍以现地控制为主。智能化方面,模型能力不足、支撑决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例如预报以集中式、经验性模型为主,预警能力不足,预案精细化程度不够,预演能力难以支撑多方案优选。(数据来源:中国水事网) 水利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央对水利建设投资今年迅猛增加,2021 年累计安排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 1482.0 亿元;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已累计安排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 2307.5亿元,远超出 2021 年全年投资。(数据来源:水利部统计公报) 从全国范围看,水利建设全年投资近年增幅显著,截至 2022 年 8月底,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 9776 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较 2021年同期增加 3296 亿元、同比增长 50.9%。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从数量 5 上属历史同期最多,主要集中在防洪、水资源配置、灌溉和水生态治理方面。(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实施了 172 项、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十年来,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 6.66 万亿元,是之前十年的 5 倍。(数据来源:水利部官网) 未来,全国水利投资年均增速将保持较高水平,水利工程行业投资建设力度将继续加大,发展前景可期。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预计将重点针对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地区、防洪体系有较大缺陷的地区,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优先安排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重大水利工程。 据《2022 中国智慧水利市场研究报告》预测,“十四五”智慧水利市场有望达到 845 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 31.61%。从各省已公布的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来看,市场将重点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 智慧水利发展趋势 未来水利基础设施重点
7.中国移动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版)-智慧水利分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88M,页数60页,欢迎下载。